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在第二学段将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标准》在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方面设计了6条内容: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从《标准》对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二学段关于数据分析的要求比第一学段的要求更加完整。较大的数据处理可以使用计算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都要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
数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现成的数据;另一种是需要自己收集的数据。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两种来源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体验,特别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调查、试验、测量、查阅资料等。学生应该对收集数据的方法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www.xing528.com)
平均数教学中,要注重对平均数统计量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它的定义和作为代数公式的运算程序。
第二学段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等常见的统计图,应让学生明白,条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高度段的数据及其差异;扇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数据占全体数据的比例及其差异;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数据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从而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面对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随即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标准》在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方面设计了2条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在第二学段,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概率的学习中,帮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是重要的一个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现象。一些不确定现象的大量统计结果具有某种规律性,概率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本学段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段概率课程的重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概率的意义和作用,而不仅仅是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不能将这部分内容处理成单纯的计算内容,而应关注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