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编修廖寿丰、刑部员外郎周之钧、詹事府少詹事徐郙、刑部主事朱元治、兵部郎中徐邺、八旗教习陈观圻等抱呈家丁王福,呈为本籍漕粮名轻实重未蒙普减,呈请据情代奏,吁恳天恩,永免加漕银两事。
窃职等籍隶江苏嘉定、宝山二县。同治二年,前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大学士前江苏巡抚李,会奏请减苏、松、太三属漕额,经户部议奏,统按原额减去三分之一。六月初三日奉上谕:“着曾国藩、李鸿章按照户部酌减分数,各按上中下赋则,一体分别议减,以昭平允等因。钦此。”旋经督抚饬司查减。前苏州布政使刘,始有轻则不减之议。时总督曾议主普减,终以藩司坚持前议,酌定五升以下轻则不减,奏准照办。故苏、松、太三属各厅州县,皆按则递减,而嘉、宝二县以合境田亩科米在五升以下,独不得与。后以沿海区图地多瘠薄,量予优减。常、昭、华、奉、金、上、南、川、太、镇等各厅州县于按则递减外,再加核减。而嘉、宝二县素称沿海最瘠之区,以业在轻则不减之列,仍不得与。至常、镇二属督抚原奏谓旧额本轻,无庸议减,旋经部议奏准,统减十分之一。该二属内每亩原额轻至三合零者,亦得普减,而嘉、宝二县每亩二升七合零者,又以苏、松、太轻则不减与。常、镇分办,仍不得与。
统计江苏五府州减漕案内,独此二县未减分毫,是即科则果轻,已觉向隅特甚,况乎米少银多,名轻实重,有非苏、松、太各属之轻则可概论者。盖嘉、宝地不产米,自前明万历以来,漕粮向完折色,历经国朝蠲减,改入地丁。今额征条编银内,有漕折银:嘉定二万四千二百余两,宝山二万二千二百余两,此虽归地丁并征,而实为漕粮正款也。漕粮既完折色,则与地丁并加扛脚银,当不复另有漕项。而嘉、宝向编苏州、太仓、镇海三卫军储等银,加以白粮经费,共解苏粮道银:嘉定一万余两,宝山九千余两。此中已代包邻邑漕项矣。
而又有隔属加派之漕项。顺治十一年,江安粮道傅作霖以江宁等卫行月粮折价不敷,议加派于折漕州县,因派及苏粮道所辖之嘉定,骤加漕项银五万三千余两,经御史冯班等参劾,奉旨:“该部严察具奏。”经部议核减,尚留加派银二万数千两。雍正四年分设宝山一县,按额均编,今额征条编内,有解江安粮道国漕银:嘉定一万三千余两,宝山一万两千余两。此虽非漕粮改折之正款,而实为折漕加派之钱粮也。兼此二者总计,嘉定额征地丁漕项以外,每县各改折加派银三万数千两,此皆他州县所无者。故苏、松、太各属地漕银每平米一石,极重者派至三钱六分零,嘉宝独派至四钱五分零,其明证也。
折漕之后,惟白粮应完本色。乾隆二年以白粮之一半改征漕粮后,并耗赠漕项及各项米石,共现征米:嘉定一万七千余石,宝山一万四千余石,并系民折官办,按亩计之,三斗则田,应征米二升七合一勺零。此漕折所剩之余粮,非全漕实征之科则也。以改折加派三万数千两之银,合现征一万数千石之米计之,实与常、镇之轻则悬殊,而与苏、松之重则无异。乃当时仅据现征米数,概归之五升以下之轻则,是未察于折漕之本末矣。
夫漕之本折,视乎米之有无,而无关于赋之轻重。嘉、宝米非土产,当前明未经改折以前,民困于漕,大半逃亡,几至废县,故不得已而征折色,非数百年来独享其利,而一朝可偏靳其施也。
伏查雍正三年、乾隆二年两次诏蠲苏、松浮粮,嘉、宝皆于漕折项下一体蒙恩蠲减。又,乾隆三十一年上谕: “前经降旨,将各省漕粮分年普免一次。但闻漕粮款内,有例征折色及民户输银官为办漕者,虽征收银米不同,其为按田起漕之例则一,着再谕办漕各省州县内有征收折色者,一体概予蠲免等因,钦此。”我国家列圣相承勤恤民隐之意,盖如是其至也。即同治二年减漕原案,部议固云统按原额三分减一矣。钦奉上谕,固云一体议减矣。诚以兵燹凋残之后,必概加休养生息之恩,当日两宫皇太后及穆宗毅皇帝轸念疮痍一夫不获之心,又如是其公而溥也。乃平均之惠,出自天恩;而轻重之见,执于司议。又以舍银而论米,并至混重以为轻,遂使海噬偏隅,同居高厚之中,独抱生成之憾。此嘉、宝二县之民,所为彷徨抑郁而久思呼吁于九阍也。
惟是款系正供,事经奏定,苟使劫余生聚,民力可支,职等国恩,亦何敢以区区两邑之私,遽干宸听?乃自寇平以后,十余年矣,田土之污莱未尽垦辟,闾阎之生计转益维艰,农田一亩之入,上地不过钱二千文,下地不过钱千文。而每岁条漕之折钱完纳者,亩必五六百文。事畜之资,日形困乏,租佃既年年逋累,客民又往往潜逃,加以土产木棉,连遭灾歉,从前亩产价值二三十千者,今亩值十千犹求售而莫之应也。历年荒田新垦,地方官报熟起科者,今熟田或至复荒,赔补钱粮,且欲垦而无力也。似此竭蹶情形,计惟仰乞恩施,方足苏积困而培元气。若复迁延隐忍,不特无以抒草野向隅之隐,亦非所以彰朝廷一时之仁。伏思嘉、宝二县,折剩漕粮,较苏、松各属为数本少,此不敢请减者也。其折漕之编入地丁者,实则漕而名则丁,此又可以请减而未敢率行请减者也。惟顺治年间,江安道加派漕项一款,现嘉定实征银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二两六钱一分三厘,宝山实征银一万二千五十八两三钱七分六厘,本非原额正供,当可乞恩宽免。虽自同治四年、光绪元年两次改拨苏属旧解江安漕项,已将此项尽归苏省司道衙门抵充海运经费,而光绪元年督抚奏加运费折内,本请于司道各库漕务款内酌提,部议于改拨抵充外,亦并准拨漕务未提之款。夫漕款既尚有未提,即此项非难于筹补,且职等不敢冀额中之减,而但请裁额外之加,似于政体民生均有裨益。
倘荷圣慈垂鉴,俯念江苏太仓州属嘉定、宝山二县,漕粮名轻实重,独于五府州属普减案内未经减及,准将旧解江安道库加漕一项,饬下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核议宽免;抑或另行酌筹体恤,以符同治二年一体议减之谕旨,两邑苍黎幸甚。
职等生长斯乡,深悉闾阎积困,为此联名遣抱,呈请恩准,伏乞据情代奏,实为德便。(www.xing528.com)
上呈都察院。
《署两江总督吴元炳护江苏巡抚谭锡培请酌减嘉定宝山漕粮额米折》,江苏省财政志编辑办公室编:《江苏财政史料丛书》第1辑第2分册,漕运·捐输,方志出版社,1999年
【注释】
[1]廖寿丰 (1836—1901),字谷似,又字暗斋,晚年自号止斋,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咸丰八年 (1858)举人。同治十年 (1871)进士,改庶吉士,为国史馆编修。光绪七年 (1881)任浙江粮储道。光绪十三年 (1887)任贵州按察使,次年调浙江。光绪十六年 (1890)任福建布政使。旋至河南,任布政使与护理巡抚。光绪十九年 (1893)任浙江巡抚。著有 《廖中丞奏议》。
[2]同治二年前总督曾、巡抚李,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曾国藩于咸丰十年 (1860)任两江总督,直至同治七年 (1868)调任直隶总督。李鸿章于同治元年 (1862)升任江苏巡抚,同治四年 (1865)署理两江总督。
[3]前布政使刘,刘郇膏 (1818—1866),字松岩,河南太康人。道光二十七年 (1847)进士,发江苏即用知县。咸丰元年 (1851)署娄县知县。咸丰三年 (1853)代嘉定知县,加同知衔,赐花翎,继而补青浦知县。咸丰八年(1858)任上海知县。咸丰十一年 (1861)升海防同知。同治元年 (1862)署江苏按察使,又兼署江苏布政使,不久授江苏按察使。同治三年 (1864)任江苏布政使。次年暂护理江苏巡抚。同治五年 (1866)丁母忧回籍,寻病逝。
[4]顺治十一年,1654年。
[5]傅作霖 (1581—1683),字叔甘,号懊子,河南登封人。顺治二年(1645)乙酉科乡试中式举人。次年丙戌科会试中式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秘书院检讨、翰林院编修,封文林郎。顺治九年 (1652)充壬辰科会试同考官。后外迁江南江安督粮道布政使司,兼摄粮驿盐三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