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与管理的定义
应急处置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卫生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的应对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相关活动。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可相应地分为预防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反应、善后处理五种功能体系。
由于突发传染病事件的不可逆性,其应急管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主要表现为:
(1)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需要管理者当机立断。
(2)可供管理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有限。
(3)事态的发展可危及管理者的根本利益,事件的后果难以预料。
当前,政府已逐渐开始关注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管理。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或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对疫区进行调查、抢救病人、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无论报告的是传染病的暴发或病因未明疾病的暴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都应立即做出反应,并且应该对其信息的来源及其可靠性进行核实和判断,特别是应当及时掌握疾病的“三间分布”情况。这些对分析疫情形势及判断疾病性质很有帮助。在正式调查前,最好能依据已掌握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对可能的暴发原因和传播途径,进行初步估计和假设,见图1-8。
(www.xing528.com)
图1-8 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流程
(二)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与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
1.重要性、必要性
传染病是全球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着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当前人类同传染病的抗争从未停止,但传染病的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重大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由于突发传染病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与管理对国家或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不仅能提升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控能力,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的必然需求。传染病的定点医疗救治机构具备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是良好应对新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有力保证。现阶段传染病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尚有待提高,所以加强传染病医院快速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2.科学性
目前,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和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决策、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的。具体可包括:依靠信息化建设,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全面采集相关信息,科学分析评估疫情风险,实时决策,正确响应,措施果断;早期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有效监测,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加强传染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及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在科学决策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疫情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疫情管理针对传染病疫情的发生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疫情控制、消毒隔离等。疫情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范围,防止疫情的扩散或蔓延,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可积极开展常规疫情采取现场处置措施,实施各种防疫对策,包括感染动物的治疗和杀灭、疫源地的消毒、传染源的隔离、对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健康教育等。
目前,我国对多数传染病进行全面监测,部分疾病实施专病监测、哨点监测,从而建立了全方位的疫情监测体系,部分传染病的发展得到了控制,但也面临着新型传染病的挑战。通过构建运行敏感、特异性高、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技术体系,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而造成的传染病蔓延。同时,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共享,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传染病探测、监测、预警在防控传染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至关重要,有效监测、预警系统决定着传染病危机与暴发的防控效益以及新发传染病对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