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作为学前教育对象的儿童首先是一个人,他们也享有人的尊严和权利。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即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自尊心等;其次要尊重儿童的合法权益,即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游戏权等。
【思考】
洋洋是大班出名的“捣蛋鬼”,老师经常惩罚他,命令他不许说话,还用胶带粘住洋洋的嘴巴,平时活动和游戏时,也让他自己待在角落里,不许打扰别的小朋友。
1.你认为老师的做法对吗?
2.老师应该怎么做是合理的?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按照维果斯基的理论找准每一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如图1-1所示),使每个儿童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时既要符合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满足儿童“跳一跳能够达到的水平”。
(www.xing528.com)
图1-1 “最近发展区”理论示意图
3.目标性原则
学前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所设定的教育目标进行,教师在安排和实施教育活动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心情和爱好决定活动的内容、时间和次序,要注意把握目标的层次性和生成性。教育目标分为学前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目标、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相互制约,共同控制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环境因素,及时调整目标或生成新的教育目标。
4.主体性原则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主体性原则,首先要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儿童的需要、激发儿童的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根据儿童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育策略,适时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发挥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儿童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学前教育必须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具体体现在:学前教育内容安排健康、合理,对儿童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从实际出发,科学、正确,注意各活动间的联系,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组织儿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6.整合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整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育目的的整合,要求教师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维度融入目标;其次是教育内容的整合,要求教师尽可能将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的活动通过合理编排和资源整合融入幼儿园课程设计里;最后是教育手段的整合,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讲授法、游戏法、体验法等教育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