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企业国际化的投资法律制度及发展 - 工业法概论

工业企业国际化的投资法律制度及发展 - 工业法概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实施 “走出去”战略,鼓励重心企业向国际化经营目标发展,培育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作为主动回应政府号召的实在体现,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出现了迅速增加,对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容小觑的力量。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不单是工业发达国家以新型第三产业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增长,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规模也快速扩充。

工业企业国际化的投资法律制度及发展 - 工业法概论

深入实施 “走出去”战略,鼓励重心企业向国际化经营目标发展,培育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推动国内科技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广的行业和企业向海外迁移部分生产能力,鼓励有实力企业开展海外重要能源资源的开采与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在技术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帮助能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展开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绿地投资等。采用综合性政策措施,鼎力支持我国重大技术标准在海外应用,扩充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支持个体参与或独立对外投资,拓展对外投资主体范围。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始吸纳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外资法已经初有一套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已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已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以下简称 《外资企业法》,已失效)为基础,以相邻部门法为配套,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为补充,贴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系统,并陆续地发展成熟。尽管我国外资相关法律规定已初见雏形,但它仍不是一个完整、完善的法律架构,有一些值得探索且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外资立法与WTO规则不相协作的窘迫境地时有出现,外资立法在结构体系、立法模式及具体内容方面的短处或不足日渐显露。由此可见,中国学者通过解析我国现有外资立法体例在全局层面所存在的问题的源头,积极寻找完善我国外资立法的价值趋向与立法导向,并对完善我国现有外商投资法体系提出了可贵的建议。总而言之,在中国外商投资法体系的完善或重构的问题上,存在以下三种观点:①提倡保存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法体系,建议进一步修整 “三资法”;②把现有的外商投资法统一到一部外商投资企业法,但不实行内外资统一立法;③实行内外资统一立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政府除了看重 “引进来”的策略外,还在21世纪起始正式确立了 “走出去”战略。新一代的领导阶层提议进行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架构开放型新经济体系。这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依法治国决定》进行部署,改善涉外法律法规和涉外法治实施、监督、保障系统,提高对外开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作为主动回应政府号召的实在体现,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出现了迅速增加,对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容小觑的力量。然而,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进程中,在维护东道国环境,达成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遵循当地劳工与就业法律等方面遇到相对大的挑战,就国内的相关立法而言,部分对外投资领域法规层级较低甚至无法可依。所以,如何合理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外投资相关规定的成功经验,持续改善我国海外投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主动引领和规范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已经变成国际经济法学界的一大重要议题。

中国海外投资立法必须立足中国海外投资实践特点,汲取世界各国立法模式的长处,建构以中国海外投资法为基本法,以海外投资监管法、海外投资保险法、海外投资产业法、海外投资税收法、海外投资银行法、海外投资外汇法等单行法为补充,国内法与国际条约相协调,程序法实体法相结合,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实施细则相配套的完备详尽的法律体系。[4]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以及立法实践,在国内层面,我国可借鉴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分散型立法模式,在总结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体系[5],由国务院出台对外投资管理条例等单行法规,同时根据海外投资实践及具体变化发展授权各部委、地方政府,颁布、施行有关对外投资的金融、财税、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形成引导、管理、促进与保障企业对外投资的健全法律制度支持体系。在国际层面,我国应参照美国模式,要顺应国际投资政策的发展趋势,除应积极签署双边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双边协定外,还应积极参与区域投资协定的谈判,帮助 “走出去”的企业获得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话语权,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挑战。

跨国公司为建设新的生产体系和世界分工与协作体系,开始了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能力转移。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不单是工业发达国家以新型第三产业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增长,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规模也快速扩充。

时至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影响更加深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网络的迅速扩展成为全球一体化在生产方面中的一个出色表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使得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产业都极难游离于国际分工体系之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能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市场化的长处,在更大的程度上科学地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恰当配置,并对业务程序进行重组,不单涉及企业短期的收益和发展,而且也涉及企业的生死。

当下,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关于跨国公司的部分已有2/3,跨国公司在世界资源配置中的用处日渐显著,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要紧的角色。各国占有跨国公司的数量,加上这些跨国公司的规格和综合实力,在极大程度上展现着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面临此种新的形势,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了我国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一项艰巨任务。(www.xing528.com)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仅仅从事一般的外贸出口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生存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6]

增加中国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1.促进我国成熟产业生产能力的迁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一些工业品的出产数量已经初见产能过剩的现象,务必加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过剩的产能向国外转移。我国的企业能够向发展中国家移转当地所需的成熟技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改善国内一些产业的产能过剩局面,促成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2.通过拓展海外资源能源市场,充分运用国外资源和能源,缓和我国资源能源短缺。

3.有助于帮助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全方位增大出口。我国企业可通过国际化经营,并充分利用各国市场深化开放和加工贸易大发展的优势,在境外投资设厂,调动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转变曾经单纯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此外,海外投资设厂还有助于我国企业绕过欧美地区的贸易壁垒,提升我国产品在欧美国家的商场占有率。

4.通过 “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中国的企业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调动相关产业达成跨越式发展,展现出引进、消化、吸纳再重塑的成效。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规模还比较小,对外直接投资额在全球所占的比例还十分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