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6+2教师设计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6+2教师设计课堂教学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来相信学生是教师在“6+2”高效课堂中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那些极度负责任,多年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高效“6+2”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变为学生。

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6+2教师设计课堂教学

(一)练

定时练习,巩固所学。这是“6+1”模式中“1”的体现。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过程。利用课堂进行限时练习,时间是5分钟,也可以是课后练习,老师全收全改,第二天老师不评或3—5分钟点评,学生若有疑问,课间问同学或老师,错题自己自觉订正,老师不定期检查。

学生学习的5种方式:①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导学,认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②质疑,通过自学检测,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和困惑。③讨论,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④展示,对于小组讨论形成的共性问题,或者是重难点问题,由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点拨。⑤自评,学生对本节课已经掌握的内容、方法,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内在规律性予以总结,对过程中的错误着重标明,对知识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二)温

这个环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温”就是“温习”;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公式、理论、条理等等理论知识是需要不断的温习并熟记的,还有一些错题,也需要反复温习,找出当时做错的原因,找到同类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温习真正地把每一个知识点掌握。

教师的角色重点在导,导的预设要靠教师通过“三研两备”设计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即导学提纲,这项工作为保证质量要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实施,先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后独立备课,拿出导学提纲手写草稿,然后在每天一次的备课组集体备课中,按照先年轻教师后年长老师,先普通教师后骨干教师的顺序进行讨论补充,经过修改完善后,成型的导学提纲下发给每科老师,然后各个老师再根据学生情况和个人风格进行修改最终定稿。通过读书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角色重点在导,在课堂上的导一定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相信有30%的学生能通过在“思”环节教师设计的路线图学会75%的知识点,相信有30%的学生能通过在“议”环节学会75%的知识点,相信有30%的学生能在通过在“展”环节学会75%的知识点,相信85%的学生能通过在“评”环节学会90%的知识点。只有教师相信学生,教师才不会再学生思考环节,不断提示学生进而不断干扰影响学生独立学习。只有相信学生教师才会在评议环节根据教学预设放手让学生讨论8分钟。只有相信学生教师才会在展示环节只设计展示本节重点、难点内容,而其他非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只字不提。只有相信学生教师才会放心大胆在评议环节精讲本节重点、难点、易混点。看来相信学生是教师在“6+2”高效课堂中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那些极度负责任,多年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

“6+2”教学模式,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真正主人,是课堂的主角,先是在“思”环节,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导学提纲、学习路线图,可以不受干扰地独立学习15分钟,在“议”环节,学生可以站立后和小组其他同学尽情学习,你问我答,你讲我听,围绕本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来强化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辨析易混点,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独立学习8分钟,在“展”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黑板和电子白板展示每个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停顿或出现问题超过3秒钟,通过规范用语,“我纠错”“我补充”“我质疑”“我挑战”,其他同学就可替换原来展示同学进行展示,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独立学习7分钟。在前面的三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对知识点学习了三遍,在点评环节,教师通过精讲7分钟,让学生第四遍学习相关知识点。学生的学代替了教师的讲,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动起来,那些昏昏欲睡的学生,那些课堂上“三闲”多的学生肯定大大减少,甚至不见了,在最后的练习环节,学生通过限时训练,再一次强化对本节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这样的学习肯定是高效的。(www.xing528.com)

高效“6+2”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以上就是“6+2”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其实每个班级的情况都会各不相同,教师可以结合这种模式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让他们自己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发现快乐,这样才会发挥“6+2”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

【注释】

[1]江西省教育学会,江西省叶圣陶研究会.教育探索与创新[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2]姜宏彬,任蕾.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