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简称为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
(1)幼儿园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及在家的表现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环境与教育资源,尽管家长和教师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家庭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向家长了解一下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与成长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资料,争取家长最大限度地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尽快地形成对自己孩子行为的正确判断与评价,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案例】
轩轩的外公有一天来送轩轩时支支吾吾地对老师说:“沈老师,轩轩回去说在幼儿园没有吃饭,是怎么回事?”老师微笑着摸摸轩轩的头说:“轩轩每天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都是自己吃,很能干的。”
外公将信将疑地回去了。事后,老师及时和轩轩的妈妈电访,老师了解到轩轩每天在放学的路上都要外公买各种零食给他,外公不依,他就大吵,说肚子饿,在幼儿园没吃饭,搞得外公舍不得,只是依他,要买什么就买什么给他吃。可是,到吃晚饭时,他就什么也不肯吃了,搞得家人也很无奈。了解情况以后,老师向轩轩的外公做解释:“轩轩在老师的鼓励下,每天饭吃得很好,我们经常给他贴笑脸花。”可轩轩的外公觉得老师在敷衍他,不相信轩轩在幼儿园的表现。第二天早晨,老师特意邀请轩轩的外公中午吃饭时“偷偷”来园观摩。外公过后激动地握住老师的手说:“沈老师,这下我真正放心了,轩轩在幼儿园是自己吃饭的。”
轩轩的老师通过电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主动与家长了解轩轩的具体情况,得知轩轩是为了外公给他买零食而说在幼儿园没吃饭,老师有针对地对轩轩进行鼓励,吃饭吃得好还贴笑脸花。因此,幼儿园向家长主动了解幼儿的情况,就会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于幼儿园来说,是让家长更加坚信幼儿园存在的合理性,更是对学前教育信誉的一种认可。总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是幼儿园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2)确保家长的知情权,及时地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管理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
家长知情权主要包含信息对等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家长知情权的尊重是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重要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效果。教师在向家长了解家庭情况及幼儿的一些成长信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把家长关心的教学质量、教师情况、收费标准及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况等与家长及时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和解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白教育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上的重要性,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家长通过幼儿园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结合幼儿在家与学校的表现,对幼儿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
(3)保障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力度,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构成了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因此,家长在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中所起的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要给予家长更多的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①家长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②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评价工作;
③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让家长有效地参与学前教育课程的选择与制定;
④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观,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家长养育幼儿的能力。
【案例】
梵梵是中四班的小朋友,她聪明、好问,语言表达能力强,但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任性、霸道、好反抗。由于她体质不太好,易感冒,爸爸妈妈上班繁忙,平时由姥姥姥爷照顾她,老人对她更加疼爱,对她做到有求必应。一次,中午午睡时,梵梵坐着不动,老师问她:“你怎么不脱裤子?”她辩解道:“妈妈说,裤子不要脱。”老师说:“小朋友裤子里面穿了秋裤,如果不脱裤子睡觉,被子会被弄脏的,再说穿秋裤就可以了,否则盖好小被子也太热,也睡得不舒服。”在老师的一再坚持下,梵梵脱去了外裤,睡了。第二天,她妈妈告诉老师让梵梵穿着外裤睡觉,说如果脱了外裤就睡不着,起床后自己也不会穿外裤,经常前后穿反,还比其他小朋友慢。老师说了这样不好的道理,她妈妈笑笑说:“她喜欢这样就让她这样。”她妈妈说的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了家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难道只要她喜欢就可以无原则地迁就吗?妈妈的包办代替与一味迁就换来了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的孩子。老师有责任提醒梵梵妈妈,帮助她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一般情况下,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及所学知识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并不清楚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就像梵梵的妈妈一样,一味地包办、代替、迁就,换来的就是幼儿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这种错误的育儿观念,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现如今,在家长所掌握的有限的教育幼儿的知识中,大部分还是来自自己的长辈。不管幼儿所在的家庭环境如何,只要教育措施不当,就会给幼儿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弊端。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有这个责任去帮助家长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有效地发挥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的优势,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和教养方式。
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幼儿园需要了解幼儿所在家庭的成员构成、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了解各个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与幼儿的关系,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关于养育幼儿的教育观念及对幼儿的期盼。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幼儿园对幼儿所在家庭的教育能力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估,肯定和认可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并让保教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时候加以借鉴,发现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家长去改进,提高幼儿所在家庭的整体教育水平,为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打好基础。
2.学前教育与家庭合作的途径
(1)家长直接参与的方法
①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指幼儿园在特定的时间里安排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开放式办学的一种形式。在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进入幼儿园内部进行参观,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它为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教育水平及教学模式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也是实现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中的教师和保育员可以将保教结合的一些教育理念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向家长展示,让家长感受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完善家长对学前教育、保教人员的正确认识,了解和学习有关学前教育的规律,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
②亲子活动。亲子活动也是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主要途径。相对传统的合作方式,班级QQ群、微信、电话、短信等则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现代化的手段。传统的合作方式与现代化的沟通手段相结合,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提供了多种有效、便捷的渠道,更有利于幼儿园与家长及时地交换信息,交流各自就某一问题的看法,从而在如何有效地教育幼儿方面达成共识。
(2)家长间接参与的方法
①家长会。家长会是由幼儿园在学期的某个时间段,针对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采取的相应教育策略,与家长交流并达成教育共识的一种形式(如图12-1所示)。一般情况下,由幼儿园告知家长开会的时间及地点。
图12-1 家长会
家长会的召开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助于家庭与幼儿园就幼儿在某个时间段的发展情况做一下沟通,为家庭、幼儿园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发展及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供便利条件。(www.xing528.com)
②家访。家访是幼儿园根据教学计划在一个学期中所开展的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常规安排,是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最大限度的支持、共同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家访的时间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来实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比如,幼儿患有重大疾病、突发事件,或有严重不良行为习惯等都要及时地进行家访。教师进行家访要有计划、有准备。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确定家访的目的,要对被家访的幼儿及其家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到幼儿家里之前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与家长提前预约,告知家长进行家访的具体时间,以提高家访的有效性。家访时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合理化的约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③家长培训班。家长培训班主要是向家长讲解关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性,诠释正确的育儿观念及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途径等知识的一种辅助形式的培训方式,可以由幼儿园、街道办事处或者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让家长有效地共享这些教育机构中关于科学育儿的知识资源,达到向家长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对家长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例如,有的家长片面地追求幼儿在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让幼儿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加重幼儿的课业负担,家庭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幼儿学习兴趣的缺乏,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知晓自己在教育理念上的不足,了解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养育幼儿。
④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在过道、走廊或活动室门口专门开辟一个家园联系栏,作为教师和家长联系的一个平台,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如图12-2所示)。
图12-2 家园联系栏
⑤个别谈话。如利用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家长沟通。⑥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推选产生,参与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这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作关系,也不仅仅是教育幼儿方面的研讨,而是以教育幼儿为出发点,但又超越育儿的范围,变成互相启发、主动体察教育真谛的友谊关系。
【思考】
家访前教师需要做什么准备?
3.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衔接
作为家长,需要为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让幼儿较好地实现入园适应。这种衔接,既有幼儿园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具体来看,作为家长应该从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两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
(1)心理准备
①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附近的幼儿园,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等方法,让幼儿和教师有一种亲切感,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减缓他们的不适应感。
②正视幼儿的入园不适应,帮助其克服心理紧张感。
【案例】
多多刚上托班的时候每天离开妈妈都要哭。妈妈想如果老这样,多多就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于是妈妈总是对多多说:“多多是乖孩子,上幼儿园不哭的,不哭妈妈才喜欢。”听了妈妈的话,多多不哭了,妈妈放心离开。可是妈妈发现晚上多多老是在梦里哭。为此妈妈去咨询了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告诉她,其实孩子在刚入托的时候哭泣是不安全感的一种释放,不要压抑孩子的这种情感宣泄,一般孩子哭几天就会好的。妈妈听了老师的建议,每天送多多到幼儿园就告诉多多:“如果你舍不得离开妈妈,想哭就哭一下,只要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就行。”多多听了妈妈的话,眼泪就掉下来了,但妈妈发现晚上多多再也没有在梦里哭过。
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大多会有一些焦虑性的行为表现,如苦恼、不愿父母离开等。正如多多,刚入托班,从家庭环境转入幼儿园的环境,对她而言属于陌生环境,需要慢慢适应。幼儿入园,短则一周就适应,长则一两个月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对于幼儿这种不适应,无论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是一种理解的态度。要缓解幼儿这种焦虑,家长需要做的是理解包容幼儿的情感表达需要;对于幼儿园而言,则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多组织幼儿参与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交往、表现、分享的机会,使幼儿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感兴趣,对此产生归属感。
(2)习惯和能力准备
①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作为家长,需要在幼儿入园前就着意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同时帮幼儿理解、遵守这些规则。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则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反复的要求使幼儿理解这些规则的意义,并对其进行行为训练。在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父母要言教,对幼儿进行指导,明确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②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案例】
小可入园的第一天,妈妈就向老师请求:“小可不会拿勺子,在家里每次吃饭都是奶奶喂。一顿饭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喂一口吃一口。希望刚入园这几天,老师多关照关照,帮助喂一下。以后让她慢慢学!”其实,小可不光是吃饭依靠奶奶喂,还有穿脱衣服、系鞋带、扣纽扣、盖被子、洗手等很多生活小事都不能独立完成,大多依靠奶奶。
培养自理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自己吃饭、穿衣、叠被子、系鞋带等活动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能使幼儿双手协调活动,同时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些也是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注意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剥夺幼儿锻炼的机会,那么幼儿会缺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各种相关的能力也会发展滞后。因此,家长应该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幼儿在入园之后能顺应教师的教育要求,同时也更容易对自我产生肯定性的认知。
【思考】
你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园做哪些准备?
4.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①家园合作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多、参与少;间接参与多、直接参与少;一次性参与多、经常参与少。
②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时常常和幼儿一起玩,回家后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思政之窗
我们是养小孩,不是养花
父亲正在教两个儿子学用割草机。当他转身回答一个儿子的问题时,另一个儿子却用割草机把花圃破坏得“花尸”满地。父亲怒吼起来,这时母亲却说:“要知道,我们是养小孩,而不是养花。”她的一番话如一道耀眼的闪电,使我眼前一亮,心灵不禁为之一震:“是啊,孩子与花谁重谁轻?”既然花圃已经被损坏了,不能复原,我们又何必再去打破一个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呢?孩子的心灵一旦被打破,可能就永远无法弥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整天跟孩子在一起,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我们一定要牢记,工作的最终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