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考验党执政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考验党执政能力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的农产品安全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重要保证,我国相关信息披露仍显不足。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是我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重中之重。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考验党执政能力

当前我国对农产品产业链最前端的养殖环节与种植环节的治理明显不足。生物源性与化学源性危害是如今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给农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由于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上的缺陷,中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效率增速缓慢,导致了农业污染控制难度加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困难等问题。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获取农产品质量安全属性信息的不对称,消除两者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属性信息不对称是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客观的农产品安全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重要保证,我国相关信息披露仍显不足。由于农产品信息特性获取程度不一样,导致消费者无法识别隐藏的信息,因此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质量安全问题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源和治理都是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披露而展开,可追溯体系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机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通过建立农产品在生产、处理、加工及流通、零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产销信息详细记录,并公开标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污染土壤污染也是我国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一)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农产品质量治理必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年,党中央下大力气抓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脆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标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实施食品安全创新工程。加强基层监管机构能力建设,培育职业化检查员,扩大抽检覆盖面,加强日常检查。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防控和边境、口岸及主要物流通道检验检疫能力建设,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要抓好生产安全

加强源头治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做好源头治理,即通过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达到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目的。要深入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地环境治理与修复模式。加快标准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强化农兽渔药残留超标治理,严格食用农产品添加剂控制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是我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重中之重。开展食用的农产品的质量的安全源头治理工作,就要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的管理,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对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的治理工作,尤其是农产品土壤质量。在农产品生产源头广泛推广“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改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规范的种植养殖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律意识,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由“人治”向“制度治理”的转变。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农产品市场结构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民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的治理主要通过利益共享机制、重复博弈机制、关系嵌入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来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和治理,是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的一条现实路径。(www.xing528.com)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立法,法律自身特性决定了法律手段是治理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长久之计。同时,要坚持强化突出问题治理和执法监管,大力推行全程控制,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要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把各项执法监管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机制。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而言,仅仅依靠政府监管还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必须介入市场机制。除了政府设置强制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之外,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更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之一。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政府与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命运共同体,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把生产、销售、消费优质安全农产品见之于公众自觉的行动,让人民群众在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中充分享受消费安全农产品的快乐和幸福。治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还必须从思想上有所重视,因为优质的产品并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主动生产出来的。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解决了大量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提高农产品消费安全、质量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污染及实施过程监控、治理市场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等问题。我国在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方面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努力,农业部发布的治理农业污染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其中的“两减”主要是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这一目标的有力推进,将有效控制农业投入品及环境污染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正处在积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进行规范化的生产活动,并对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加大对农药源头污染的治理力度,强化对生产关键环节的监管出发,构筑起我国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