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语言的定义
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虽然这样说并不错,但是,如果我们把教学语言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加以考察,仅仅这样认识就很不够了。准确地说,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依据规定的材料,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职业性语言。
(二)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种设备,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等。但是,不论利用什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语言始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阐述观点,说明原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讨论、研究,以及分析、综合、总结,都要凭借语言进行,无论什么现代化的设备都不能完全代替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学语言永远是教师传递知识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主要媒介。
2.教学语言的使用水平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知识修养达到了通晓教材并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的高度,他就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他就有了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一定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有的教师知识相当渊博,但教学的效果一般,甚至很差,而有的教师知识水平并不见得多高,但是教学效果却比较好,原因往往在于他们使用教学语言的水平不一样。
3.教学语言影响教学效果的方面
教学语言怎样影响着教学效果呢,在下面我们还将具体介绍。这里只简单地谈三个主要方面。
(1)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是否清晰、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语言清晰明白,它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就很容易被接受;反之,学生就不可能顺利地接收信息。不清晰的语言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如果教学语言是明白晓畅的,教学过程进行就会顺利得多。
(2)教学语言的严密度影响着教学效果
知识本身是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阐述知识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也才能起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作用。
(3)教学语言的动听度影响着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然能够达到正确、明白的要求,但是词汇贫乏,语调缺乏变化,叙述过于平淡,听起来味同嚼蜡,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抑制反应,进入睡眠状态,同样影响学习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不同的节奏和感情色彩,就会使学生振奋起来。
4.教学语言的发展阶段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单纯的口头语言,也不是单纯的书面语言,而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主、多种语言形式并用的特殊的语言形式。有人提出其形成大体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从教材语言向教案语言转化
教学语言的主要来源是教材语言,即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语言。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是教师教学语言转化的第一阶段。从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的转化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家”,而是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教材语言加以同化,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工组合形成教案语言。这个过程大体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找语言的吻合口径,使教案语言既适应于教学内容的要求,又适应于学生的特点;二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增、减、删、改;三是对文字进行加工,形成教案语言。
(2)从教案语言向预备性教学语言转化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教案语言进行默讲(熟悉教案)和修改补充,实际上是对教案语言进行深刻理解和语言转换的过程。教师要以想象中的学生为对象,以内部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对教案语言进行转化,从而在教师大脑中形成和巩固起一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的语言形式。我们把这种在大脑中形成而又未向学生正式讲授的语言形式,称作预备性教学语言。这个阶段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有:排除障碍,形成语势;调整语序;语言的延伸和扩充。
(3)从预备性教学语言向课堂教学语言转化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课堂实际情境与预备性教学语言之间的矛盾。因为课堂教学中有些情况往往是在教师预料之外的,所以,这个阶段主要应注意准确反馈,及时调整;把握教学语言的“度”,保证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课堂运用技巧
1.发音的技巧
有一些教师不注意运用发音技巧,结果有的吐字不清、鼻音太浓,有的声如雷鸣,有的声如蚊……结果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一定要注意研究一些发音的基本技巧。
(1)用好呼吸
人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引起声带的振动并和喉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发生共鸣而产生的科学的呼吸、充足的气流对音色的改善起着关键的作用。平时呼吸一般只扩展胸部,为了吸入更多的气流,可以采用胸腹呼吸法。这样既可以节约气流,又可以减轻嗓子的疲劳。
(2)正确使用“共鸣腔”
要使声音集中、圆润、动听,除了用好呼吸外,还要正确使用“共鸣腔”、胸腔、口腔、鼻腔、咽腔。圆润动听的声音是这些共鸣腔协调作用的结果。讲课的声音一般要求洪亮,这就必须做到胸部端正,口腔张圆,使声音达到口腔上部的中间,鼻孔微微张开,使声音集中到一个点上。只有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动听、响亮、纯正。
(3)确定最适宜的发音区
生活语言的音域通常在一个八度左右。在这个适宜的发音区内说话,我们会感到舒适自然。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就会感到吃力。所以教师上课时,既不能把调子定得太高,使人产生声嘶力竭的感觉,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听不清楚。教师要找到最适宜自己的发音区。
2.调整语调的技巧
(1)音量和语速应适当(www.xing528.com)
音量指声音的大小。课堂语音的音量,最好是在教室里安静的情况下,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够听清楚。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课堂口语的速度以每分钟180字左右为宜,过快过慢都会影响听课的效果。
(2)音量、音速要高低变化,快慢交错
音量和音速应适当,并不是说一堂课音速和音量自始至终一成不变,而应根据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变化。讲课的音量、音速只有高低变化,错落有致,才能使学生声声入耳,提高听课的精神。
(四)教学语言技能的要求
1.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清晰、合乎逻辑。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运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它也是保证语言清晰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表述教学中的概念、原理等,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出现错误。
2.教育性
教学活动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该具有教育性。教学语言的教育性首先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时要文雅、纯洁,不应说粗话、野话、脏话;对学生教育时应尊重学生,不用语言讽刺、挖苦,更不能谩骂学生。其次,要使教学语言富有哲理性,通过哲理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反思,从而教育学生。
3.针对性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语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运用是有差别的。比如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为叙述性的语言,语速就可以适当地快一些;如果讲的是重要的概念、原理,教学语言就应是解释、说明性的语言,语速就应当慢一些。二是教学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所运用的语言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4.生动性
生动性的语言首先要求语言的形式要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语言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教师还要善于使自己的语言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5.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要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学中要尽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6.自控性
所谓自控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语言要有一种自我监控的能力,能够及时自觉地控制语言的表达。一般情况下,失控的语言多缺乏准备,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充分准备,按计划进行教学,可有可无的话坚决不说,不搞东拉西扯式的谈天教学。
7.简洁性
课堂教学是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师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浪费教学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要简洁明了。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就不要用两句去说;课堂中除了必要的重复外,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重复。总之,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8.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缺乏激励性,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索然寡味,就会缺乏学习的热情。
9.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作用,直接影响课堂的学生情绪,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富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不但使学生从情感上服从教师,而且更有助于他们热爱知识。教学语言的情感必须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而不是装腔作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刻体会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在教学中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10.选择性
数学语言通常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一般来说,文字语言通俗易懂,符号语言简单明了,图形语言形象直观。各种语言互有利弊,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灵活选择,灵活转换,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高
教师的语言功底是与他的知识的广博程度相关的。教师要提高语言素养,就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刻苦学习语言技巧
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技巧性,而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性就更大。要提高教学语言素养,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听、多看,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要注意观察、体会,为自己所用。同时,语言技巧的训练是必须进行的,并且这种训练又必须要下一定的苦功夫。
3.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掌握教学语言技能,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够沉着冷静,处变不惊,要能够科学地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
4.认真备课,达到“背课”水平
数学语言比其他学科语言更要求准确精练,这也是衡量一个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不准确,就失去了科学性。比如,在讲特殊数列时随口说道“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这个结论看似正确,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由此构成的常数列虽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所以,数学课堂语言必须特别慎重,最好备好课再说。另外,随讲随说还容易造成语序混乱,重复啰嗦,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