首页 理论教育 伊朗新电影:纪实风格与长镜头探索

伊朗新电影:纪实风格与长镜头探索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纪实感突出的画面风格,是阿巴斯电影最具标志性的特点,也是其极简化的美学形态和审美趣味的表现。这样的纪实手法和长镜头的使用,在他的第一部电影《面包与小巷》中便可初见端倪。而将这个段落处理成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一方面可以完整地展现侯赛因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塔赫莉示爱的情节,另一方面又再一次印证了伊朗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追求极简化的影像风格。

伊朗新电影:纪实风格与长镜头探索

纪实感突出的画面风格,是阿巴斯电影最具标志性的特点,也是其极简化的美学形态和审美趣味的表现。阿巴斯的影片大多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并且他偏爱非职业的演员。在阿巴斯的电影创作过程中,他很少给予演员们具体的台词,而是将他们放置在真实的环境中,任其发挥,以便反映出导演想要的内容。这样的纪实手法和长镜头的使用,在他的第一部电影《面包与小巷》中便可初见端倪。该片将故事设定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中,并且采用了大段长镜头的表现方式来记录男孩和狗的故事。

阿巴斯曾回忆道,当他刚接触电影时,确实被美国电影所吸引。美国电影中超越现实的戏剧表现,远离生活的角色,以及英雄主义的构建,都使他着迷。然而,当他看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时,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邻居、自己的父亲,居然可以成为电影的主角。也正是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与启发,阿巴斯的电影才具有纪实化的美学特征和极简化的风格特征。

在阿巴斯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穿越西亚绵延的土地,发掘伊朗人民的生活状态,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去体味那淡淡的诗情画意[54]。他的电影影像和生活一样地真实,不以狂热的方式推进叙事发展的戏剧性,而是在特定的状态中重建一种真实的复杂[55]。在他的影片《橄榄树下的情人》中,我们看不到强烈且丰富的叙事矛盾,取而代之的则是简单的矛盾冲突、舒缓的叙事节奏、自然流畅的表演方式以及纪实化的美学风格。影片以戏中戏的方式,将几条不同的线索交织起来,共同展现了伊朗人面对灾难的乐观和豁达。该片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片中的大量长镜头,比如,影片《橄榄树下的情人》中反复出现摄制组拍摄影片的桥段:新郎侯赛因问新娘塔赫莉把自己的袜子放在什么地方了,新娘让他在鞋子里找找。这个看似简单的情节,被摄制组要求一遍一遍地重拍,而在重拍的间隙中,男演员侯赛因则是不断地向女演员塔赫莉表白。这种在故事中嵌套故事的做法,不仅使得影片的叙事长度得到延伸,还使得叙事节奏更加舒缓,阿巴斯不仅将这个完整的过程,用长镜头的方式记录下来,还将其放置在故事发展需要的位置,使影片的叙述过程呈现得非常自然、流畅。而将这个段落处理成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一方面可以完整地展现侯赛因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塔赫莉示爱的情节,另一方面又再一次印证了伊朗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追求极简化的影像风格。除了上述段落,影片《橄榄树下的情人》的结尾部分,也使用了长镜头的拍摄手法。该片的结尾部分,导演用完整的段落记录下侯赛因追随塔赫莉走向橄榄树林,并一直消失在密林深处的过程。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说也是导演故意而为之的,这种开放式的结局一方面为影片增加了许多留白的地方,使得影片更具悠长的意蕴,另一方面也使得影片结尾部分的节奏更加舒缓,从而呼应整部影片的艺术调性。(www.xing528.com)

影片《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充满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作品。该片通过讲述中年男子巴迪寻找自杀后帮忙掩埋自己尸体的帮手的过程,形而上地回答了导演对于生死的看法以及他对于生命的态度。该片以一种缓慢、忧伤的基调贯穿始终,并在巴迪与一路上遇到的帮手的对话中完成故事的起承转合。影片看似符合好莱坞公路电影的某些特质,然而在叙事节奏以及矛盾冲突的设置上则和好莱坞类型电影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该片除了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意蕴,还具有纪实化的美学特质,影片中大量的长镜头,以及演员自然、真实的演绎,都使得影片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艺术性。该片最具特色和象征意味的长镜头,当属影片开头展现的那一段崎岖、蜿蜒的山路了,这种表现崎岖山路和周围环境的长镜头不止一次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将这种长镜头多次运用在影片中,一方面是想暗示巴迪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和内心的荒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伊朗真实的环境,使影片的画面内容更加充实、自然。

相较于阿巴斯的其他作品,《随风而逝》可以说是阿巴斯电影中最具诗意和抒情性的影片。影片中大量的特写镜头以及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使得片中宁静的乡村生活被进一步放大,也使得影片的节奏舒缓而悠长。该片通过讲述中年摄影师巴扎的一段旅程,向我们展现了伊朗的乡村生活,以及伊朗人对于生死的豁达和智慧。影片中的大量特写镜头不仅为影片营造了诗意的叙事氛围,还为影片赋予了许多东方气质。散落的苹果、扬起的尘土、村里的小狗,这一切日常生活被阿巴斯放大并记录下来,使得影片具有浓郁的乡土情结。影片一开始的长镜头则更为该片锦上添花,长镜头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展现出到小村庄之前曲折蜿蜒的路程,为村庄营造一种“桃花源”式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也使得前后的环境形成某种对比的效果,使得影片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对比影片《樱桃的滋味》,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两部影片都出现了许多展现蜿蜒道路的长镜头,然而导演对他们赋予的意义则迥然不同。影片《樱桃的滋味》在讲述中年男子巴迪在找寻帮助掩埋自己尸体的伙伴时,也有大段表现曲折蜿蜒山路的长镜头,然而导演此处的用意则是为了说明巴迪对于自己生命的疑惑以及对生命意义荒芜性的理解。同样是展现路程的长镜头,《随风而逝》更多的是为了影片的整体叙事效果和叙事节奏,而影片《樱桃的滋味》则是为了展现隐喻的效果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