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一般认为,“对外文化传播”作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是随着对外传播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因此目前尚无定论。我国最早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对外文化传播”的概念,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角度阐释“对外文化传播”:从广义角度来看,“对外文化传播”主要是指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国际传播和交流活动;从狭义角度来看,“对外文化传播”包含五个层面,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方式、传播效果[26]。强调通过传播主体的主动传播,借助有效的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有效的传播效果。
随着对外传播环境的转变,“对外文化传播”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从总体上来,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对外文化传播[27]。狭义方面主要是指一种新闻传播活动,强调传播媒体的重要作用,通过电视、网站、报纸、广播、通讯社及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加强对国外人士这一主要传播对象的传播和沟通,使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从而提升我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广义方面主要以国家、民族为传播主体,通过文化交流、信息传播和沟通合作,加强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利共赢[28]。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要突出强调“对话”的力量,不能追求单方面的枯燥的传播,而是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开辟多元的传播主体,运用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29]。(www.xing528.com)
本书主要从广义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路径和体系的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多样,应主要强调“对外传播”的对话性、平等性和互动性。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正是建立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性”基础上的相互沟通与对话,需要充分调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和世界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