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禅师碑碑首
《大智禅师碑》刻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是唐代隶书名碑之一。先不论其碑文书法,仅以此碑的造型和雕刻观之,人们往往会为它华美的外观而赞叹不已。此碑为螭首龟趺,通高达408厘米、宽114厘米。高大的碑首上左右对称地雕刻有三条螭龙,它们相互盘结,共同托举起一尊端坐于云座之上的佛像。碑额题“大唐故大智禅师碑”,2行,篆书,被翻卷的云纹所环绕。在碑身两侧,工匠熟练地运用减地浮雕和阴线刻两种技法,镌刻出繁缛却精致的纹饰:一株摇曳生姿的蔓草以流动的“S”形由下而上贯穿碑侧,骑狮仙人、婀娜菩萨、迦陵频伽及各种珍禽瑞兽穿插在盛开的团花之间。图案线条细密流畅,宛若游走于绢帛之上的墨线。《大智禅师碑》与碑林的迎客第一碑——唐玄宗所书《石台孝经》刻立于同一时期,虽然比不上御碑的高大贵气,但它们华丽的雕饰风格却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正是大唐盛世碑刻艺术的时代风尚。
《大智禅师碑》是为长安慈恩寺和尚义福所立的。义福为佛教禅宗北宗代表人物之一,开元二十四年卒,赐号“大智禅师”,同年七月安葬于洛阳龙门奉先寺之北冈。碑阳刻文共32行,满行61字,由严挺之撰文、史惟则书并篆额、史子华刻。碑阴下端镌有《大智禅师碑阴记》,由阳伯成撰文、史惟则书。撰者严挺之,是大智禅师的俗家弟子,开元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大智禅师碑拓片
唐代书碑刻石惯用楷书,我们所熟知的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以及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等皆以楷书闻名于世。然而在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大异其趣,反而对隶书推崇备至,由他亲自书写的《石台孝经》就是这一时期的隶书经典之作。论及隶书,无法避开汉隶的辉煌。无论是汉代简牍上的墨书还是汉碑上凿刻的字迹,无不完美地呈现出汉隶的空灵飘逸之美,特别是它蕴藏在规矩之中的超脱感和不羁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气质。唐代中期,在唐玄宗的推动下再次复苏的唐隶则与之不同,它带着大唐盛世的豪迈和自信,散发着隆重、大气的盛唐气息,这是历史所赋予的大格调。(www.xing528.com)
被称为“开元分书第一手”的史惟则,自然也跳不出这个大格局。史惟则,名浩,广陵(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集贤院待制兼校理、殿中侍御史、集贤殿学士等职,世称“史侍御”,约卒于唐大历初年。史惟则擅篆籀飞白,又以隶书精妙著称。宋欧阳修将史惟则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合称为唐隶四大家。
《大智禅师碑》当数史惟则存世书迹中最著名者。碑文书法老劲庄严,时有间杂楷法。尤见称于王世贞,其《弇州山人稿》评:“其行笔绝类《太山铭》,而缜密过之,知开元帝润泽所自耳。”明赵崡《石墨镌华》曰:“史惟则分隶书,实众称其古今折衷,大小应变,如因高而瞩远,俯川陆而必见。今观此碑,信是开元间分书第一手。”
大智禅师碑拓片(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