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是将造型艺术美的元素与物质材料的功用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手段、方法和过程。古往今来,无论何种民族、何种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工艺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工艺美术是王朝时期和农业社会造物艺术的产物,它以延绵不断的技术传承和个体化制作为主要特色,直到今天仍存在于我们的造物活动之中。19世纪下半叶英国发动了一起“工艺美术运动”,该运动由威廉·莫里斯首先发起,这是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强调的是将手工艺和艺术相结合,反对机械带来的粗糖设计,虽然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力图从审美的角度强调功能与设计结合,引导人们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出既能满足生活需要又能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物品。这一概念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并逐渐开始流行。这种概念的演变反映了我国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模式发展到大批量、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过程中,以及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对设计基本概念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我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下半叶。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新局面就此展开。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到1980年下半年,又提出了“日用品工艺化,工艺品日用化”的指导方针。这项方针的出台,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传统“工艺美术”生产的局限性,向工业生产的方向转变。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繁荣,经济崛起,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此时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部,教育部在1980年12月发出的《关于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要求全国的美术院校要多培养一些工艺美术人才。中央工作会议也决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相应发展和调整教育事业。于是,全国美术院校开始贯彻“日用品要工艺化,工艺品要实用化”的要求,把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日用工艺美术和装饰性工艺美术作为重点予以重视和发展。随后,明确了发展现代化的高等工艺美术教育,为生产服务,为美化人民的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发展理念。
由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于1982年4月1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又称西山会议)。与会代表达成共识认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把工艺美术简单地理解为工艺加美术。工艺美术的发展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要学习中外古今一切有用的东西,深入研究传统,不断研究借鉴国外新成就,推动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这是一次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性的专业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工艺美术教育界的盛会。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开展工艺美术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新时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www.xing528.com)
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柳冠中先生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培养作为在大工业发展基础上的高技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通才—设计师,才是当前工艺美术院校教育的出路。”同年,广州美术学院也撰文指出:“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而后者则泛指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的设计,两者在设计的发展上自有不同的轻重关系。”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由于大工业时代而产生的设计分流状态。到1992年,轻工部也出台相关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加大力度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也提出了将“工业设计”纳入全国轻工院校的必修课程。在社会的需求和政府的扶持下,全国各大院校中出现了除工业设计以外的其他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且院校数量也翻了几番。同时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壮大。到1987年,全国高校中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就已达二十多所,同时还有另外60余所相关院校也正在积极地筹建中。到1998年,全国设有工业设计专业高等学府就达近多所,其招生规模也在年年攀升。工业设计的迅猛发展不得不让人惊叹。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兴课程,如“三大构成”“工业造型”“人机工程”等。虽然艺术类的高校在不断扩大,但在当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仍然不成正比。同年,万宝电器集团与广州大学携手共同成立了我国首家院企结合的“工业设计研究所”,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成为工业设计崭露头角的开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更多关于工业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理念引入我国,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到底是“工艺美术”还是“工业美术”的大讨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使得设计学出现了一些以前没有的新兴专业,例如工业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而这些专业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样工艺美术中一些传统专业如图案设计已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的步伐,从而出现了由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过渡中的“美术设计”。到1998年,教育部在大学本科目录中正式将“工艺美术”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艺术设计学”和“艺术设计”。学科命名的修改也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改变。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使得将扶植重点由“工艺美术”转向“艺术设计”。这样的转变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为了迎合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意味着设计观念的更新、设计范围的扩展,使我国的设计向更前沿的国际化迈进。很快,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进入“美术设计”的过渡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