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征及应急处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征及应急处理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胸闷、腹泻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快速发展的呼吸功能衰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单间隔离,经病原学或者血清学确诊的病人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征及应急处理

(一)核酸检测

2002年11月,在我国广东等地陆续出现了一些原因不明、伴有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病例,逐渐波及其他省市。随即在越南、加拿大等地出现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聚集感染现象。后又蔓延至全球29个国家,至2003年底共造成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死亡。2003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综合征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译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03年4月16日,通过9个国家13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从病毒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及动物实验等多方面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SARS病原体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属冠状病毒科的新型冠状病毒。

依据WHO于2004年4月21日公布的情况,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全球首次SARS流行中,全球共报告SARS病例8096例,死亡774例,发病波及29个国家和地区。病例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亚洲发病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加坡等。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发病例7429例、死亡685例,病死率为9.2%;其余国家发病667例,死亡89例,病死率为13.3%。中国内地总发病数达5327例,死亡349例,病死率为6.6%。我国2004年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资料)

1.传染源

感染SARS-CoV的病人和动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有研究表明,SARS-CoV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专家从蝙蝠、猴子、果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和SARS-CoV的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

2.传播路径

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存在人传人现象,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三)临床表现

SARS的潜伏期为2~14d,中位数7d。主要表现为起病急,从发病之日起第2至第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首发和主要症状常以高热为主,体温常连续24h高达38℃,呈不规则热或驰张热、稽留热等。偶有畏寒,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症状明显,少见恶心、呕吐和腹泻。咳嗽不多见,表现为少痰或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也可伴有血丝痰,少数患者出现咽痛。重症病例易发生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呼吸道继发感染。传染性随着病程进展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二周传染性最强。持续性高热、频繁咳嗽、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具有较强传染性,退热后传染性迅速下降。

(四)实验室检测——SARS-CoV RNA检测

1.检测原理

该方法利用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即两荧光集团相靠小于10×10-10~100×10-10m(10~10Å)时,一个荧光基团所释放的能量就会使相邻的荧光基团发光。根据FRET原理,设计两条相邻探针,一条探针的5′端标记FAM荧光基团,另一探针的3'端标记Red640荧光基团,当复性时,探针结合在模板上,有红色荧光信号产生。当变性时,探针游离,两基团距离远,该荧光信号消失,并且被相应的仪器检测到。所以能实时检测核酸每次扩增的信号,实现对核酸扩增的实时检测与定量。

SARS患者发病期,不同样本中含有不同量的SARS-CoV或病毒核酸,本方法可用于SARS患者样本中SARS-CoV特异的核酸检测。

2.结果判定

阴性:无Ct值或Ct值≥40。

阳性:Ct值<37。

Ct值在37~40之间的样本建议重做,若重做结果Ct值<40,则该样本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SARS-CoV核酸(RNA)阳性判断标准为PCR检测结果符合下列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阳性:

(1)至少需要两个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检测阳性(如鼻咽分泌物和粪便)。

(2)收集至少间隔2d的同一种临床标本送检检测阳性(如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3)在每一个特定检测中对原临床标本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从原标本中新提取RNA开始重复PCR检测阳性。

PCR检测结果的确认:使用原始标本重复PCR试验或在第二个实验室检测同一份标本。

参考区间:阴性

3.注意事项

(1)由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标本的采集方法和采集时间等影响,出现假阴性的可能性较大;多个标本和多部位取材可增加试验敏感性;患者出现症状后5~7d内采集标本阳性率最高。

(2)试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实验室被病毒核酸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应严格执行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避免假阳性结果。

(3)检测试剂盒应具有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许可证,应包括已公布的对照、PCR引物及工作流程,应使用权威机构提供的RNA样本作为阳性对照。

(4)检测试剂、待检样本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均应视作生物危险品,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4.临床意义

SARS疑似病人样本检测结果阳性时,可明确诊断为SARS患者;健康人群样本检测结果阳性时,可明确为SARS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不能排除SARS感染或疑似病例的可能。

5.质量控制

反应结果应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1)阴性对照无扩增曲线。(www.xing528.com)

(2)强阳性对照Ct值<25。

(3)临界阳性对照Ct值<34。

(五)免疫学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SARS-CoV IgG、IgM抗体

(1)原 理

先将SARS-CoV裂解液包被聚苯乙烯微孔反应板,再将待检血清标本和酶标抗人IgG(或抗人IgM)抗体与反应板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洗去游离的成分,加入相应的酶底物催化显色,用酶标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SARS患者发病中晚期血清IgG、IgM抗体较高,该方法可用于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的检测。

(2)结果判定

①阴、阳性标本和被检样本血清各自的OD值减去空白对照OD值为计算值。

②若阴性对照血清OD均值小于0.05,按0.05计算。

临界值的设定:临界值=0.11+阴性对照OD均值。

④被检样本血清的OD值大于临界值应判断为SARS-CoVIgG、IgM抗体阳性,小于临界值应判断为阴性,临界值附件建议重新检测,重新检测阳性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3)参考区间阴性

(4)注意事项

①一般实验室不应轻易发出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报告,根据机体感染后产生抗体的基础理论,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应依据机体从感染病毒到产生抗体的时间,样品采集时间,抗体强度的个体差异及临床指征等情况,并结合其他测定结果综合考虑。

②检测试剂、待检样本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均应视作生物危险品,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5)临床意义

SARS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是IgM抗体,7d左右即可出现,10d可达高峰,15d左右下降;IgG抗体出现于10d后,20d左右达到高峰。测定血清中抗IgG、IgM抗体有助于SARS病毒感染的确定,但不能对SARS感染做出早期诊断。

(6)质量控制

阳性对照OD值有效范围:≥0.50,阴性对照OD值有效范围:≤0.10,否则试验无效。

2.免疫荧光法(IFA)测定SARS-CoVIgG、IgM抗体

(1)原 理

把分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细胞作为抗原片,滴加一定稀释度的待检血清,如血清中有抗SARS病毒抗体,就可以和新型冠状病毒细胞中的SARS病毒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充分洗涤除去未结合物后,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IgG(或抗人IgM)抗体于抗原片上,形成SARS病毒抗原—患者血清中的抗SARS病毒抗体—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复合物,经充分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质内典型荧光。

(2)结果判定

根据细胞荧光强度判定结果:

阳性:荧光强度+~4+。

阴性:荧光强度-~±。

以待检血清出现阳性结果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抗SARS病毒抗体滴度。

(3)参考区间

正常人血清1:20稀释抗SARS病毒抗体阴性。

(4)注意事项

①一般实验室不应轻易发出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报告,根据机体感染后产生抗体的基础理论,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应依据机体从感染病毒到产生抗体的时间、样品采集时间、抗体强度的个体差异及临床指征等情况,并结合其他测定结果综合考虑。

②检测试剂、待检样本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均应视作生物危险品,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5)临床意义

SARS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是IgM抗体,7d左右即可出现,10d可达高峰,15d左右下降;IgG抗体出现于10d后,20d左右达到高峰。测定血清中抗IgG、IgM抗体有助于SARS病毒感染的确定,但不能对SARS感染做出早期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