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od 57:寻找大脑活动的规律,开发潜力
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根据这些规律,早晨刚起床,人的想象力较丰富,就抓紧时间捕捉一些灵感,做些构思工作,兼读语文和背诵英语单词,由于早晨空气新鲜,要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上午做一些严谨的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下午除听课外,要快速准确做好当天的笔头作业;晚上加强记忆和理解,预习第二天功课。中午、傍晚的空隙时间就安排一些不费力的事务性工作,如看看报纸,收集写作素材,散步和休息。
科学研究证明,在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机制在控制、调节着人的生理和病理活动。国外有的脑生理学家和医学家,通过对许多人大脑生理活动的观察和研究,将人们大脑的生理节奏分为“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www.xing528.com)
属“猫头鹰型”生物节奏的人具体表现:一到夜间,脑细胞即转入高度兴奋状态,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工作效率极高。“百灵鸟型”则相反,他们在清晨和上午精神焕发,记忆和创造效率较高,而到了晚上,大脑的工作效率就降低了。还有一种人,他们随时都可以工作,全天用脑效率差别不大,被称为“混合型”。如用脑的高效时间已形成,但与你生活、工作发生矛盾,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我们调节大脑生物节奏的基本方法是,在应该积极用脑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刺激脑细胞,使之呈兴奋状态,而在不应大量用脑的时间,进行自我心理控制。
人们常说,脑子越用越灵活。但是,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大脑就会发出种种疲劳的信号。因此也应合理用脑。所谓合理用脑,就是要讲究用脑艺术。一要勤于用脑,二要善于用脑。经常用脑的人,由于信息的反复刺激,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可以变大而不易疲劳。然而,勤于用脑并不等于一味蛮干,要劳逸结合,一般每 45分钟至 1小时,要让大脑休息,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脑的疲劳。一旦发生脑力疲劳现象,就应立即设法消除。否则,天长日久,极易造成神经衰弱。其消除的方法有很多,最积极的是体育锻炼,尤其是健身性和放松性的锻炼项目,如体操、散步、慢跑、冷水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