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全称《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刻于唐开元十一年(723)。碑石为长方形,螭首方座,高145厘米、宽65厘米。额题“御史台精舍碑”,6字,篆书。碑文18行,行30字,隶书。崔湜撰文。碑文作于刻石前二十多年的武则天长安年间,到玄宗时才由殿中侍御史、隶书名家梁升卿书写,名匠赵礼刻石。此碑内容反映了唐王朝前期的律令格式、狱政制度、法治思想及各宗教间的关系。
御史台是唐代的监察机关。碑文记述了御史台设有监狱即台狱,狱内又设有精舍,也就是佛堂,供犯人在佛祖面前忏悔,以求精神解脱。利用佛法感化囚徒,是一项重要的狱政措施,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对唐代法治思想的影响。
碑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序文,叙述了台狱修建佛教精舍的原因、经过,精舍的建筑结构和形貌,以及罪犯谋求解脱的途径。第二部分是崔湜给精舍作的碑铭。碑文始终贯穿着一个主旨,即用佛教经义感化罪犯、预防犯罪,以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碑阴、碑额及两侧全刻有楷书题名,这是先后做过御史的七百余人的姓名,姓名重复者多处。题名中的知名人士有王维、颜真卿、徐浩等。此碑是一件难得的法治文物,它以石刻史料的形式填补了新旧《唐书》的空白。唐代人是非常重视法治的,而且唐代法治并不是以处罚为主,这也为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御史台精舍碑拓片(www.xing528.com)
御史台精舍碑拓片(局部)
此碑书者梁升卿为当时书法名家,生卒年月不详,史载为唐玄宗开元年间人,官至奉天尉,尤善隶书。唐吕总《续书评》曰:梁升卿八分书“如惊波往来,巨石前却”。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评曰:“《唐史》称梁升卿善八分,《东封朝觐碑》声华为一时冠,此帖亦可宝也。”明赵崡《石墨镌华》评曰:“升卿分隶声动一时。”清刘熙载评:“其书不在唐隶四大家之下。”(唐宋四大家即韩择木、蔡有邻、史惟则、李潮。)清翁方纲评:“唐人小楷,无此题名出色。”清王昶《金石萃编》评为著隶。
唐代在楷法技术上的精到熟练,可谓登峰造极,主宰着大唐一代的书坛,而隶书作为碑刻书丹居于次要地位。纵观此碑隶书,通篇精美完整、结构严格、点画肯定、规范准确;在齐整的界格内,任其左右逢源、大匠开合地书写,仍是空灵律动,既不冲格,也不谨细翼小;空间分割匀美、疏密得当,纵横开阖,心象飞动,在极为纯熟的技法中保持着遒茂劲健、神完气足的心迹。此碑可谓唐代隶书中典法俱精、匠心独运的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