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实、问题与机遇

工业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实、问题与机遇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在国际经济法视域下,中国工业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不仅引发中国国内、参与的国际外贸与投资立法的变更,而且也是国际经济规则重塑的要求。为实现中国特色工业化,需要做到从出口导向型向产业优势导向型转变;从粗放型贸易向集约型贸易转变;从中低端要素集成品为主向高中端要素集成品为主转变;从以西方市场为主向全球多元市场转变;以发展自有贸易区为契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向国际化经营发展。

工业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实、问题与机遇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观点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进一步重申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有研究认为,中国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工业化。[1]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必须切实推行多项重要的工业化战略:即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工业人力资本要素全面提升战略;工业绿色低碳节能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战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法视域下,中国工业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不仅引发中国国内、参与的国际外贸与投资立法的变更,而且也是国际经济规则重塑的要求。

中国产业结构和人口空间不断变化,第一产业国民经济中占比呈下降趋势,城镇人口比重趋于上升,这些现象将促使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占比不超过1%,2010年,该比重提升到了14.76%,先后超越美、日、德等发达工业化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可以预见今后中国将保持这一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世界领先地位,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全球占比将保持稳速增长。

虽然出口额全球占比世界第一,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外贸弱国。因为,我国主要以加工贸易、工业制成品、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中低端产品为主。工业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国际分工深度化参与程度有待进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价格谈判能力有待加强,贸易平衡的国别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外贸发展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区域布局有待完善。传统外贸发展方式与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凸显。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公平竞争与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www.xing528.com)

国际视阈下,全球经济发展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激增。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趋势,各国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呼声强烈,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增强。贸易自由化和区域及一体化持续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数量增多。国际产业转移从加工制造环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为我国延伸产业链做出现实铺垫。

如何有效地转变工业经济外贸发展方式?加大力度提高出口商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调整企业主体结构,增强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提高中小企业基本素质;调整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扩大自由知识产权、民族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等。为实现中国特色工业化,需要做到从出口导向型向产业优势导向型转变;从粗放型贸易向集约型贸易转变;从中低端要素集成品为主向高中端要素集成品为主转变;从以西方市场为主向全球多元市场转变;以发展自有贸易区为契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向国际化经营发展。[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