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朗新电影研究:现象与文化景观

伊朗新电影研究:现象与文化景观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球化传播的浪潮下,文化同质化日益严重,好莱坞电影及其裹挟的意识形态不仅横扫全球各国的电影市场,更是创造出好莱坞独特的文化景观与现象。伊朗电影的本土化现象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清晰的体系。使用本土非职业化演员的方式,也使得伊朗电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使伊朗电影所形成的本土化的文化景观和现象更为显著。

伊朗新电影研究:现象与文化景观

伊朗电影的崛起,使人们看到除了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的大片,民族电影依然可以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伊朗电影的崛起,也使人们再次意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全球化传播的浪潮下,文化同质化日益严重,好莱坞电影及其裹挟的意识形态不仅横扫全球各国的电影市场,更是创造出好莱坞独特的文化景观与现象。

伊朗电影发轫于20 世纪90 年代,自此之后,便在世界各大影坛频获奖项。伊朗电影的崛起使我们意识到,本土化的电影发展之路是创造伊朗电影现象的重要推手和动力,也是成就伊朗电影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文化景观的原动力。伊朗电影的本土化现象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清晰的体系。从内容到形式,从表征到内核,从内销到出口,伊朗电影的本土化之路,既是伊朗电影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伊朗电影发展的最终目标。

伊朗电影的本土化首先表现为叙事对象的本土化。所谓叙事对象的本土化,就是指伊朗电影中的故事、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和伊朗有联通关系的。换言之,就是伊朗电影总是喜欢取材伊朗真实的社会状况以及风土民俗,并通过伊朗演员的表现去重构一个戏剧化、表征化的伊朗社会。这些电影的故事背景,往往设置在伊朗特殊而又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下。比如,伊朗第一代电影导演达鲁西·梅赫朱依的影片《奶牛》,就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伊朗的农村。该片讲述了农民哈桑在失去自己的奶牛后,承受不了打击并将自己幻想成奶牛而落水身亡的故事。该片的编创方式与拉丁美洲著名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异曲同工,通过魔幻和传奇的故事,影射出现实社会中的弊病和问题。尽管《奶牛》采用了“异化”的主题,但依然逃离不开伊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阿巴斯的电影更是用诗意的镜头展现出了伊朗乡间美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农户们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影片《随风而逝》,还是影片《生生长流》,都可以使我们通过导演的镜头看到伊朗充满诗意的、浪漫的景致。无论是葱郁的树林、悠长的小径,还是天空中飘过的几朵云彩,又或是散落在地上的苹果,这一切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伊朗、不加修饰的天然的伊朗。阿巴斯的电影《橄榄树下的情人》和《樱桃的滋味》,则是伊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追寻。这样的故事和主题,或许只能出现在伊朗电影中,这不仅是因为影片用一种形而上的方式去思考生命的终极归属,更是因为两部影片都具有浓郁的伊朗式的生命观。贾法·帕纳西的影片《生命的圆圈》《越位》和《深红的金子》,则是伊朗社会的镜子,展示出伊朗社会真实的面貌,也直面和审视伊朗社会的伤痛。这样的故事来源于伊朗,又一次次地震撼着伊朗,它们发生在伊朗,是伊朗的故事,更是伊朗所特有的故事。影片《生命的圆圈》和《越位》,都试图展示宗教、男权和道德对于女性的重重压力,以及女性艰辛的生存现状。而影片《深红的金子》则放眼伊朗社会底层的、边缘化的人群,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命运沉浮,来揭示伊朗社会中见不得光明的阴暗和角落。除了故事背景和故事本身的本土化设定与选择,伊朗导演还喜欢让非职业性的本土演员参与拍摄,这样的编创安排,使得伊朗电影演员总是具有不同于好莱坞明星的自然表现和真实状态。使用本土非职业化演员的方式,也使得伊朗电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使伊朗电影所形成的本土化的文化景观和现象更为显著。

由于地域环境以及国家历史等原因,不同的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性格,也正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地域人格,使得各国家和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情达意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当然,伊朗人虔诚、执着、坚忍、克己、亲爱友邻的民族性格,也使得伊朗人崇尚简单、质朴的影像风格,舒缓、自然的叙事节奏和纪实化的拍摄手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审美趣味,才使得伊朗电影的本土化表现为表达方式的本土化。所谓表达方式的本土化,就是指叙事结构、故事节奏和拍摄手法的本土化。简单的叙事结构和矛盾冲突是伊朗电影所推崇和追求的,也是伊朗电影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阿巴斯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就是伊朗本土化电影的代表之一。该片的故事结构非常简单,错拿了同学作业本的默罕默德,因为担心内玛札迪第二天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翻山越岭找同学归还作业本。这样的叙事矛盾,在好莱坞商业类型电影的侵扰下,似乎显得过于单调和无趣,然而,也正是这样简单的故事和小演员真实自然的表演,才使得伊朗电影在商业化和娱乐化泛滥的当今社会,显得如此可贵和美好。这种简单的故事结构使得影片的整体叙事节奏更加舒缓、自然,不仅能让观众静下心来体会那已经遗忘了的童趣和纯真,也能让观众透过孩子的世界反思成人世界的虚假和伪善。除此之外,因为影片舒缓的叙事基调,也使得该片选用了许多长镜头的拍摄方式,这样的拍摄方式一方面可以完整地记录默罕默德找寻小伙伴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实画面的内容,使观众透过完整的镜头语言感受伊朗乡村真实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状态。

在好莱坞电影依旧主导全球电影市场的前提下,伊朗电影可以冲出重围、脱颖而出,并形成自己的文化景观与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伊朗电影本土化的进程中,文化根基和价值观念的保留和传承。这既是伊朗电影本土化发展的根基与本源,也是其本土化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在电影未传入伊朗之前,伊朗人通过他们的宗教经典《古兰经》传递和传承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作为大众传播的手段之一的电影传入伊朗之后,伊朗人便企图使用这种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受众面更大的传播工具弘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世界其他民族国家一样,电影在经历了早期杂耍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之后,伊朗人也开始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在电影之中。伊朗人信奉的虔诚、坚忍、克己、亲爱友邻等美好品质既是电影试图传达出去的价值观念,也是导演们对于这个古老民族国家美好的祈愿与祝福。马基德·马基迪的影片《天堂的颜色》《天堂的孩子》和《继父》都是通过孩子的故事来折射成人的世界,并用孩子的视角来反观成人的世界。这三部影片虽然具有不同的故事内容和结构,然而却无一例外地想通过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美好的品质,来传达导演们美好的愿景以及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念。从影片《天堂的颜色》中的盲童莫赫森,到影片《天堂的孩子》中的小兄妹,再到影片《继父》中倔强的小男孩,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孩子都具有纯真、善良、执着、亲爱友邻的美好品质。而这些美好的品质,也正是伊朗人所追求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www.xing528.com)

伊朗电影在经历了多次变革之后,终于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迅速崛起。伊朗电影的崛起过程,也可以看作伊朗电影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伊朗电影人不断探索适合伊朗并可以展现伊朗真实面貌的影片内容和题材。由此,也使得伊朗的儿童电影享誉海外,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与口碑。除了儿童电影,伊朗电影人还不断探索拓展电影主题的可能性,使得伊朗电影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现象。当然,能被称为一种文化景观和现象,必然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表征特点,而伊朗电影这种文化景观和现象,最重要的表征就是本土化的特征。伊朗电影本土化的特征,又包含了叙事对象的本土化,表达方式的本土化和文化根基、价值观念的本土化。这些本土化的特征正是伊朗电影所形成的重要的文化景观和独特的文化现象。

【注释】

[1]〔伊〕Shadmehr Rastin,Dariush Mehrjui:Filmmaker,Producer,and Scriptwriter,Film International;Iranian Film(quarterly),Autumn 1998,Vol,No.2.

[2]〔伊〕Shadmehr Rastin,Dariush Mehrjui:Filmmaker,Producer,and Scriptwriter,Film International;Iranian Film(quarterly),Autumn 1998,Vol,No.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