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od 29:全方位、多角度阅读
苏轼在《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进入视野的庐山形象也就各不相同。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观察,给诗人的总是完美如画的感觉。同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正如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角度解读课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课文进行理解和阅读。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新的启示,又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把握思想内容,对课文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地解读课文,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多角度解读课文的方法,提高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怎样进行多角度地阅读呢?在此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角度,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所以,选择角度尤为重要。怎样选择阅读的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先“走进去”、再“走出来”。结合人生体验谈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一个问题解决了,再提新的问题。
通过多角度阅读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孩子联想和想象等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经过“走进去”、“走出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发现,受到深深的启迪。再联系生活实际,善于通过自己所遇到的事情,领悟出道理,并加以总结,也能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终身受益,对他人也将会有深深的启发。
多角度阅读要取得成效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有了方法就能形成能力,有了能力,阅读的成效就显著,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1)反复阅读,深究精思。(www.xing528.com)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材料是学习的凭借,是获取知识、技能的源泉,无论是接受人文教育,还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都离不开认真阅读。只有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才能打开思路,才会有新的发现。根据需要,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快速浏览,也可以仔细精读。阅读中,要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深切的体会。不仅要弄懂阅读材料直接告诉我们的浅表性问题,而且要弄清“为什么”这样较深层次的问题。阅读中,要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形成独特的认识。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和联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弄清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和与众不同的看法。
(2)整体把握,局部突破。
阅读,首先要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但是,要对阅读材料的方方面面都有深透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或见解,那是很难做到的。阅读一篇文章,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新感受、新认识,那就很不错了。所以,阅读时要从全篇着眼,但可以从局部着手,对某些部分或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者纵深开掘,或者横向拓展,或者另辟蹊径,或者细化精分,或者矫正错误,或者弥补不足等等,只要深究,只要善于全方位思考,就可能有独特的发现。因此,多角度阅读的关键是要敢于独辟蹊径,有个人的东西。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阅读过程中,要多方面获取有关信息,查阅有关资料,还要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要把来自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吸收其长处,融入自己的认识之中。但是不能盲从,不能让别人的东西束缚了自己的思想。没有必要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坚持真理,批驳谬误。别人讲得不全面的要敢于补充,别人说错的要敢于纠正,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新的方面、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设计出多种解决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