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作息制度的变化
在幼儿园,大班一般是30~35分钟一堂课,而且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轻松舒适,管理上不强制,没有出勤的要求,作息时间比较灵活。如果幼儿生病离园好几天,可以继续跟班学习和生活,对幼儿的各种活动并不影响。儿童上了小学以后,每节课约40分钟,上午3~4节课,下午1~2节课。而且课间自由活动时间、游戏的时间和午休时间也相应变短了,儿童的生活节奏是快速而紧张的,有较为严格的作息时间,对儿童的纪律和行为规范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智力活动的时间骤然增加,使儿童的神经系统负担加重,儿童玩的时间变少了,坐着不能动的时间变长了,很多儿童可能会出现上课坐不住、精神不集中等现象,以至于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同
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在学前教育阶段,丰富多彩的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园强调在游戏中学习,以玩为主,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获得各种感官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教师主要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丰富的环境和各种条件,使幼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从而获得成长。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在学习中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教育带有一定任务性、强制性,有严格的学习进度和各种考核形式,强调的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自理能力的养成。
(3)人际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园,儿童的生活、学习都在教师的精心照料之下,师生关系非常密切,儿童之间也是一种有好的玩伴关系。进入小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生活方面多需要儿童自理完成,儿童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漠视感和对教师的期待落差。和同学之间有了学习等方面的竞争,这也带给儿童一定压力。
(4)期望水平的断层
在学前教育时期,只要儿童快乐健康,家长一般不会对儿童的学习和能力提出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幼儿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求知欲,发展口头语言,开发智力,丰富感性经验和积累粗浅的知识经验,学习掌握事物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参与一些艺术和体育活动。幼儿园学习不强调系统性,没有压力。但儿童上小学以后,家长和教师都会对儿童产生新的、明确的期望,施加学习压力,这也是引发儿童不适应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学习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环境的布置比较活泼生动,学习、生活设施一般都相对集中,活动室、盥洗室、餐厅等紧密相连,幼儿生活起来比较方便。活动室还有区域活动,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玩教具也是以幼儿活动自主为准则。
进入小学阶段,儿童对陌生的环境,宽阔的场地很不适应,有时候可能找不到厕所甚至自己的班级。教室环境布置也相对简单和严肃,桌椅的摆放是固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受限制。
我国每年千万儿童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小学教育不适应的情况很普遍,部分儿童会出现疲劳、睡眠不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身心负担加重、压力过大、课堂学习不适应、自信心不足等。许多儿童怀念幼儿园的感觉,产生害怕上学的念头。
【案例】
文文今年刚上一年级,开学20多天了,刚开始还有点儿新鲜,可是这几天,文文回到家就哭。文文的妈妈很心疼:“一年级有什么作业?每天回家就是读读拼音、音节,我女儿平时玩性大,读书可能不太快,也没用心,每天的认读作业她2个多小时也只能完成一半。”现在文文学拼音学到翘舌音了,舌头不太会打卷儿,所以就不会读。这几天文文天天哭,读不出来更不愿意读,妈妈就把她关在小黑屋子里直到她说愿意读为止,结果到晚上10点也没有完成读10遍的任务。(www.xing528.com)
“文文在幼儿园的时候读得好好的,怎么上了一年级就不行了呢?”文文的妈妈感到疑惑,“文文上的幼儿园,很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素质教育,不刻意教孩子学习,文文在幼儿园学会了表达,心态也好,懂礼貌,有自己的兴趣,个性发展也不错。本来文文上小学一年级我一点儿都不担心,现在弄得我失眠,压力太大了。”
文文刚从幼儿园阶段进入小学阶段,由于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作业完成、上课学习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文文显然不适应一年级小学阶段的教育。刚上小学时,有的儿童听不懂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没听到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儿童记不住或记不下来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儿童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理解有出入,于是由家长帮忙打电话问其他同学当天作业内容,结果连续问好几个人,说的全不一样;有的儿童虽然能听懂教师布置作业,但为了逃避做作业或为了看动画片说没有作业;有的儿童感觉拼音和算术都很难学;有的儿童对一笔一画写字感到厌烦。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对小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不知所措,自信心不足,甚至少数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案例】
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兰兰,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了,却天天嚷嚷要回幼儿园上课,说小学学的东西没意思,每天都是抄抄写写的,胳膊酸死了,作业又多,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她很想回到幼儿园,脾气变得很糟糕,家长为此很苦恼。
2.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诸多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幼儿园“小学化”。此外,在幼儿园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更多地侧重知识学习,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人际交往能力、不同阶段的适应能力。
【案例】
小伟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视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大部分一年级新生还在小心谨慎地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时候,小伟的表现则显得非常“老道”。语文课上,老师刚刚提示学习内容,小伟就在下面随口背诵起来,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同桌:“这本书上的所有内容我都会背了。”数学课上,小伟最期盼的就是做题,因为他做得又快又好,常常能得到满分。同学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第一名的感觉让小伟很有成就感。在小伟看来,老师讲的东西他都会了,所以课堂上听讲很不专注,而且还经常影响同桌。随着其他同学入学逐渐适应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小伟“我都会了”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逐渐不再凸显,而且作业也经常出现“卡壳”,每当这时,小伟就会觉得特别委屈,有时候甚至怪奶奶之前没有教过。
幼小衔接中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有以下3个:
①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错误理解。就像小伟,他的奶奶已经提前教会他上小学后要背的内容。现在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要求幼儿园提前教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这是幼小衔接出现的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
②幼儿园违背相关规定,提前开设小学课程。
③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思考】
儿童初入小学会存在哪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