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及分析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及分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共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在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主要是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第一学段,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认识两个图形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及分析

《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共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

(一)图形的认识

《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的认识”方面设计了7条内容: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在第一学段,学生将在已有的图形认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比较、归纳、概括等方式,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观察、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丰富的图形世界,体会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以上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注重图形的想象与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些要求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表面,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像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图形,从整体到局部的安排,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注重图形的想象与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空间观念作为《标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第一学段只要求辨认(不要求画出)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其目的是在图形转换中引导学生观察、抽象、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

图形的分类是认识图形的核心。“辨认”不同的几何图形的过程就是将图形分类的过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就是三类不同的几何体,正方形、长方形、圆是三类不同的平面图形。“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学习中都有分类的思想。“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借助对图形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类的思想。

《标准》关于“图形的认识”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且三维、二维、一维图形交替出现,目标要求逐渐提高。

(二)测量

《标准》在第一学段“测量”方面设计了6条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www.xing528.com)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以上关于测量的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关于度量单位及其统一性的意义的理解;二是关于长度的测量问题;三是关于面积的测量问题。

对建立度量单位统一性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去感受为什么要统一度量单位,统一度量单位有什么现实意义。不仅在长度的测量中要给予关注,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中仍要让学生去感受。

对度量单位的认识,要结合实际例子体会度量单位的大小,如“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约1000()”,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要用实物感知度量单位的大小,如“1米约相当于()根铅笔长”,强化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感知;还应关注不同维度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如理解1分米2=100厘米2,可以借助图形(10×10的方格,每个方格为1厘米2),也可以借助等式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除了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并会应用外,《标准》还要求能测量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由规则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圆形或树叶形的周长,并给出了测量树叶周长的两种方法,对测量的误差也给予了分析。

第一学段我们还应关注估测的问题。《标准》在长度、面积的测量上都提出了估测的要求。如,要求“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三)图形的运动

《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方面设计了3条内容: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能辨别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所谓图形的运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位置发生变化(合同运动);二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相似运动)。

在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主要是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中大量的图形运动的现象,以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欣赏与设计图案。

在第一学段,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认识两个图形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提供大量丰富的图形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运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有关经验,归纳、发现各种运动的特点,是达到这个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图形与位置

《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方面设计了2条内容: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图形的位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空间。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第一学段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上、下、左、右、前、后”;二是“东、南、西、北”。前者是一种相对位置的确定,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后者是绝对位置的确定,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生活中两种确定位置的方式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它们会带来不同的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