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述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涉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感,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感染腮腺炎病毒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腮腺炎病毒可飞沫经呼吸道进行传播。
(2)接触传播:与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可传播。
(3)母婴传播:若女性在孕早期感染腮腺炎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胚胎,导致胎儿出现畸形。
3.易感人群
(1)儿童:儿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易感染腮腺炎病毒。
(2)免疫力低下者: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感染入侵。
(3)未接种疫苗者:未接种疫苗者体内无抗体,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流 行
流行性腮腺炎于全球内流行,人类普遍易感,1岁以上儿童中广泛流行和暴发,成人易感者中也会流行。流行性腮腺炎在我国列为丙类传染病,国家报告流腮发病例数,2012—2015年分别是479518、327759、187500及182833例,发病数在11种丙类传染病中由第3位降至第6位。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呈规律的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高峰是10月至翌年1月。2005—2011年全国流腮突发事件,合计报告3122例,73.7%(2302/3122)发生在小学,17.1%发生在中学,3.0%发生在幼托机构,6.1%发生在其他集体机构。
(四)隔离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散发病例,但以冬春季节为主,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人群聚集地方更加容易造成疫情流行或暴发,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措施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应从发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21d。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的接触者给予适当的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
1.切断传播途径
对腮腺炎患者及时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其生活环境、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www.xing528.com)
2.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感者进行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提高特异性免疫力,另外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和提高生活水平等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腮腺炎防病知识宣传来提高人民群众对腮腺炎的科学认知,及防控意识,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及流行。另外,托幼机构及学校积极配合乡镇卫生院开展入学入托查验工作,对未完成预防接种疫苗的儿童进行麻腮或麻腮风联合疫苗的补种工作。
(五)职业防护
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做好就诊及住院病例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1.空气防护
(1)病人应住单间或同种病人住同室,病室应做好室内通风换气,或配备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有条件的可住负压病房。
(2)医务人员在进行呼吸道传播病人的诊疗与护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手套、穿防护衣,必要时选用N95口罩和戴眼罩,佩戴口罩应注意口鼻连接处结合紧密,并及时更换。
(3)严格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4)空气的消毒:在无人的状态下,可用紫外线灯管照射空气消毒,每次1h,也可用过氧乙酸熏蒸空气,过氧乙酸加入一倍水,加热重蒸1~2h,在有人的状态下可用低臭氧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或其他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无条件时可采用自然通风。
2.飞沫防护
(1)病人住单间病房或同种病人住同室,且床间距应保持在1m以上。
(2)从事一般诊疗和护理工作时要戴口罩,注意口罩连接处结合紧密,并随时更换。
(3)近距离接触病人时应戴帽子、眼罩、口罩、手套,穿防护服,防止医务人员皮肤和黏膜及衣物被污染。
(4)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需要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
(六)应急处置
图3-28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及诊疗流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