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鄂西清江流域水利梯级开发工程动工,考古工作者为配合水利工程,对工程动土地区及所要淹没的库区进行了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在隔河岩和高坝洲两工程库区发现了早期巴人的古文化遗址及墓葬区共6处,它们是桅杆坪、香炉石、驰滩崖屋、千渔坪、深潭湾和南岸坪。其中桅杆坪和香炉石两处,既是遗址又是墓葬区。深潭湾是崖葬墓区,出土早期巴人的人骨最多。成人人骨架有30多具,小孩的尸骨有80多具。成人中,有男有女,有青壮年、中年和老年;小孩中,婴儿、幼儿和少年儿童都有,其中以婴幼儿最多。到目前为止,这处崖葬墓是我国发现早期巴人人骨最多的一处。前几年,重庆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一部名为“巴人武士”的专题片,其中3000年前巴人武士的头像,就是根据这处崖葬墓中出土的19号男性头骨复原的。
发掘的5处早期巴人遗址,其中以香炉石遗址的出土文物为最丰富。这处遗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东距长阳县城97公里,地处清江中游。该遗址1983年发现,面积3万多平方米。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于1988、1989和1995年先后三次进行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心地区共挖掘400余平方米,获得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文化遗物近万件及一批早商时期的甲骨和两枚商末周初时期的陶印章(玺印)。甲骨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方各省出土最多的一处,陶印章是迄今我国出土最早的陶玺印。我国的印章过去是战国起源说,长阳陶玺印的出土,至少把我国玺印的起源提早了500年以上。此外,这里还出土了大批兽骨和鱼骨以及东周和秦汉时期的部分遗物。
香炉石遗址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以夹砂褐陶和灰褐陶为主,纹饰以粗、细绳纹和方格纹为主,其他还有弦纹、戳印纹、三角刻划纹、米粒纹和回纹等多种。火候一般较高,质较硬。一些主要陶器如平底或圜底鼓腹罐、圆唇敛口平底钵、敞口鼓腹圜底釜和侈口小鼓腹尖底杯等的造型与北方中原夏商文化的陶器迥然不同,而与附近长江三峡地区许多夏商时期遗址的出土物很相似。但三峡地区已有的同类遗址的出土物,都没有香炉石遗址出土的那么多、那么典型、那么自成体系的陶器群体。因此,考古学家在经过认真整理和对比研究后,根据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将其命名为“香炉石文化”(即早期巴文化)。这一文化的时限,根据碳十四的测定数据并结合地层关系和器物标型学的研究,为上起夏时期,下至西周时期,前后长达千余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香炉石遗址附近的地理环境和古文献记载的“夷城”具有“山石曲”“泉水亦曲”“望如穴”“岸即为崩”“阶陛相乘”和“岸上有平台”等相吻合的地貌特征,以及出土文物的丰富和时代的吻合,加之附近又有反映早期巴人故事“白虎垄”的历史传说,故有人认为这里可能就是我国古代巴人最初定居的都城(即夷城)所在地。我们认为这一论点有可能成立,值得大家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香炉石遗址,现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了保护标志,划定了保护范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当地镇政府也联合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组织,明确了保护责任。现在已将这处保护单位辟为香炉石遗址公园,并在公园入口处增设了各界人士书写的题词碑林。省文物局还拟将这处重要遗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保单位,以加强保护。
香炉石遗址附近的白虎垄(廪君陵),现也特别受到重视,对周围环境也作了相应的整理,进行了绿化,开辟了陵前拜谒大道和台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研究会,于2007年7月1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初六)在白虎垄(廪君陵)前还立有《廪君陵祭》石碑。其碑上所刻祭文现抄录如后。
廪君陵祭
武陵名疆,土里巴乡。古孕巴蛮,崛起清江。
经载山海,文开夏商。坟典汉纪,皇皇简章。
武落钟离,五姓一纲。群宗角逐,争神以昌。
巴氏有子,务相名彰。天赋英概,志蓄匡襄。
赤崖掷剑,进穴飞光。土舟竞勇,弄潮大荒。
廪君进号,山呼浪浪。部伍骁悍,帅统巴方。
盟长既立,率部维新。旌麾斯指,部临盐津。
盐阳神女,窈窕怀春。富诩鱼盐,愿求共均。
廪君悦豫,暮宿晓曛。温情脉脉,熔魄销魂。(www.xing528.com)
朝化飞虫,日月阴沉。三老悬系,妇孺忧心!
大业安托,重任何艰。君其猛醒,求廪是专。
复上征途,楚水巴山。夷城建栅,香炉策占。
筚路蓝缕,烽燧江关。基奠鄂渝,画角雕鞍。
金錞鼍鼓,执锐披坚。歌舞前驱,天下共瞻。
时光如水,戎马倥偬。星岭有老,行影西东。
白发银髯,剑履清通。罢而登仙,天地是忡。
乡人举葬,虎啸狂风。白虹见昼,直达虚冲。
自此传奇,白虎留冢。封垄唯陵,追远慎终。
土家子民,嘉咏功碑。高山仰止,万世荣辉!
下面再看看土家族聚居地以外的同类考古发现。
在现今土家族聚居地以外的地方,发现有早期巴人的文化遗址或某些遗址中的早期巴文化遗存,主要在长江中上游的宜昌、秭归和渝东的万州地区。另在江汉平原的江陵、沙市、宜都和湘北洞庭湖沿岸以及陕南汉中盆地的城固、洋县等地,也有这类文化的发现。
宜昌、秭归一带的早期巴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沿岸。在宜昌境内的主要有中堡岛、白庙、三斗坪、杨家嘴和路家河等遗址,在秭归境内的主要有鲢鱼山、长府沱和朝天嘴等遗址。在渝东万州地区的,主要有万州的中坝子、塘坊坪、黄柏溪和忠县的㽏井沟(哨棚嘴、瓦渣地)以及云阳的李家坝和巫山的双堰塘等遗址。不过渝东的这些遗址同陕南的城固宝山以及江汉平原的江陵荆南寺、沙市周良玉桥、宜都红花套和湘北洞庭湖沿岸的同类遗址,在年代上一般比清江长阳的香炉石遗址要晚。大多是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遗存,个别遗址可早到商代早期后段。
清江长阳和长江三峡部分地区的遗址,年代为何要早一些呢?其原因也很清楚,即廪君巴人的发祥地就在长江三峡附近的清江流域。以后廪君巴人向外开拓发展,一般离发祥地愈远的地方,年代就愈晚。这也是合情合理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