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活动案例“我喜欢自己”——悦纳自己,肯定自己
(1)活动背景
一句简短的“我喜欢自己”,包含着对自我的肯定与认同,对自我的接纳与信心。在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告诉幼儿要喜欢爸爸妈妈、朋友、小动物……但很少有人告诉幼儿要喜欢自己。同时,因为幼儿对自己的认知有限,不了解自己,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导致许多幼儿无法自信地说出“我喜欢自己”。
在班级里,幼儿的自信心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发现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并给予幼儿必要的教育和帮助,支持每个幼儿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通过反复的思考与讨论,同时查阅《四至六岁幼儿日常行为自信心评定量表编制报告》的内容,教师决定以社会主题绘本《我喜欢自己》为切入点,开展培养、提升幼儿自信心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悦纳自己、树立自信。
图4-34 “我喜欢自己”绘本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2)绘本价值分析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猪小妹。她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她会和自己做好玩的事,比如说画画、看书;她喜欢照顾自己,会自己刷牙、洗澡,吃有营养的食物;心情不好时,她会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做错事情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会鼓励自己试一次,再试一次。即使她有着圆圆的肚子、细细的小腿,也许这些看似并不完美,但她依然喜欢自己的身体。总之,她就是喜欢自己。
从社会领域分析,该绘本内容指向儿童与自我中自立自信这一维度。通过绘本中简单的文字与丰富的插图,以及寓意深刻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猪小妹自信与独立的性格,支持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悦纳自己、树立自信。
从艺术领域分析,该绘本画面色彩绚丽,细节丰富,体现了儿童画特有的色彩。同时,借助猪小妹这一可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呈现自己的模样。
从健康领域分析,绘本中的猪小妹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她会自己刷牙、洗澡,吃有营养的食物等。通过绘本内容,教师可鼓励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语言领域分析,绘本文字简单,但寓意深刻,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自己的……”,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科学领域分析,绘本中的猪小妹十分喜爱自己的身体,如尾巴、肚子、小腿等,教师可聚焦这一内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与功能,萌发对自己身体的探究兴趣。
(3)活动目标
◆ 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自己的……”。
◆ 能够独立从事活动,觉得自己很能干。
◆ 感受表现自我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活动过程
绘本阅读:《我喜欢自己》
首先,教师以集体阅读为起点,选择分段讲述故事内容的方式,鼓励幼儿猜测猪小妹的好朋友是谁。对于幼儿来说,好朋友意味着是其他人,而当老师揭晓答案时,幼儿都非常好奇,为什么猪小妹的好朋友会是自己呢?
随后,教师带领幼儿仔细阅读绘本内容,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这只可爱的猪小妹,理解猪小妹为什么会选择和自己做好朋友。阅读结束后,教师与幼儿针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与延伸,鼓励幼儿围绕绘本内容,如“我的本领大”“我喜欢自己的身体”“我会和自己玩”等内容进行讨论。
同时,教师借助家长的力量进行亲子阅读,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我喜欢自己”的理由,并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在亲子阅读学习单上记录下来(见图4-35)。
教师在整理、归纳学习单时,发现幼儿喜欢自己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喜欢自己的身体部位,觉得自己长得很特别,如喜欢自己的眼睛、嘴巴、小脚等。第二,喜欢自己会照顾自己,觉得自己很能干,如自己会穿鞋、背书包等。第三,喜欢自己有很多厉害的本领,如会唱歌、会滑滑板车等。于是,根据学习单上的反馈信息,教师预设了“特别的我”“能干的我”“自信的我”三个主要综合活动,每个活动的侧重点都不同,但都始终围绕着提升幼儿自信这条主线。
特别的我
在“特别的我”系列活动中,重点在于帮助幼儿懂得每个人的长相都是特别的。为此,教师邀请家长助教走进课堂,为幼儿讲述同一主题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在倾听、了解、表达的过程中明白每个人的模样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4-35 亲子阅读学习单
●家长助教进课堂
小点爸爸从男性的思维出发,向幼儿讲述了故事《我喜欢自己》,列举了许多浅显但又生动的例子,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尊重差异,接受自己”的含义,给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见图4-36)
桐桐妈妈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富于变化的语气语调,为幼儿讲述了故事《不喜欢水的鳄鱼》,带领幼儿认识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鳄鱼”,她希望幼儿能够像绘本中的“鳄鱼”一样学会肯定自己,喜欢自己。(见图4-37)
粉粉妈妈为幼儿带来了绘本《我喜欢自己》,故事中的小兔子自信、大方,她希望每一位幼儿也能像小兔子一样,大声地说出“我就是我,我喜欢自己”。(见图4-38)
●语言活动:我和你不一样
通过前期的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长相差异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将幼儿的照片做成照片墙,鼓励幼儿观察、比较、描述自己与同伴长相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和方式展示自己,从而更加欣赏与接纳自己的长相,更深刻地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见图4-39)
图4-36 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图4-37 故事《不喜欢水的鳄鱼》
图4-38 故事《我喜欢自己》
图4-39 我和你不一样
能干的我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对自我形成积极评价、树立自信的过程。
●家园共育
教师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微信群等渠道,转变、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给予幼儿生活自理行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成人,如自己独立进餐、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准备上学的物品等,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被信任和肯定的,用实际行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好习惯养成单
根据绘本中猪小妹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故事情节,教师设计、发放“好习惯养成单”,鼓励幼儿运用贴纸记录下自己每天能够照顾自己的事情。小小的贴纸不仅见证了幼儿每一天的成长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向幼儿传递“我可以照顾好自己”“我有能力做到这件事情”的积极心理暗示。(见图4-40)
●自我服务能力展示秀
班级不定期举行“我会叠衣服”“我会穿鞋子”等自我服务展示秀,以集中展示的方式,鼓励幼儿到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掌握的生活技能。
从开始决定上台展示,到结束时收获掌声与表扬,这种通过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的成功体验也在不断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见图4-41)
●今日独立之星
根据“好习惯养成单”和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师予以积极、具体的纵向评价,并评选“今日独立之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肯定时,他们会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情感和态度,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见图4-42)
图4-40 好习惯养成单
图4-41 我会叠衣服
图4-42 今日独立之星
自信的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依据这个要求,在“自信的我”系列活动中,教师重在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支持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从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
●玩具解说员
每周五下午是班级特定的玩具分享时间,刚开始,幼儿都不知道如何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于是,教师搭建了“玩具解说员”这样一个平台,鼓励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玩具的名字及玩法,并大方、自信地邀请同伴一起玩。跟前期害羞、紧张的状态相比,现在的幼儿能够越来越自信从容地邀请同伴分享玩具,这段时间变成了每周幼儿最期待的时光。(见图4-43)
图4-43 玩具解说员
图4-44 小小歌唱家
●我型我秀
在餐前活动时间,教师会尽可能鼓励幼儿上台展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如:邀请“魔法建筑师”介绍自己在户外或者区域里搭建的作品,邀请“小小歌唱家”为大家献唱一曲。每当展示或表演完毕,教师与同伴都会自发地鼓掌,热烈的掌声就是对幼儿实力认可的一种表现方式,幼儿也能够从掌声中感受到“我能行”。(见图4-44)
(5)活动反思
影响人的自信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周围人对个体的评价与态度,另一方面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方式传递科学育儿观念,引导家长学会放手,相信幼儿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与教师都对幼儿点滴的进步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与赞赏等。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创设多样的活动,支持幼儿在学习、游戏、活动中了解和接纳自己,鼓励幼儿通过学习一步一步掌握新技能、新本领,帮助幼儿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
2.中班活动案例“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从独享到分享
(1)活动背景
在日常的家园沟通中,教师了解到在一些家庭里,随着二孩的到来,家中“大宝”的行为、情绪出现了变化。比如,幼儿恩恩在弟弟刚出生的阶段,变得敏感而脆弱,只要妈妈一抱弟弟他就会哭。在弟弟到来之前,虽然恩恩妈妈给恩恩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当弟弟真的出生了,恩恩还是难以接受和适应弟弟到来的生活,对于亲子间亲密关系的独占表现得十分明显。再如,黑米姥姥也曾向教师了解黑米在幼儿园的情况,询问道:“老师,黑米最近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他最近在家老说,你们都抱妹妹,都不抱我了。他常会流露出失落的神情。”
在幼儿园,教师同样也观察到了“大宝们”的变化。备备在妹妹刚出生时,情绪变得异常暴躁,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甚至咬伤过别人。通过和备备对话,我们了解到,因为妹妹的到来,妈妈几乎没什么时间陪他了,所以他总是很容易生气,变得越来越敏感。
随即我们在班级内展开调查,发现有71%的孩子都是非独生子女,其中9个幼儿有哥哥姐姐,13个幼儿有弟弟妹妹。
随着弟弟妹妹的到来,“大宝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弟弟妹妹刚出生特别需要照顾的阶段,因为爸爸妈妈照顾二孩的时间更多,“大宝们”不再独享爸爸妈妈,所以在这一期间“大宝们”容易出现焦虑、担忧、敏感、脾气暴躁等情况。
如何帮助幼儿度过这样的阶段呢?班级教师决定借助社会主题绘本《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从独享父母的关爱转变为乐意与弟弟妹妹分享关爱,引导幼儿尝试接受家庭新成员,体验与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快乐。
图4-45 “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绘本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2)绘本价值分析
从社会领域分析,《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指向了社会领域关键经验中儿童与他人的维度,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接纳弟弟妹妹的到来,学习从独享转变为分享,学习承担责任、关爱家人。
从语言领域分析,绘本中简单、生活化的文字便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该绘本取材于真实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丰富而有趣的细节,极具亲和力,幼儿可跟随故事内容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并根据画面信息,猜测故事情节。
从健康领域分析,绘本中关注到了主角的情绪变化和内在的感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容易产生代入感,学习识别自己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和调控情绪。
从科学领域分析,绘本中蕴含着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幼儿可以从中了解孕育生命的周期,知道孕肚的变化、胎儿的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开始。
从艺术领域分析,绘本的色彩、画面符合幼儿的艺术和审美,能够带给幼儿艺术美感。借助绘本,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
(3)活动目标
◆理解绘本内容,学习从独享父母的关爱到与兄弟姐妹分享关爱。
◆认识到自己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能够用不同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
◆尝试接受家庭新成员,体验与兄弟姐妹共同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4)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生命是如何开始的
有一天早上入园时,言言高兴地向班级教师分享了他妈妈要生妹妹的好消息,教师感受到他对于即将出生的妹妹的期待。于是教师积极地回应了言言,并生成了谈话活动“生命是如何开始的”,与班级幼儿聊起关于生命的话题。在谈话中,幼儿对于“生命是如何开始的”这一话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点点:“我是我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黑米:“我是老天爷做梦梦来的。”
然然:“老天爷听到妈妈的心愿,然后把我赐给了妈妈。”
球球:“我是坐火车来的,爸爸负责发电,妈妈负责把我生出来。”
豆豆:“我和毛毛手拉手来的(双胞胎)。”
航航:“爸爸的‘球球’里有精子,妈妈的肚子里有卵子,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
科学活动:生命的开始
通过前期的谈话活动,幼儿对生命如何开始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与好奇,于是,他们在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资料,在学校则主动地与同伴一起学习,了解生命是如何开始的。教师也充分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并有意识地将幼儿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梳理、呈现与分享。由此,幼儿知道了生命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并在妈妈的子宫孕育而成的。(见图4-46、图4-47)
家长助教活动:孕妇妈妈进课堂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生命的孕育过程,教师邀请孕妇妈妈走进课堂,通过现场和孕妇妈妈生动有趣的互动,幼儿感知到孕育生命的神奇,同时也了解了妈妈在怀孕过程中的辛苦。(见图4-48、图4-49)
图4-46 了解生命的开始
图4-47 同伴分享生命的孕育过程
图4-48 摸摸孕妇妈妈的肚子
图4-49 听听孕妇妈妈肚子里的声音
集体阅读:《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
随后,教师借助绘本开展第一课时的集体阅读活动,并围绕话题“如果妈妈要生宝宝了,你是否愿意”进行讨论。有的幼儿说:“愿意,因为弟弟妹妹很可爱,我可以陪着他一起玩儿。”有的幼儿说:“不愿意,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会夺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就没时间陪伴我了。”还有的幼儿说:“不管愿不愿意弟弟妹妹已经出生了啊。”在活动中,我们听到了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接着,教师展开了第二课时的集体阅读活动,重点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中的关键情节,观察绘本中“姐姐”的行为变化,理解从独享到分享的过程,并学习和弟弟妹妹相处的方法,学习与兄弟姐妹分享爸爸妈妈的关爱。
通过阅读,幼儿认识到分享的意义不仅只是分享吃的、喝的、玩的,也可以分享家人的爱。幼儿还将故事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有幼儿说,“没有弟弟以前,爸爸妈妈都是陪我一个人玩,有了弟弟后,爸爸妈妈要照顾他,我可以一个人照顾自己,也可以一个人玩。”
实践活动:家族印记
为帮助幼儿认识并接纳家庭新成员,教师还设计了寻找家族印记的系列活动。幼儿通过和家人(爸爸妈妈或者兄弟姐妹等)的对比照片,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自己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关系,明白彼此是最亲近的人,也知道了“家人”的含义。(见图4-50)
同时,幼儿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家族调查结果,并大胆地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见图4-51)
体验活动:爱的行动
通过实践体验活动,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分享爱、表达爱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地去照顾兄弟姐妹,感受家人之间互相照顾的温情。
图4-50 你们猜猜这是谁
图4-51 我和哥哥
图4-52 我哄妹妹睡觉
图4-53 我爱爸爸妈妈和妹妹
教师还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水彩平涂的方式进行“爱的全家福”主题绘画,用艺术表征的方式表达对家与家人的认识以及对家人的爱。
亲子阅读: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绘本推荐给家长,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与幼儿讨论关于“爱、陪伴、分享”等话题,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即使弟弟妹妹到来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也是不会改变的。
言言妈妈:“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言言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宝宝成长的过程。他非常好奇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当言言知道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后,也更加懂得了爸爸妈妈养宝宝的不易,还说要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见图4-52)
恩恩妈妈:“阅读完绘本后,恩恩跟我说,他很喜欢妹妹,愿意和妈妈一起照顾妹妹。”(见图4-53)
(5)活动反思
通过以社会主题绘本《我妈妈要生新宝宝啦》为基点,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用谈话活动、科学活动、家长助教活动等,帮助幼儿面对和解决生活中正在或将要面临的困惑,帮助他们了解到分享的重要性,缓解幼儿因弟弟妹妹的到来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幼儿在照顾弟弟妹妹的实践体验中,也感受到了和兄弟姐妹之间分享的快乐,以及相互照顾的关爱和责任。对于家长而言,引发了他们对于“二孩时代下,如何处理老大和老二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的思考,对他们引导幼儿从独享到分享有积极的影响。
3.大班活动案例“南瓜汤”——分工与合作
(1)活动背景
升入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合作动机日益强烈,但在合作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任务分工与协商约定不一致的情况,幼儿都想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偶尔有几个幼儿在一起玩同一个玩具、做同一件事情时也会进行交流,但这并不是在完成同一个主题的活动,他们只是在进行平行游戏,并没有合作。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群体,于是,班级开展了《南瓜汤》绘本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的能力。
(2)绘本价值分析
图4-54 “南瓜汤”绘本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南瓜汤》讲述了猫、松鼠和鸭子三个小伙伴的故事。它们一起住在树林的小白屋,当它们煮南瓜汤时,猫负责切南瓜,鸭子负责加盐,松鼠负责搅汤,它们分工合作做出了世界上最好喝的汤。但是有一天,鸭子也想搅汤,其他人不同意,鸭子就与大家发生争执负气离开了。鸭子走后,猫和松鼠一开始很生气,还不以为然地嘲笑鸭子,当它们真的等不到鸭子回来后,变得越来越着急,外出寻找也没找到鸭子。最后,当猫和松鼠失落地回到小白屋,惊喜地发现鸭子就在屋里。三个好朋友又重新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再次煮出了世界上最好喝的南瓜汤。
《南瓜汤》中动物们的友谊与冲突、分工与合作,就像现实生活中幼儿之间的矛盾和摩擦,都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南瓜汤》中刻画的动物形象是幼儿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的缩影。整个故事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说教,但它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感人的力量将留在幼儿的心中并悄悄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
(3)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南瓜汤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的看法。
◆在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协商,学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体验合作的快乐。
(4)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我来说合作
为调查幼儿对“合作”做何理解,教师和幼儿围绕“合作”进行谈话。
可可说:“合作就是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江依说:“合作就是和朋友一起用纸砖搭积木。”
糯米说:“我觉得合作就是帮忙。”
小小说:“我觉得合作就是一起收玩具。”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捕捉到了关键词:一起。幼儿对合作有浅显的认知,他们认为一起做事情就是合作,并不知道在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需要沟通、协商,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集体阅读:《南瓜汤》
大班幼儿已初步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先将绘本《南瓜汤》投放至语言区,供幼儿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画面信息了解故事的角色,猜测大概的故事情节。
随后,班级教师针对性地设计组织了三个课时的集体阅读活动。第一课时重点激发幼儿对绘本《南瓜汤》的阅读兴趣,以提问设疑的方式进行导入,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但是,幼儿仅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尚未深入理解绘本中好朋友的友谊与冲突、分工与合作。
第二课时,教师与幼儿重点讨论了“为什么猫、松鼠和鸭子觉得南瓜汤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宸宸说:“因为鸭子回来了,它们分工合作做出了世界上最好喝的汤。”
妹妹说:“因为是三个好朋友一起煮出来的汤,所以它们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隐藏的画面细节,教师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讨论、分享故事情节,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认识。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南瓜汤》最后的画面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针对绘本最后一页的画面进行提问:“鸭子想要吹风笛,你觉得猫会把风笛借给鸭子吗?为什么?”幼儿各抒己见。
苗苗:“会借,因为如果猫不把风笛借给鸭子的话,鸭子可能会再次离家出走。”
仔仔:“不会,因为猫在紧紧地拉着风笛,不放手。”
……
听到如此热烈的讨论,教师决定抓住此契机。第三课时重点引导幼儿将绘本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挥想象,大胆续编猫、松鼠和鸭子三个好朋友未来生活的故事场景。
●自制小书:《南瓜汤》
在自制小书的过程中,幼儿续编了猫、松鼠、鸭子再次发生争执后的场景,鸭子又一次离家出走,前往森林深处,在路上遇到了狼和熊的袭击,后来鸭子逃跑了,却一不小心坠下悬崖。等候在家中的猫和松鼠担心不已,决定外出寻找,当它们发现鸭子掉下悬崖后,齐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鸭子从悬崖下拉了上来。三个好朋友开开心心地回到了家,各司其职,再次煮出了世界上最好喝的南瓜汤。(见图4-55)
图4-55 幼儿续编故事《南瓜汤》
通过幼儿续编的故事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对绘本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亲子阅读:《南瓜汤》
在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对绘本的兴趣点,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表达想法。而在亲子阅读中,以绘本《南瓜汤》为纽带,家长和幼儿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读一本书,能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在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过程中忽视的画面细节。同时,家长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幼儿讨论同伴间的相处方式,进而增进幼儿对友谊与合作的理解。
区域活动:我会合作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开展了多种需要幼儿分工合作的活动,如美工区创作南瓜园、积木区搭建南瓜屋、角色区《南瓜汤》绘本表演等,这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见图4-56至图4-58)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逐渐了解合作需要沟通、协商,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图4-56 美工区创作南瓜园
图4-57 积木区搭建南瓜屋
图4-58 角色区《南瓜汤》绘本表演
(5)活动反思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幼儿而言,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分工、协商解决问题,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就是合作。
教师作为支持者,在学习活动、区域活动及生活活动中,创设多种需要幼儿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场景,如美工区创作南瓜园、积木区搭建南瓜屋、角色区《南瓜汤》绘本表演等,支持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协商、沟通,掌握合作的技巧。作为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看到幼儿与同伴间友好协商,分工合作,能够及时引导幼儿感知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作为合作者,教师在活动中自觉充当平等对话人,对幼儿进行的活动表现出好奇和关心,并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提出建议和分担责任,帮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绘本内容与生活经验结合,理解了合作的内涵,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学习了合作的技巧,也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的能力。
4.大班活动案例“小青虫的梦”——我坚持,我可以
(1)活动背景
在开学初,班级教师向幼儿预告了本学期的大班毕业季系列活动,如跳绳精英赛、篮球展示秀等,幼儿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要一展身手。以备战跳绳比赛为例,刚开始,每到户外活动,幼儿总会主动地拿起跳绳练习,场面热火朝天,但这份热情并不会持续多久,没过几天,有的幼儿便失去兴趣,有的幼儿没跳两下就喊累,不想继续练习,有的幼儿选择直接跟教师说要放弃参加跳绳比赛。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幼儿的生活中很常见,刚开始做某件事时认认真真,时间稍长就马马虎虎,变得不耐烦甚至直接放弃了,说到底是因为幼儿缺乏坚持性。
实践研究表明,幼儿的坚持性是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在反复面对挫折、克服挫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于是,我们决定借助绘本《小青虫的梦》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坚持的重要性,知道遇到困难时能够想办法,鼓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体验做事坚持到底带来的成就感。
图4-59 “小青虫的梦”绘本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2)绘本价值分析
《小青虫的梦》讲述了一只热爱音乐的小青虫,虽历经磨难,却没有改变对音乐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最终破茧成蝶、实现梦想的故事。
从社会领域分析,该绘本内容指向儿童与自我中的自主自信这一维度,具体表现在遇到困难能够坚持不放弃。从故事中,幼儿可以学习小青虫不怕困难,不惧嘲笑,坚持不放弃,努力实现梦想的美好品质。
从语言领域分析,《小青虫的梦》的文字抒情、细腻,描写优美、恬淡,幼儿通过接触绘本中优美的句子,能够增强对不同文学样式语言风格的敏感性,逐渐提高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同时,幼儿在理解、熟悉故事后,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创编、续编故事,进一步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从科学领域分析,《小青虫的梦》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科学探究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了解与蝴蝶相关的科学知识,如蝴蝶的蜕变过程、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帮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从艺术领域分析,借助绘本《小青虫的梦》,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欣赏蝴蝶的花纹美、色彩美、形态美,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同时,在欣赏和感受后,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蝴蝶的感受和想象,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蝴蝶美的感受与体验。
(3)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青虫坚持不放弃,努力实现梦想的美好品质。
◆知道坚持的重要性,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体验坚持的不易,感受做事坚持到底带来的成就感。
(4)活动过程
语言活动:小青虫的梦
●谈话活动:我的梦想
在进行绘本阅读前,教师组织幼儿围绕话题“我的梦想”进行谈话,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梦想,并尝试运用绘画、符号、文字等形式呈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梦想。(见图4-60、图4-61)
图4-60 宇航员
图4-61 画家
●集体阅读:《小青虫的梦》
在谈话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从幼儿的梦想出发,设计了三个课时的集体阅读活动,每个课时的侧重点都不同。第一课时,教师主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青虫的梦想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师在幼儿已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细节,体会小青虫被驱赶时的失落、伤心,到后面蜕变成蝴蝶后欢喜、快乐的情绪变化过程,学习小青虫遇到困难坚持不放弃、努力实现梦想的美好品质。在第三课时,教师则引导幼儿将绘本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挥想象,大胆续编小青虫未来的生活。
同时,教师还创设了自主阅读、小组阅读、亲子阅读等阅读场景,给予幼儿近距离接触、感受绘本画面和文字的机会,支持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综合活动:萌娃养蚕记
●科学活动:小青虫的秘密
绘本阅读结束后,幼儿对绘本中小青虫的蜕变过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借助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蜕变的过程,丰富相关知识。(见图4-62)
●社会活动:蚕宝宝来了
由于毛毛虫和蚕的蜕变过程基本一致,教师从网店购买了蚕宝宝及一些饲养工具,原本打算放置在植物角,供幼儿观察、记录。但当幼儿看到蚕宝宝时,纷纷表示要带回家饲养,萌娃养蚕记活动由此生成。
在养蚕的过程中,幼儿每天坚持给蚕喂食、清理蚕沙,在蚕结茧时还搭起了茧架。整个养蚕过程历时较长,幼儿是真正的责任人。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和家长会有意识地给予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蚕出现生命危机时,家长会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查找拯救蚕宝宝的办法,并与班级幼儿共享可行的养蚕小贴士(见图4-63)。幼儿也会根据蚕的成长变化做相应的记录,或是写下养蚕的日记(见图4-64)。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在幼儿的悉心照顾下,慢慢地成长、蜕变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有机会充分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变化,还体验了因坚持、负责而获得的成就感。(www.xing528.com)
图4-62 学习、了解小青虫的蜕变过程
图4-63 养蚕小贴士
图4-64 幼儿养蚕日记
社会活动:我坚持,我可以
●谈话活动:我每天能坚持做到的事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逐渐感受到了绘本中小青虫坚持不放弃、努力实现梦想的美好品质,但对于在生活中如何坚持做某一件事情,遇到困难后该如何去克服等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于是,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我每天能坚持做到的事”进行谈话。在活动中,幼儿畅所欲言,大方地与同伴分享着自己每天能够坚持做到的事情,并将这些事情画了下来。(见图4-65)
●自我评价记录表:我坚持,我可以
为了了解幼儿是否每天都能够坚持做到自己所说的事情,教师向班级中的每位幼儿都发放了一张“我坚持,我可以”的自我评价记录表,鼓励幼儿每天根据自己所坚持做到的事情进行自我评价(见图4-66)。
根据记录表前期的情况反馈,这些小事看似容易,但实际上能够每天坚持做到却很难。
图4-65 我每天能坚持做到的事
图4-66 自我评价记录表
●谈话活动:遇到困难后该如何坚持
针对幼儿在坚持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办法。(见图4-67)
图4-67 未能每天坚持做运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经过此次谈话中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分享,从前、中、后期记录表的对比中,我们看到幼儿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
●颁发勋章:我是坚持小达人
在一系列的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坚持得好的幼儿颁发了“坚持小达人”的荣誉勋章,肯定了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的努力,也鼓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把这些好习惯、好行为继续坚持下去。(见图4-68)
图4-68 颁发“坚持小达人”勋章
图4-69 “武士与龙”绘本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5)活动反思
借助《小青虫的梦》绘本,幼儿不仅了解了与蝴蝶相关的知识,也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到了坚持的不易,感受到了做事坚持到底带来的成就感。
通过本次主题绘本阅读活动,教师也收获了很多。首先,幼儿有时候无法坚持下去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让他们能较长时间地坚持从事一项活动,做事有始有终,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帮助幼儿确定并明确行动的目的,增强幼儿行动的目的性。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正面鼓励的作用,如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颁发荣誉勋章等,及时肯定与认同幼儿的行为。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注意到,当幼儿明确了行动的目的后,有时也不能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底。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幼儿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遇到了困难无力自己克服。应该运用谈话、实践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从事某些活动必要的技能技巧,幼儿在今后再进行这项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就可能会尝试自己去克服困难,努力把事情坚持做到底。
5.大班活动案例“武士与龙”——团结合作,共同成长
(1)活动背景
开学之初,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到幼儿在建构区搭建方式比较单一,虽已到大班,但有的幼儿仍喜欢自己进行搭建,没有合作搭建、分工收拾玩具的意识,导致每到区域活动时间结束时未搭完便要收拾整理,这让幼儿感到一丝挫败。大班下学期,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对进入小学后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决定借助绘本《武士与龙》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同伴分工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体验团结互助带来的成就感。
(2)绘本价值分析
从语言领域分析,在阅读该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武士打造盔甲的过程,龙练习甩尾巴和他们打斗的形态、动作,学习倒、拉、打、甩、磨、画、冲等动词。绘本中,武士与龙互相给对方写信,幼儿可以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魅力,激发幼儿前书写的兴趣。《指南》提出“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幼儿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可以续编、创编故事。
从社会领域分析,绘本中蕴含激励幼儿自尊、自信、自主的内容,绘本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原本没有掌握的技能技巧。具体表现为武士与龙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会查阅书籍学习,遇到困难能够坚持不放弃。从故事中,幼儿可以学习武士与龙的坚持,遇到困难会努力克服。《指南》提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如何一起去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何与对方协商解决。
从健康领域分析,绘本中的武士与龙短兵相接后,两败俱伤。后来图书馆管理员各送给他们一本烹饪和打造烤肉架的书,他们就运用彼此的专长,合伙开了一间名为“武士与龙”的烤肉餐厅。通过绘本,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健康活动及安全教育活动,如引导幼儿学习武士快速跑,锻炼双手托盘的手臂力量和平衡的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从艺术领域分析,该绘本的色彩丰富、故事性强、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尤其龙的表情特征非常形象。幼儿可以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武士与龙的感受和想象,如歌唱龙的外形特征、手工捏制龙、画城堡等。
从科学领域分析,《武士与龙》蕴含着许多科学探究的内容,如城堡为什么要用石头垒高,龙喷火会出现什么问题,刀具与弓箭可以做什么等,这些内容激发了幼儿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绘本中也出现了石头、水、木和各种金属物体,幼儿可以了解石头、水、火和各种金属物体的特性,对物品的长短、高矮进行测量,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欲望。
(3)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武士与龙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行。
◆能大胆表述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愿意用画图和画符号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
◆了解合作的意义,体验合作的快乐,学习合作的技能。
(4)活动过程
绘本阅读:《武士与龙》
教师根据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创设了集体阅读、小组阅读、自主阅读等阅读场景,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信息来理解故事内容,按不同顺序读图以解读不同的故事情节。
在集体阅读中,教师以提问设疑的方式进行导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熟悉故事内容。小组阅读中,教师鼓励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故事情节,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教师还在语言区投放了该绘本,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熟悉绘本内容,与同伴进行讨论等。
谈话活动:什么是合作
在阅读绘本后,幼儿对“合作”有了很多种理解,有的幼儿说“合作”是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还要团结,有的幼儿说“合作”是很多人在一起分工完成任务。
凯凯:“一起做事就是合作。”
煊宝:“合作就是很多人团结起来。”
精灵:“合作就是共同完成一件事。”
乐乐:“合作就是要一起商量。”
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共同梳理出“合作”的字面意思,“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谈话活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哪些合作
根据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教师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合作场景,自然生成了另一个谈话活动。
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各抒己见,有的幼儿说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合作搭建房子、合作画画、合作收玩具;有的幼儿说在角色区的超市可以合作把商品卖出去;有的幼儿说在日常的管理员工作中需要合作抬床、分工摆杯子、挂毛巾、擦桌子;有的幼儿说在毕业季活动中园歌需要大家合作唱、篮球才艺秀也需要合作。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发现幼儿对日常生活中要一起合作完成的事情有了一定的理解。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出思维导图,更清晰地帮助幼儿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自己可以和好朋友合作完成哪些事情。(见图4-70)
图4-70 幼儿讨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哪些合作”思维导图
美术活动:侏罗纪世界
在阅读了绘本《武士与龙》之后,教师发现幼儿自发地在美工区用超轻黏土来捏制恐龙,于是提出“为恐龙布置一个家”的设想。
幼儿对于“为恐龙布置一个家”的提议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表示可以布置成侏罗纪世界的场景,其他幼儿纷纷举手赞成侏罗纪世界的建议,他们决定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侏罗纪世界。在布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用超轻黏土捏制恐龙,有的幼儿揉报纸垒成一座座山峰,还有的幼儿用调味料装饰“报纸山峰”,每个幼儿都在认真仔细地完成自己能做的任务。(见图4-71至图4-74)
图4-71 自制超轻黏土“龙”
图4-72 报纸团做“山峰”
图4-73 在“山峰”上涂色
图4-74 幼儿完成的“侏罗纪世界”作品
在完成“侏罗纪世界”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引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动脑想办法,或寻求同伴的帮助。在交流、分享中,幼儿非常乐意与他人相互配合完成一个作品,并用这个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班级。
语言活动:写信
在绘本中,武士与龙会互相寄信给对方。读到这一情节,幼儿也产生了给别人写信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在语言区或美工区尝试给妈妈和好朋友写信,但他们只是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手工作品放在信封里。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写信这种表达方式,激发他们对写信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了解信的基本格式,并知道信是私人物件,要经过他人同意才能看。
从幼儿的信件中,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愿意将自己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或是身边发生的事情,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并将自己的信送给自己想送的人。(见图4-75、图4-76)
图4-75 幼儿写的信件内容
图4-76 幼儿在给亲近的人写信
自制小书
绘本的情节中,武士与龙一起合伙开了一间烤肉餐厅。幼儿和家长便在这个情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共同续编故事,分工合作完成了续编故事小书。有的幼儿认为武士与龙开了一家烤肉餐厅之后,他们也有可能发生别的故事,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续编故事的活动,并能自信地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用较准确且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同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将想象的故事情节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想象的情节变成了可视的图画书。(见图4-77至图4-79)
图4-77 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图4-78 续编故事的图画书
图4-79 自制书封面
(5)活动反思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一直观察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如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合作场景;当教师发现幼儿在美工区捏制恐龙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为恐龙布置一个家等。教师在活动中灵活变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支持者,支持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协商、掌握合作的技巧。作为引导者,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帮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愉悦感。作为合作者,对幼儿进行的活动表现出好奇和关心,积极参与并分担责任。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中,合作无处不在,他们每天都在和同伴、成人合作、交流、协商过程中逐渐成长。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理解了合作的意义,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到合作的技能。
6.大班活动案例“我的祖国”——归属认同,根植童心
(1)活动背景
在日常谈话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总会认为“国外的东西比中国的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有一部分家长与幼儿会有懒散、不严肃的表现,教师发现爱国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那什么样的爱国教育是大班幼儿这个年龄阶段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呢?“国家”“中国”是抽象的专有名词,传统枯燥的说教方式难以触动幼儿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也很难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4-80 “我的祖国”绘本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指南》中对大班幼儿在社会适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于是,班级教师通过反复的思考与讨论决定以国庆节为契机,借助社会主题绘本《我的祖国》,开展“爱民族、爱祖国”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祖国,激发幼儿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绘本价值分析
在社会领域方面,该绘本的内容指向“儿童与社会”这一维度中“归属认同”的目标层面,具体表现为了解家乡的人文风俗,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初步感知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从语言领域分析,该绘本的语言简洁、明快,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刻画出“我的祖国”这一形象。幼儿可以故事情节作为线索,展开系列讨论,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从科学领域分析,该绘本展现了中国的地理、建筑及古代科技,能够帮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地貌特征,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从健康领域分析,该绘本介绍了很多中国民间游戏的玩法,可以激发幼儿体验民间游戏的兴趣,从而提高身体的跳跃、投掷、钻跑等能力。
从艺术领域分析,该绘本展现了中国民族艺术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延伸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民族乐器、舞蹈、歌曲、绘画等形式,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3)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知道中国是拥有多个民族的大家庭。
◆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并乐意与同伴进行分享和交流。
◆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4)活动过程
活动以社会主题绘本《我的祖国》为载体,开展“我是中国人”“中国地理”“有趣的生活习惯”“神秘的古代科技文化”“厉害的当代中国科技”“热热闹闹的新年”等系列活动,支持幼儿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见图4-81)
图4-81 系列活动预览图
绘本阅读
在集体阅读的过程中,绘本有趣的画面引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对绘本中许多内容感到好奇并提出疑问:
“为什么把祖国叫成祖国妈妈?”
“为什么叫祖国妈妈而不是祖国爸爸?”
“为什么祖国的地图是公鸡的形状?”
“为什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花朵?”
“祖国妈妈是怎么知道每个人是干什么事情的?”
随后教师与幼儿就“为什么把祖国叫祖国妈妈而不叫祖国爸爸”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幼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与见解。
桃子:“祖国养育了我们,还养育了五十六个民族,所以我们叫她‘妈妈’啊!”
曦曦:“她不但养育了我们,还带给我们和平、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她就是我们的妈妈。”
小麦:“祖国妈妈给我们带来好吃的,好玩的,在她的怀抱里我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祖国是大家的妈妈。”
焕宝:“祖国妈妈养育了小花、小草、小动物和所有的人,所以她就是我们的妈妈。”
文文:“祖国妈妈把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她就像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
在小组阅读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对绘本画面细节的观察,提出了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为什么每个孩子长大了要去旅行?”
“为什么故事里说要报答祖国妈妈?”
“为什么封面上要画一个小朋友趴在火箭上?”
“动物为什么躲在蘑菇下,动物应该比蘑菇大啊?”
“为什么书名叫《我的祖国》,不叫《我们的祖国》?”
“人应该比蛋糕大,真的会有书里那么大的蛋糕吗?”
教师首先肯定了幼儿爱动脑、爱思考的精神,同时鼓励幼儿自己先从绘本中寻找答案,或是和同伴讨论找出答案。(见图4-82)
图4-82 教师与幼儿进行小组阅读及讨论
以绘本《我的祖国》为载体,通过集体阅读、自主阅读、小组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绘本内容,了解故事情节,逐步推进对绘本《我的祖国》的深入了解。但教师也发现,幼儿对“祖国”的认知仍停留在表层,需要进一步学习积累。
我是中国人
教师借助国庆节这一举国同庆的重大节日,一边与幼儿一起梳理原有的经验,一边预设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当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会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新的活动。(见表4-1)
表4-1 “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部分)
●谈话活动:中国人和外国人不一样
大班幼儿能主动观察周围所感兴趣的事物,能主动回忆所学的内容,并能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在谈话中,幼儿把自己日常观察到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同进行对比,如:外貌特征、饮食、语言、姓名等,教师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归纳,积累生活经验。
圳圳:“外国人吃的食物跟我们不一样。”
多多:“皮肤的颜色不一样。”
美美:“外国人住的地方不一样。”
果果:“外国人的基因不一样。”
桃子:“非洲那边阳光比较强。”
●实践活动:阅兵仪式
图4-83 教官与幼儿互动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新中国庆祝生日,他们换上军装,成为最热血的娃,变成最可爱的军人模样。在参加阅兵仪式前,幼儿学习军姿和军规,学习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亲身感受军人的责任,萌发了对解放军的崇敬与尊重。(见图4-83、图4-84)
阅兵仪式结束后,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乐宝:“军人好累啊,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木头人一样,是很严肃的。”
小花:“当军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特别是敬礼的时候。”
小五:“军人不能随便讲话,讲话的时候要说‘报告’,教官允许后才能讲话。”
曦曦:“我感觉我就像真的军人一样,特别是敬礼的时候。”
除此之外,幼儿还通过视频、照片等媒介,了解了“我是中国人”相关的档案信息,主要包含国家的名字、国旗、国徽、国歌、地图和首都等信息。在“我是中国人”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探究中国人特有的外貌特征、各地方言等,让幼儿在社会认知、社会体验上都有了不同的经验积累,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我是中国人”背后的寓意。
中国地理
在“中国地理”系列活动中,通过师幼探究、亲子旅游以及同伴分享等方式,帮助幼儿从空间方位和地理位置上感知到中国的大、广、美,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全国各个地方,也欣赏到中国的大好山河,同时还感知到中国的地大物博。(见表4-2)
图4-84 阅兵大合照
表4-2 “中国地理”系列活动(部分)
●美术活动:我们的生活地图
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出自己所生活的地区,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具体位置,增进幼儿对自己生活地区的了解与体会。(见图4-85、图4-86)
●语言活动:我是小导游
教师和幼儿通过亲子学习单相互了解各自的旅游经验,同时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在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丰富幼儿对祖国不同地区、地域风貌和风土人情的了解。
图4-85 幼儿绘画“我们的生活地图”
图4-86 幼儿一起讨论与绘画
有趣的生活习惯
在“有趣的生活习惯”系列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发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吃、穿、住、行、用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有趣的对比中,既了解了中国的地域特色,又萌发了对地方特色的向往与喜爱。(见表4-3)
表4-3 “有趣的生活习惯”系列活动(部分)
●语言活动:名字的故事
姓氏文化在我国流传千年,是代代相传的符号,是每个时代的印记。一个人的名字可能来源于文化的传承,可能来自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也可能为了纪念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寓意。
姓氏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在语言区中投放《百家姓》,激发了幼儿对姓氏学习的兴趣。幼儿会在语言区自主进行前书写,或是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在亲子调查中教师发现,家长向幼儿解读了幼儿名字的由来,还进行了家族名字的调查,比如有个幼儿介绍道:“我的太姥爷叫马再生,他可是中国的第一批空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我们的大英雄。”在活动中,幼儿懂得了每个名字都有着不同的时代印记。通过名字的故事,幼儿增进了对中国姓氏和名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见图4-87)
图4-87 我们知道的姓氏
神秘的古代科技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先们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物件与文化。在“神秘的古代科技文化”这个系列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围绕着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历史名人故事、经典的科技著作等探索神秘的古代科技文化,激发幼儿对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探索兴趣,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神秘与有趣,并以此为傲,帮助幼儿建立对国家的自豪感。(见表4-4)
表4-4 “神秘的古代科技文化”系列活动(部分)
图4-88 幼儿体验“印刷术”
●科学活动:四大发明
教师借助图片、视频等素材,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它们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加深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认知,激发民族自豪感。(见图4-88)
综合活动:厉害的当代中国科技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然而有不少幼儿认为因为外国人的东西好才给我们带来了这种便利。实际上这种享受和便利更多来自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劳付出,在“厉害的当代中国科技”系列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祖国若干个科学巨人、获奖名人的榜样故事,共同探索中国当代的高科技产物,为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感到骄傲,从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见表4-5)
表4-5 “厉害的当代中国科技”系列活动部分
●社会活动:值得敬佩的中国人
通过学习,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了我国一些值得敬佩的科学家,如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两导元勋——邓稼先等,这些科学家激发了幼儿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畅想,并在幼儿心中悄悄播下了一颗热爱祖国、回报祖国的种子。(见图4-89)
图4-89 值得敬佩的中国人
热热闹闹的新年
在“热热闹闹的新年”系列活动中,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红红火火的新年氛围和深厚有趣的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丰富多彩,教师将传统节日、传统美工活动、民族音乐和民间游戏四大板块分别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支持幼儿在多样的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喜庆氛围。(见表4-6)
表4-6 “热热闹闹的新年”系列活动(部分)
●传统节日
随着新年的到来,幼儿体验了画年画、写吉祥话、做贺卡、自制红包等活动,感受到了新年的节日氛围与文化气息。(见图4-90至图4-92)
图4-90 幼儿绘制的“年画”
图4-91 写吉祥话
图4-92 幼儿自制红包
●传统美工活动
在传统美工活动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一个专门的游戏区——中国风手工坊,增加了各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的指引。幼儿可以尽情地体验泥工、编织、剪纸、青花瓷、印染、国画等传统的手工活动。(见图4-93至图4-97)
图4-93 师幼共同完成的“手工坊”招牌
图4-94 幼儿作品展示墙
图4-95 编制区域
图4-96 手工自制区域
图4-97 泥工操作区域
●民族音乐
在民族音乐活动中,教师以汉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等民族为了解对象,在班级中开展了各种有关民族特色的活动,引导幼儿参与民族音乐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欣赏、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风俗习惯。(见图4-98)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主要在日常户外活动进行,有踢毽子、跳皮筋、木头人、地雷爆炸、赶鸭子等,这些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民间传统游戏,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喜爱,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见图4-99至图4-102)
图4-98 幼儿演奏自己会的民乐
图4-99 踢毽子
图4-100 跳皮筋
图4-101 “炒黄豆”
图4-102 “斗鸡”
(5)活动反思
如何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这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帮助幼儿建构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的方向。对祖国、对民族的理解与热爱,是一个人一生中基本的精神支柱。一个人若对自己所在的国家没有足够的认知,对文化没有足够的认同感,便会产生文化冲突与焦虑,甚至引发各种社会冲突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多方面帮助幼儿认识祖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建立认同感和归属感。
班级教师以社会主题绘本《我的祖国》为基点,围绕“归属认同”这一目标开展一系列活动,从“我是中国人”“中国地理”“有趣的生活习惯”“神秘的古代科技文化”“厉害的当代中国科技”“热热闹闹的新年”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美丽富饶,深入体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这个绘本主题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祖国由衷的热爱之情,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和幸福,更是让幼儿产生了长大后要建设祖国、回报祖国的美好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