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书中多有关于“疫”的记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疫,民皆疾也。”意思是很多人得病。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大规模发生疟疾。关于疟疾,《周礼》中就有记载:“秋时有疟寒疾,即指此疫秋天多发。”由于南方天气潮湿,多蚊蝇,岭南、云南、贵州等地成了疟疾的重灾区。(www.xing528.com)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瘟疫大流行发生在东汉末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魏大军也曾为伤寒所困。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南征,打了一场著名的赤壁之战。但到了汉十二月,曹军突发“大疫,吏士多死者”。实际上,曹军所患的传染病就是冬春时高发的伤寒。在这个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临床医药学巨著。明朝末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鼠疫。《明史》中记载:“一人染疾,传及阖家,两月丧亡。”1633年,明朝的鼠疫在山西出现,1641年蔓延到北京周边,最后波及整个华北地区。这场疫情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中国最早关于天花的记录可见于东晋葛洪的《肘后急备方》。此外,天花在历朝历代都有发生。到了清朝,天花更是变得猖獗。据记载,清朝顺治皇帝曾因避天花而不上朝,康熙皇帝因小时候得过天花而脸上留下了麻子。天花的流行,已影响到八旗人丁的数量与质量,防天花,已经成为清朝立国的国策之一。总之,每一次大规模疫情的暴发都给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在传染病面前仍然显得弱小。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会发生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人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又总结出了哪些规律?回顾历史事件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