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铭》刻于开元十二年(724),于2011 年入藏西安碑林。碑石呈方形,长49厘米、宽53 厘米、厚13.5厘米。碑文共计23行,满行22字。褚庭诲书,韦利涉撰。
为记录家族福祚,清河崔氏特刻立《佛堂铭》,其中还包括舍宅为寺(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和《金刚经》灵验的故事。清河崔氏是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拥有煊赫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进入隋唐,各房支更是在曲折中谋发展。郑州崔氏崔彦昇就是其中的一支。《佛堂铭》中记述的檀主(施主)崔玄籍即郑州崔氏的一族,崔彦昇乃崔玄籍的曾祖。随着朝代的更迭,郑州崔氏后代的仕宦品级较前代走低。从历官来说,崔玄籍七子的官职确逊于其父。不过,为了适应唐代的“新语境”,崔家除了延续以往的孝悌、好学的家风外,还将佛教信仰融入家传文化中加以发扬,这对家庭成员在政治上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根据碑文记载,檀主崔玄籍持诵的是《金刚经》。崔家的《金刚经》信仰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深远。据碑文所述,崔恪长女崔上贞“常绝浑辛,持般若经,诵陁罗尼咒”。《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时受到普遍崇奉,这跟统治者的推崇密不可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将他的《御注金刚般若经》和《孝经》《道德经》一起“颁行天下”。受到统治者扶持的《金刚经》,一度成为高僧大德、卿士大夫、凡夫俗子共同信仰的对象。
佛堂铭拓片(www.xing528.com)
书者褚庭诲,《元和姓纂》记作“廷诲”,其父为玄宗时名臣褚无量。《登科记考补正》卷五作“廷诲”,记其于开元五年(717)举文儒异等科。褚庭诲擅长书法,宋《淳化阁帖》中辑录有他的书法作品《辞奉帖》。另外,《唐杭州华严寺玄览传》提到“无量则览之元昆也”。褚庭诲的父亲褚无量是华严寺僧玄览的长兄,因此褚庭诲的交友圈中多有僧人的影子,这与其书《佛堂铭》或有关联。撰者韦利涉,《元和姓纂》记其曾任主爵郎中,开元七年(719)任长安主簿。
石刻文献虽不似文人小说那般笔意纵横、驰骋神思,但因其材质特殊,故能历世弥久、传播深远。《佛堂铭》又不同于埋幽事死的墓志,而是记旧事示生者,颇类实录,耐人寻味。舍宅为寺、刻石记事都是特定时期的一帧独特的“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