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面临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基础、文化习惯、民族习俗以及宗教思想等,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多元和丰富性,同时也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交流合作带来了难题和挑战。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从整体上看,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响力还不是很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传播上尚处于弱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对文化交流对象的认识不够透彻和深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民情复杂,当前“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沿线国家受众需求,对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对象的认识不够深入,已有的认知和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和误解[96]。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为例,中阿交流历经2000 多年,源远流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已建立了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促进中阿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了崭新契机。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人仍然对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读和负面情绪,将伊斯兰文明视为恐怖主义的根源等。同时,阿拉伯国家的许多民众也对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一带一路”倡议了解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模糊印象,并受到负面报道和虚假信息的误导和扭曲,将“一带一路”误读为“新马歇尔计划”等。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源方面都呈现出依赖西方化的倾向,缺少中国人自己的实际调研与一手资料[97],缺乏对交流对象的系统认知和深层次研究,不能让对方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丝路精神,也不能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和中国形象。
由于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别性传播和交流,使“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呈现出失衡和浅显特征。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传播战略的重心偏向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形象片宣传,海外中国文化活动组织大都面向欧美地区的民众。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所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就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而言,俄罗斯、土耳其、韩国受访者居前三位,南非、以色列受访者认知程度相对最低,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五国受访者居中段[98]。与中国大力向欧美国家投放外宣资源相比,近年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文化传播投入较少,也比不上在亚洲和非洲的投入,但相对于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而言,中国在拉美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介入审慎渐进[99],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了解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促进拉美民众的情感认同以及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和理解。可见,当前“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过于偏重传播者的主体意识,片面强调传播的内容,而忽视了对沿线受众的了解;也没有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众进行深入认知和客观判断,缺乏对受众群体的精准设定和传播,这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难以回避的困难和挑战。
2.实施主体交流功能不足
(1)政府机构职能发挥能力和效率有待提升
当前“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我国中央文化行政部门主要有:中国文化行政的最高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提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的、中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中共中央宣传部,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领域于一体的国家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的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以及负责文物管理工作的国家文物局等,这些文化部门之间涉及交叉管理内容,但因文化管理职能分散和管理交叉盲点,不利于效率的提升和规模化发展,亟须建立整合对外文化传播与外教、科技、旅游、体育、外贸、外援等各个层次的管理体系,缓和当前文化管理效率低下的矛盾,更多地发挥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众的沟通融和,通过长期持续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形成集对外传播、对外贸易推介和形象推广等多效应集成的综合性文化交流系统[100],提升“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促使“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跨越发展。
(2)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传播中面临传播困境
首先,我国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社会组织相比,当前仍然缺乏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3日,在全世界拥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OCSOC)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4360 家机构中,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社会组织只有56 家,仅占1.1%,这与中国作为经济和外交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而美国多达951 家,是中国的近19倍[101]。其次,缺乏具备广博知识、良好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需要社会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参与国际事务的经验、熟练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合作意愿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需要解决的难题[102]。第三,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外部支持机制和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北美和欧洲,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途径是多样的,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府援助资金是通过社会组织走向世界来实施的,其合作模式是政府与本国从事国际事务的社会组织合作,将资金转入本国社会组织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再由本国社会组织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组织开展合作。目前中国政府官方发展援助资金运作主要通过政府机构负责实施,中国对外援助中缺少民间参与的活力。现阶段中国社会组织能力尚显不足,在援外机制中参与程度很低,在中国对外援助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103]。 并且由于资金困难导致自身发展不稳定不持久,在管理体制、交流合作、沟通信息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使部分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缺乏文化传播内涵和交流实效,无法真正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104]。
(3)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缺乏针对性
当前,国内有很多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但大多关注宏大的理论构想,或者仅仅围绕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区域、投资风险和宗教思想等基本情况做一些国别或区域的基础性研究,缺乏对沿线国家的详尽调研或与具体产业项目的挂钩,比如最近泰国在与中国合作修建高铁问题上的反反复复,就反映了国内智库研究的盲目空想特点。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智库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业、国外智库等合作,通过联合调研和加强对话,利用各自优势联合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大做空中楼阁式的理论文章。比如,有的机构擅长做青年工作,那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国外的青年组织或青年学者广泛接触,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多和他们做一些符合青年实际的务实工作,只有各自发挥所长,智库才能形成“一带一路”研究的交响曲和大合唱[105]。
(4)留学生及沿线国家民众等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形象的认知不够完整和真实
根据2016年10月开展的北京市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认可度调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差异很大,对中国的了解与熟悉程度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深度访谈与统计结果显示,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形象认可度低,并不是因为持否定态度,而是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与不熟悉[106]。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存在着以偏概全认知中国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民间往来稀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在亚洲范围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某些国家甚至信息十分闭塞,也是以偏概全认知中国形象的原因。对来华留学生来说,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和直接接触会带给他们很多新信息,这些新信息会引导他们重新认知中国。在深度访谈中,不少来华留学生已经意识到真实的中国形象并非他们原来的印象[107]。但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比较滞后,没有充分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社交资源加大文化传播力度,使留学生和沿线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道路缺乏全面立体的认识,不利于当前“一带一路”的深入传播和发展。
3.文化交流载体效能有待提升
(1)媒体传播缺乏对“一带一路”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传播影响力偏弱
当前,我国传播媒体的总体实力逐步提升,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全方位大量报道。从媒体报道内容来看,涉及经济、贸易、风险、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层面,但形形色色的传播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对丝路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没有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挖掘和传播丝路精神和“和合理念”的时代价值,没有以丰富的传播方式体现和交流“和合”文化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意义。并且,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媒体在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根据2017年度(第五届)《世界媒体500 强》排行榜, 来自美国的谷歌(Google)荣登冠军, 营业收入高达894.60 亿美元;康卡斯特(Comcast)排名第二, 营业收入为804.03 亿美元;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排名第三, 营业收入为551.37 亿美元。入选榜单前十名的媒体公司, 有9 家来自美国。从入选数量来看,美国占据95 席,平均营业收入62.47 亿美元。中国内地共有77 家媒体公司入选,入选数量再次超过日本和英国,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108],但平均收入(含港澳台媒体在内)才8.29 亿美元,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媒体传播很难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肩,在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和传播影响力上都亟须提升。
(2)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语言载体,孔子学院传播方式有待创新
作为对外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孔子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不注重文化软实力和传播方式的强势推广,容易带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误读和排斥,并且在西方反对势力的挑拨和破坏下,无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于2014年底到期后不再续约,美国芝加哥大学也表示停止继续进行孔子学院续约商谈[109]。因此,仅仅局限于语言传播,而忽视深层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很难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文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同时,由于孔子学院对自身定位不准确,与当地交流不足,致使发展缓慢。大部分孔子学院建于2013年之前,与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缺乏有效对接,亟须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根据调查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73 个国家中,目前有61 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建孔子学院229 所、孔子课堂197 个。但至今仍有10 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未建立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值得注意的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西亚地区,沿线15国中仅有13所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看,都无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有效的语言服务与人才支撑[110]。
(3)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高,品牌活动运行理念和方式过于保守
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重要品牌,中国海外文化中心为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和合作做出了重要探索,但因为运行理念和传播方式的传统化,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一是在传播内容上,过分强调政府单方面宣传投入,缺乏对沿线国家民众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了解和认知,无法触及沿线国家民众的民心相通。二是在传播方式上过于单一,大多运用口头宣传、演出表演等传播形式,对新媒体的融和运用不足,无法进入主流传播渠道,不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产生普遍影响力。三是在与沿线各国的融合和沟通内容上不够灵活。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原驻德国大使吴红波说,中外文化交流要克服几个不对称:我们了解外国比较多,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却较少;他们了解我们历史上的东西多,了解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少[111]。由于在对外传播中,缺乏对沿线国家文化特点、历史风俗、社会发展等情况的全面了解,仅仅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欣赏习惯想当然地传播,缺乏针对性和融入性,很难让当地民众获得认同感。
文化产业是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尽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因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竞争力。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对他国文化产品的认知程度和接收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别。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传播模式不够创新。由于受到传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束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形式缺乏创意,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很难获得受众认可和市场青睐。二是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文化产品流于形式,没有挖掘“丝路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无法引起沿线受众的文化共鸣。三是缺乏品牌效应和竞争力。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普遍过于追逐短期利益,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的产品多是模仿或跟风之作,或甘为他人代工。这样不仅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强大的竞争力[112]。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战略制高点。正如众多学者强调的,在21 世纪,国与国之间的胜负决定于文化产业[113]。我们不仅要积极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还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使文化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综上,面对当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直面现实,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创新“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理念,构建能满足沿线受众需求的传播交流平台和载体,在尊重文化交流主体特性基础上,积极倡导丝路精神和“和合”理念,加强与传播受众的价值理念相通、情感相通和目标相通,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和文化相融,不断创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模式,拓宽“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路径,提升文化产业品牌和国际影响力,构建具有“主体间性”的动态多元“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和交流体系。
【注释】
[1]程广斌,刘伟青.“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东盟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71215.
[2]数据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参考“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
[3]我国与8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百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新华网2017年12月22日.http://m.xinhuanet.com/2017-12/22/c_1122155143.htm.
[4]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N] .人民日报,20170515.
[5]李彤彤.“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研究 [D].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160501.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来源: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
[7]金巍主编.梅花与牡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C].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月.第127 页.
[8]赵丕涛.外事概说[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91 页.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 页.
[10]孙晶.“一带一路”倡议之民心相通:以文化交流为根基[J].贵州省党校学报.20080104.
[11]王文松.“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开发性金融对“一带一路”的助推作用[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0709.
[1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190 页.
[13]沈海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J].高考(综合版).20140201.
[14]王晓东.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2.
[15]李韵,胡晓.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有效性思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0229.
[16]陈海平.从主体性的内在困境到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超越——社会和谐的哲学底蕴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4月.
[1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 84 页.
[18]黄卫星,李彬.传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5.
[19]李韵,胡晓.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有效性思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
[20]【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25 页.
[21]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C].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382 页.
[22]【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第73 页.
[23]包亚明.上海酒吧:全球化、消费主义与生活政治.见包亚明等.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 [C].载自李陀主编《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之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黄卫星,李彬.传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5.
[25][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M].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94 页.
[26]李韵,胡晓.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有效性思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
[27]黄卫星,李彬.传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5.
[28]宋海胤.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0301.
[29]安玫.主体间性思想内涵二维解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3):52-54.
[30]刘迎胜.丝绸之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第2 页.
[31]林伟滨,唐顺意,曲曹屹.一带一路对国内物流业的促进作用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515.
[32]金元浦.范式与解释[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 页.
[33]赵方亮.“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20180520.
[34]中俄文化交流让两国人民心贴心.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709.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7/09/c_129650609.htm.
[35]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曲颂.传播中国文化 增进中俄友谊[N].人民日报.20171026.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文化文选[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61.
[37]黄卫星,李彬.传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5.
[38]王文松.“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开发性金融对“一带一路”的助推作用[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0709.
[39]李彤彤.“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0501.
[40]宋海胤.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0301.
[41]李彤彤.“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0501.
[42]宋海胤.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0301.
[43]翟晓芳.谈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J].长江丛刊.20170825.
[44]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6》,2017.5.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 nstitutes/node_10961.htm.
[45]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7537.htm.孔子学院章程第一条.(www.xing528.com)
[46]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科学发展.20150520.
[47]程广斌,刘伟青.“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东盟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71215.
[48]秦淑娟,李邦君,陈朝霞.“一带一路”下的上海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机遇及路径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0715.
[49]凯度华通明略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调研机构,专业从事广告效果、战略沟通、媒介和数字化以及品牌资产方面的调查研究。该公司通过提供综合全面的、以调研为基础的定性和定量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构建强有力的品牌。凯度华通明略在超过55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隶属于WPP 旗下全球领先的数据、洞察和咨询公司——凯度集团。
[50]于运全,张楠,孙敬鑫.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J].对外传播.20180222.
[51]Lightspeed:作为数据收集领域的全球性合作伙伴,深受追求高质量调查数据的调研公司、营销商及品牌们的信赖,结合一整套包括移动设备调查、自定义调查对象群组与社群、专业调查对象群组,以及观察到的数字行为和广告追踪在内的数据收集服务,共同为开展在线调研提供业内最全面、最优质的产品组合。
[52]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N].经济日报.20180112.
[53]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J].对外传播.20180105.
[54]杨越明,藤依舒.十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接触意愿与渠道研究——《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系列报告之二[J].对外传播.20170522.
[55]杨越明,藤依舒.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系列报告之二[J].对外传播.20170609.
[56]杜凤娇.“中国梦”会成为榜样吗——访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中国传媒研究所主任、教授 刘康[J].人民论坛.20130620.
[57]图片来源:刘康.印度民众看中国崛起——亚洲风向标民意调查[J].人民论坛.2014年10月.
[58]习近平离京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G20 峰会、上合组织峰会[J].世界知识.20130916.
[59]刘宗义.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J].城市观察.20141220.
[60]陈振凯,周晓洁,杨舒 整理.习近平引用的外国名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719.
[61]习近平用哪些国外谚语阐释“一带一路”?,中国一带一路网,20180119,https://www.yidaiyilu.gov.cn/
[62]习近平引用的外国名言.http://news.eastday.
[63]陈振凯,周晓洁,杨舒 整理.习近平引用的外国名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719.
[64]习近平.2017 文明宣言——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J].文明.2017 0701.
[65]牛锐.走出去,中国文化自信从容[J].今日中国.20170315.
[66]谢金英.逐梦这五年——中国对外文化工作在创新中发展[N].人民日报文艺版.20171012.
[67]本刊编辑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开始[J].今日中国.20170315.
[68]2017年文化交流大事记.中国文化网.20171229.http://cn.chinaculture.org/.
[69]新华网.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EB/OL].http://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400_12.htm.
[70]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edu.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71]要闻.《广电时评》.20170125.参考:牛锐.走出去,中国文化自信从容[J].今日中国.20170315.
[72]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
[73]黄浩明.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社会组织.20170703.
[74]张英俊.城乡协调发展中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J].理论学习.20171110.
[75]张泗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0520.
[76]王文杰.文化走出去[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116—117.
[77]社会组织正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力量[N].中国文化报.2010-12-7(6).
[78]20 多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华留学[N].经济日报.20170512.
[79]共同打造智库联盟升级版.国际.人民网.http://m.people.cn/n.
[80]黄蕊.“共同打造智库联盟升级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暨专题研讨会综述.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0313.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313/c1002-29142712.html.
[81]“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京举行.环球网.20170514.http://finance.huanqiu.com/br/focus/2017-05/10666260.html.
[82]20 多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华留学[N].经济日报.20170512.
[83]李丹.来华留学面面观[J].留学.20170105.
[84]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明显增加.来源:中国新闻网.20161214,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12/14/c_1120118879.htm.
[85]张瑶瑶.文教交流为“一带一路”架起民心相通桥[N].中国财经报.20170513.
[86]唐小松,张自楚.中国对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J].教学与研究.2016年6月.
[87]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 .新华网.201612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31/c_1120226953.htm.
[88]刘雪琳.新媒体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模式研究[J].理论研究.20170121.
[89]张帆,王红梅.文化的力量:德国歌德学院的历史和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月.
[90]20 多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华留学[N].经济日报.20170512.
[91]砥砺奋进的五年:数据看孔院(2012-2017).孔子学院总部官微.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 titutes/.2017年10月23日.
[92]张泗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5月.
[93]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网络[N].中国文化报20180110.
[94]“一带一路”文化论坛举办[N].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2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2/20/c_129485681.htm.
[95]崔娟.“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话语建构与传播[D].西南大学.20170413.第25 页.
[96]张泗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0520.
[97]周亭,王润珏主编.融合与创新——“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研究[C].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19 页.
[98]杨越明,藤依舒.十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偏好研究——《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系列报告之一[J].对外传播.20170523.
[99]刘康.利益、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中国崛起的全球民意调查.参考范红主编《国家形象研究》[C].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237 页.
[100]张泗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5月,第59 页。
[101]黄浩明.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中国社会报.20170623.
[102]黄浩明.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40401.
[103]黄浩明,石忠诚,张曼莉,杨洪萍.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2.
[104]崔娟.“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话语建构与传播[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70413.
[105]胡昊.“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发挥智库作用[N].学习时报.20160613.
[106]哈嘉莹,尚晓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研究——基于物质文化的调查分析[J].对外传播.20170722.
[10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研究——基于物质文化的调查分析[J].对外传播.20170821.
[108]世界媒体实验室发布2017年世界媒体500 强.搜狐财经.http://www.sohu.com/a/213351123_470107.
[109]张泗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0520.第63 页.
[110]李宝贵 刘家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05.
[111]中华名片闪亮世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采访札记.来源:新华网.20120731.http://news.163.com/1 2/0731/10/87O2O43A00014JB5_3.html.
[112]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113]王麦玲.文化是种软实力[N].中国信息报.20071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