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将原属“工艺美术”学科的7个专业(环境艺术、产品造型、染织、服装、陶瓷、装潢、装饰)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并将“工艺美术学”更名为“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学”的正式命名并进入教育体系被认为是世纪设计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印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艺术设计”的概念很丰富,除了包含原有“工艺美术”中的手工艺、传统工艺、单间制品,也囊括大工业模式下批量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及现代文明中涵盖的所有服务内容。它突破了原有“工艺美术”中以专业分工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科学的培养目标,规范了学科范围和学科性质,并对教学体系进行了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艺术设计本科目录中,关于“人才培养”的规定中写道:“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艺术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并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基本理论和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独立实践能力”“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及专业发展动态”“文献与资料的检索查询”等能力。在本目录中还指出应当注重“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创意为先导的社会,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将“艺术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与技能”联系在一起,是“艺术设计学科”更科学、更系统的标志。
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意味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成为世界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契机不仅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带动了我国艺术设计市场的蓬勃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越来越快的发展步伐,今天的设计呈现出更为迅猛前卫的发展态势。艺术设计摆脱了理性主义的束缚而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从机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自由,人类的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得到开发,艺术设计作为一个边缘科学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数码设计、虚拟化设计、智能设计等信息化时代的设计产物层出不穷,这些新兴发展起来的设计科学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领域更髙层面的需求。与此同时,新时代的艺术设计越来越关注其服务的对象—“人”。于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始渗透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爱日渐成为当今艺术设计发展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另外,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化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迫使人们积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有限资源,使整个社会经济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于是,以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的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的主流。除此以外,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并以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优势,不断提升着我国产业的发展水平。(www.xing528.com)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用性的艺术学科,其内涵是按照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规律,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学科。一般说来,在自然经济体制下,手工艺制品的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设计范畴;现代工业社会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设计属于艺术设计范畴,一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观念和生产结合,并在保留手工艺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艺术形态,也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功能效用与审美意识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接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学校方式的艺术设计教育在20世纪初才开始。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在高等美术院校得到比较正规的发展,50年代中期,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得到系统发展,60年代起开始培养研究生,80年代进入硕士、博士学位的培养阶段,该学科才得到全面的发展。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该目录中“艺术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脱离文学作为独立的第1个学科门类。该消息的颁布是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史、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意味着“艺术学”成为“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发展成绩的肯定。“艺术学”学科门类的确定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自主性,同时也给学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