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人始祖遗址-长阳香炉石

巴人始祖遗址-长阳香炉石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炉石遗址就是鄂西清江流域早期巴人的一处典型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出土遗物近万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经研究,已被命名为“香炉石文化”,载入史册。但三峡地区已有的同类遗址的出土物,都没有香炉石遗址出土的那么多、那么典型、那么自成体系的陶器群体。香炉石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有巴文化的明显特征,其时间也正好与我国早期巴人的活动时间相吻合。

巴人始祖遗址-长阳香炉石

巴蜀文化,是我国古代的地域文化之一。创造这种文化的主人是巴人和蜀人两个古代民族。据历史文献记载,巴人和蜀人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青铜时代,上接原始社会末期。然而过去因材料所限,早期巴人和蜀人的情况一直不够清楚,有的甚至认为早期巴人已失踪,很难考察清楚,直到近十几年来,由于考古发掘连续获得一些重要的材料,早期巴人和蜀人的情况才逐渐明朗,早期巴文化和蜀文化才得以确认。即早期蜀文化的地域范围是以川西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一种青铜时代的文化,而早期巴文化则是以鄂西清江流域和长江三峡一带为中心的一种青铜时代的文化。香炉石遗址就是鄂西清江流域早期巴人的一处典型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出土遗物近万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经研究,已被命名为“香炉石文化”,载入史册。

香炉石遗址,位于鄂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东距长阳县城97公里,地处清江中游。遗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斜坡状,西南面临清江,下距清江河面约30余米。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属典型的河旁山寨型文化遗址(见彩插)。

该遗址为1983年发现,面积3万多平方米,但遗物暴露较多的面积只有700多平方米。后在配合湖北省清江隔河岩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由湖北省文化厅从省、市、州、县文博部门抽调考古人员组成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于1988、1989和1995年先后三次进行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心地区共挖掘400余平方米,获得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文化遗物近万件及一批早商时期的巴人墓葬。还发现大批商、周时期的甲骨和两枚商末周初时期的陶印章(玺印)。甲骨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方出土最多的一处,陶印章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陶玺印。此外,还出土了大批兽骨和鱼骨以及东周秦汉时期的部分遗物。

香炉石遗址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以夹砂褐陶或灰褐陶为主,纹饰以粗细绳纹和方格纹为主,其他还有弦纹、戳印纹、三角刻划纹、米粒纹和回纹等多种。火候一般较高,质较硬。一些主要陶器如平底或圜底鼓腹罐、圆唇敛口平底钵、敞口鼓腹圜底釜和侈口小鼓腹尖底杯等的造型与北方中原夏商文化的陶器迥然不同,而与附近长江三峡地区许多夏商时期遗址的出土遗物很相似。但三峡地区已有的同类遗址的出土物,都没有香炉石遗址出土的那么多、那么典型、那么自成体系的陶器群体。因此,考古学家在经过认真整理和对比研究后,根据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将其命名为“香炉石文化”。这一文化的时限,根据碳十四的测定数据并结合地层关系和器物标型学的研究,为上起夏时期,下至西周时期,前后长达千余年。

从历史文献记载看,鄂西清江流域为我国巴人起源和频繁活动的地区。巴人的早期历史,应在距今4000多年到3000年之间。香炉石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有巴文化的明显特征,其时间也正好与我国早期巴人的活动时间相吻合。所以“香炉石文化”即为早期巴文化。(www.xing528.com)

从香炉石遗址出土的大量骨器,尤其是兽骨、鱼骨和陶网坠来看,可知“香炉石文化”时期的人们,是以渔猎经济为主,采集和种植业为辅。从出土的大量甲骨和两枚陶印章(玺印)看,其文明程度较高。

根据香炉石遗址附近的地理环境和古文献记载中的“夷城”具有“山石曲”“泉水亦曲”“望如穴”“岸即为崩”“阶陛相乘”和“岸上有平台”等相吻合的地貌特征,以及出土文物的丰富和时代的吻合,加之附近又有反映早期巴人故事白虎垄的历史传说,故有人认为这里可能就是我国古代巴人最初定居的都城(即“夷城”)所在地。

总之,香炉石文化遗址的科学发掘极其丰富文化遗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早期巴文化至关重要,因此已被学术界认为是近年来考古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它不仅解决了我国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而且也解决了我国古代早期巴人故里的历史之谜。不仅对研究我国早期巴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多民族相互影响和发展的中华民族古代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载《文物天地》2001年第2期。作者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