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包括前期的准备状态和预期目标、学习中的各种思考与活动的过程、学习后得到的结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将学习过程与结果分离,因此,过程性评价是目标、过程、结果相统一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2]。在价值取向上,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实际上还是属于目标取向,衡量的是一个较短的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判断,同时注意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目标性、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一的取向。在评价内容上,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学习效果目标,但这类学习效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关注学习过程的本身,就无法评价这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因此,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只是评价了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和肯定,主张对学习动机态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强调对过程的关注,设计多种力图展示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在评价方法上,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强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过程性评价既支持对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量化测量,同时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则重视评价在确认学习质量、回流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的功能。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被诊断的对象,是被动的。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共同判断学习进程,评价学习成果的价值,不断地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优化,同时也共同构建对评价的理解和把握。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3]。
1.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程度的评价。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时可采用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探究后的反思、感悟与总结等形式。(www.xing528.com)
2.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的评价。对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交流时表达是否清楚、流畅、简洁;表达的思路是否清晰,条理是否分明,逻辑是否严密,能否在小组间起调节、组织的作用,使全组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
3.数学思维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对数学思维与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意识、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记录、课堂提问、交流讨论、作业分析、考试测验等了解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等思维品质,考查学生是否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质疑的能力,是否有对问题与结论作进一步推广的能力等。
4.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情感与态度作为非智力因素,直接诱导与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与态度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是有机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情感与态度的体验,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解答问题、学生的数学日记来观察。即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自信心,勤奋、刻苦、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意志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