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与电路图:科学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争议

认知与电路图:科学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争议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科学主义坚持认为自然科学很快就能解答这些问题了——只要科学家完成现在的研究项目,科学就能为这些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认知机制可以用电路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可以回答一切问题,这种从整体上化繁为简的学说根本不是真正的科学。科学主义对“物质”相当包容,认为从新角度,用“物质”就能回答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认知与电路图:科学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争议

那么科学主义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呢?一如既往,我们需要直接挖掘其背景,看看到底是什么恩怨催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并将科学主义带到台面上。早在十九世纪这场与名誉有关的争论就很激烈。其争论的是世界到底是由物质还是意识组成的——从根本上说,争论的是“科学或一部分人文学科,哪个处于顶端?”

这个问题不能仅凭某些具体物理事实解决,当然也不能用意识来解决。这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要平息这场争论,就要像回答其他问题那样,更要理解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要理解争论的焦点,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意识和物质一开始就彼此对立,处于竞争的关系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是由什么“做成”的?这样的问题和我们上面提到的问题不是一回事。事物的构造问题是个货真价实的物理问题,由物理学回答正合适。但是,如果科学能够提供普遍适用的答案,那么科学就有可能从宏观角度帮我们理解人类生活。然而,人类生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能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吗?比如,战争的原因,忧郁、乐趣、执念的理由、性和死亡的意义,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自然科学无法为我们提供即时帮助。一般来说,自然科学与这些问题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科学主义坚持认为自然科学很快就能解答这些问题了——只要科学家完成现在的研究项目,科学就能为这些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爱德华·奥斯本·威尔森(Idward Dsborne Wilson)在他那本巨著《社会生物学》中有一段振奋人心的结论,认为未来的社会学可以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那些包含人类思想与情感的问题,因为社会学可以将这些问题简化为相应的潜在的大脑机制。威尔森这样解释他的新观点:

(我们)必须等待完整全面的对脑神经元的解释。只有将人脑分解到细胞这个级别,并将还原的各部分呈现在纸上,再重新组合起来,我们才能弄清楚情感与道德判断的特性……我们可以从潜在的忧虑和对忧虑的反应次数来评估压力。认知机制可以用电路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将学习创造定义为认知机制的某个部分发生改变;而认知机制由情感中枢输入的情绪进行调节。对心理学加以拆分,新神经生物学为社会学创造出长期适用的首要原则。(www.xing528.com)

威尔森(顺便说一句,他现在不这么说了)在1975年发表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科学主义的巅峰,那一年也是科幻小说的巅峰。那时,诸如此类的主张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明显的回应:“好,向前走,接着做吧。”大家专注地等待结果,但是结果却没有那么振奋人心。很快,人们便醒悟,不能只从潜在的忧虑和对忧虑的反应次数来评估压力,因为评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工作,需要不一样的概念框架。我们也不能单纯地认为将学习和创造定义为“认知机制发生的改变”,就能解决学习和创造引发的所有问题。如今,大脑研究持续推进,成果丰硕。但是,脑研究还是无法解答怎样将意识王国与物质联系起来的问题。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可以回答一切问题,这种从整体上化繁为简的学说根本不是真正的科学。这种观点永远只能是意象、谬论、构想和信仰产生的行为作用的结果。正如卡尔·波普尔(Popper)[2]所讲,科学主义是一种承诺唯物主义,它建立在对物理研究方法具有高度自信的基础上,为解释未来出谋划策。科学主义对“物质”相当包容,认为从新角度,用“物质”就能回答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看法的根据大部分来源于科学过去的辉煌,很少思考其对现在的问题是否适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物理问题,或者适合用物理学解答。

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唯物主义的内涵。在本书第二十章,我们会探讨唯物主义的兄弟——物理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