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藏版《曹全碑》:风雨沧桑,九百年的西安碑林

珍藏版《曹全碑》:风雨沧桑,九百年的西安碑林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阴5列,每列字数不等,皆属为曹全竖立丰碑的合阳县吏所刻。《曹全碑》是一方饱经风雨的汉石之宝。湮没了一千三百余年之后重现于世的《曹全碑》,依然精细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抗战期间,合阳一地曾遭日军轮番轰炸,《曹全碑》幸经壅土筑窑,就地保护起来,得以安然无恙。《曹全碑》便是合阳属地县吏为歌颂、纪念曹全此举,以及曹全在位期间廉政爱民的行为,所竖立的不朽丰碑。从整体而言,《曹全碑》含蓄秀逸,寓刚于柔。

珍藏版《曹全碑》:风雨沧桑,九百年的西安碑林

民国以前,西安碑林收藏的汉代碑石极少,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增藏了几通,《曹全碑》即其中最著名者。

《曹全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无撰、书者姓名。碑呈竖长方形,无额,通高272 厘米、宽95 厘米。碑两面刻字,均为隶书。碑阳20行,行45字。碑文从曹氏起源开篇,记载了曹全的家族世系及其征讨疏勒、平定黄巾军起义、安抚百姓、扩建官舍等相关史实。碑阴5列,每列字数不等,皆属为曹全竖立丰碑的合阳县吏所刻。

《曹全碑》是一方饱经风雨的汉石之宝。此碑于明万历初年由陕西合阳县旧城村人掊土得之。湮没了一千三百余年之后重现于世的《曹全碑》,依然精细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不久此碑就被移入今合阳县城文庙内,露立风雨之中,不曾遮蔽。之后曾有两次机缘迁入西安碑林,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果。抗战期间,合阳一地曾遭日军轮番轰炸,《曹全碑》幸经壅土筑窑,就地保护起来,得以安然无恙。直至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曹参后裔。其高祖父敏,孝廉,武威长史;曾祖父述,孝廉,金城长史;祖父凤,孝廉,北地太守;父琫,早逝。曹全可谓出身于敦煌名门望族,他本人以戎马军功显迹于河西边郡。东汉建宁二年(169)举孝廉,任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后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但不久因胞弟惹祸受到牵连,弃官入狱。直至光和六年(183)复举孝廉。次年爆发了规模极大的黄巾军农民起义,中原板荡,给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东汉王朝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而此时合阳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里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曹全碑》)。曹全在此危难之时受命任合阳令,对黄巾军实施了军事镇压。《曹全碑》便是合阳属地县吏为歌颂、纪念曹全此举,以及曹全在位期间廉政爱民的行为,所竖立的不朽丰碑。

曹全碑(www.xing528.com)

曹全碑迁移现场老照片(一)

《曹全碑》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在汉碑中独树一帜,极负盛名。此碑初不显于世,掩埋于地下千百余年,一朝出土,风靡一时,数百年来一直为金石家和书法家所钟爱。碑文隶书风格秀丽典雅、简静雅和,章法整肃宁静、纵行横列、井然有序,用笔刚柔相济、藏多于露、圆多于方,含蓄中时见波磔露锋的飘逸笔韵,可谓汉隶之中圆笔书写的典范之作。从整体而言,《曹全碑》含蓄秀逸,寓刚于柔。后人称赞此碑书法像“风流自赏的三河少年,文雅可爱的兰闺玉女”。

曹全碑迁移现场老照片(二)

明赵崡《石墨镌华》赞誉:“碑文隶书遒古不减《卒史》《韩敕》等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明郭宗昌《金石史》云:“书法简质,草草不经意,又别为一体,益知汉人结体命意,错综变化,不衫不履,非后人可及。”清代张廷济称赞此碑“貌如罗绮婵娟,神实铜柯铁干”。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评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曰:“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清代学者万经更形容此碑“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