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谈之色变的禽流感,是动物界对人类摧残的另外一个“反弹”,其实禽流感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病毒,早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也就是最早的禽流感,直至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
科学家经研究得出结论,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禽流感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人类若感染后,主要症状表现为发高烧、不断咳嗽、流鼻涕以及肌肉疼痛等,并且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最早的禽流感病例出现在1997年的香港。那次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2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禽流感的可怕之一,是至今无法有效消灭,因为流感病毒因其会随外界环境刺激(药物刺激、射线刺激等)及简单的基因结构不断发生变异使其能逃脱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类对于预防和治愈禽流感可谓千方百计,研制了各种疫苗和药品,但是机体在产生特异性抗体后,病毒因发生变异逃脱了机体的扑杀,这样原有的抗体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动物重新发病。(www.xing528.com)
禽流感病毒在点子显微镜下的真实面孔
对于禽流感,“动物保护”人士将其视为动物对人类“文明”的报复,声称“从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看,禽流感的发生之源,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动物养殖场”,呼吁人们像我们的初民那样,充分尊重动物的权利,与动物和谐相处,让生活回归到禽类与人类“风雨同舟”一般地亲密相处,才能避免一场人类的新灾难。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尽管相当多的科学家认为禽流感不是对人类文明的报复,而是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惩罚。的确,禽流感在亚洲的传播,是由于这些地方盛行家禽与人类亲密相处的非工业化的“亚洲养殖方式”,而并不是人类对于动物界的破坏造成的。让我们看看所谓的“亚洲养殖方式”:在这些地区的农村,无数的家禽被放养在田间、池塘、河流和农场,使得它们有与携带病毒的野鸟及其粪便亲密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会。不仅各种家禽混合饲养,而且与猪、牛、鱼混养。有的农场鸡舍就设在猪圈之上,鸡粪直接掉进猪槽中。这种混养方式为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传播和变异创造了条件。但是,生活方式也罢、生产方式也罢、生存方式也罢,科学家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人类的罪行抹杀掉。禽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摆脱不了干系。
虽然很多病毒并不是在我们身边爆发,但是它们都是与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是分不开的,由于人类以动物界和自然界的主宰和领袖自居,因此而以为具有对所有生命的决策权,从而肆意伤害动物,对动物的利用更是用尽费退,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此几百年,甚至几十年之后,人类还会招致多少动物的报复呢?非典、禽流感、猪流感,这些我们从未耳闻过的病症,近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人类,难道还没有引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存方式的思考吗?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动物,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需要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更多的思考和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