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动物共存:亲近大自然

和动物共存:亲近大自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有着各种行为。与我们认为脊椎动物占多数的看法不同,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90%以上。而人是哺乳类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种。人类虽然也是动物的一个种类,但是由于人类是具备劳动能力的高级动物,所以人与动物是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包括共生、竞争、寄生和捕杀等内涵。人类驯养的马匹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中,所谓的互利实则是对人类更加有利。

和动物共存:亲近大自然

说起自然,想必读者们最先想起的就是那些生龙活虎,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动物们了。它们或是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如狗、猫,各种家畜、家禽等,与人类朝夕相处;或者是时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如草原上的猎豹雄狮,动物园里的猩猩、大象等等,其中很多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些与人类生存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们,是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构成之一,由动物类构成的生物界一般被称为动物界,动物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界的共识是,最早的动物产生于4.5亿~5亿年前。科学研究表明,动物的祖先应是来源于多种原生生物的集合,然后发生细胞分化,而不是来自一个多核原核生物。动物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做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动物们属于典型的消费者。动物不能以光合作用来生存,它们能够对环境作出反应并移动,捕食其他生物,其遗体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再次进入循环,动物的行为同时也塑造了生物圈的形态。

软体动物明星——蜗牛

人类出现以后,动物界的历史就开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动物界的进化与发展,伴随着人类生态圈而同步进行,可以说,人与动物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平时口语中所谓的动物,是相对于植物和人类来说的,其实,科学意义上来说,人类只是动物界的一种而已,比起整个动物界来说,简直是沧海一粟。21世纪初,人类已知世界上的120万种动物,其中有超过90万种是昆虫、甲壳类动物和蜘蛛类动物。

动物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人类识别和研究,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物进行分类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几种分类方法包括:

第一,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胚胎发育的特点、身体内部构造、生理习性、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等特征来划分,通常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等;相对应的无脊椎动物则包括:腔肠动物、棘皮动物、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八大类。与我们认为脊椎动物占多数的看法不同,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90%以上。

第二,根据动物水生或者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这里主要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划分。

第三,更简单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有没有羽毛,可将其分为有羽毛动物和无羽毛动物,当然这种分类法比较笼统和简单,通常在比较严谨的科研和学习中不太采用。

动物的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史,就是一个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无脊椎到有脊椎,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逐渐出现了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由没有脊椎的棘皮动物往前进化出现了脊椎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圆口纲,圆口纲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上下颌、从水生到陆生。两栖动物是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虽然两栖动物已经能够登上陆地,但它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水域环境的束缚,还必须在水中产卵繁殖并且度过童年时代。从原始的两栖动物继续进化,出现了爬行类。爬行动物可以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爬行类及其以前的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会变得冰冷僵硬,这个时候它们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然后爬行类动物进化为鸟类,成为了恒温动物,不必进入休眠状态,最后进化成胎生动物、哺乳类动物。而人是哺乳类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种。

鹌鹑

所有的高级动物都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至少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人类虽然也是动物的一个种类,但是由于人类是具备劳动能力的高级动物,所以人与动物是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包括共生、竞争、寄生和捕杀等内涵。其中在共生关系中,人类要驯化动物,人类驯养动物至少有1万年的历史,甚至还不只1万年。最早驯化的动物似乎是山羊、绵羊和驯鹿。捕获的鸟类中间,数千年以前就被驯化了的种类主要有鸡、鸭、鹅;其次才是雉、珍珠鸡、鹌鹑和火鸡。人类对鱼的驯化只是最近2000年的事,驯化历史较长的鱼只有鲤鱼和金鱼。(www.xing528.com)

人类驯养的马匹

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中,所谓的互利实则是对人类更加有利。但是,因为我们并不杀死这些动物,它们与我们的关系自然不同于更为残酷的猎物与捕杀者的关系。所以这种关系仍然自成一类。我们是以饲养和照料为代价来利用这些动物的。这是不平等的共生现象,因为我们控制着局势,我们的动物伙伴极少有,甚至完全没有选择余地。

人类的邮差——信鸽

人与动物的另一种关系是把动物当作产品的源泉。这些动物不被宰杀,所以从这一点看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猎物。我们只是从它们身上获取某些东西:从牛马和山羊身上挤奶,从绵羊和羊驼身上剪毛,让鸡鸭下蛋,叫蜜蜂酿蜜,要蚕吐丝。除了作为狩猎的伙伴,害兽的捕杀、役畜、产品的源泉等主要类型外,有些动物还以更奇特的方式与人建立起共生关系。鸽子被驯化成信使,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利用它那惊人的返家本领。人与鸽子的关系在战争期间变得更加密切。近代出现了一种反共生关系的现象,其形式是训练猎鹰来截击信鸽。另外,经过长期选育,人们培养出暹罗斗鱼和斗鸡作为赌博手段。豚鼠和小白鼠被广泛用在医学上,作为实验室里的“活的试验台”。

这些主要的共生动物被迫与足智多谋的人类结成伙伴关系。它们得到的好处是不再被人类当作敌人,因而它们的数量猛增。就世界范围的数量来看,这些动物是十分兴旺发达的。然而这种发达也有限制。它们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进化的自由,它们丧失了遗传的独立性。它们虽然受到精心的饲养,但它们的繁殖却受到人类种种奇异念头的控制。

寄生虫在人和自然间的传递

除了猎物和猎手的关系、共生伙伴关系之外,动物与人的第三种关系是竞争关系。凡是与人争夺食物、争夺生存空间或干扰我们有效生活的动物都会被无情地消灭掉。我们无需列举这些动物的名字。实际上,既不能食用,又不具备共生意义的动物都要受到攻击和消灭。这种做法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继续。与人类竞争较小的动物只是偶尔受到伤害,但危险的竞争者却很难逃脱人的捕杀。过去,与我们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灵长目动物正好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竞争对手;今天,在灵长目大家族中,我们是唯一的幸存者,这绝不是偶然的。大型食肉动物是另一类危险的竞争对手。凡是人口达到一定密度的地方,这些动物就被消灭殆尽。例如在欧洲,只有裸猿有人满之患。除此之外,几乎没剩下任何大型食肉动物了。

接下来一种关系是人与寄生性动物的关系。它们的未来就更为凄凉。我们可能会为失去一种迷人的食物竞争对手而伤心,但谁也不会为跳蚤的减少而掉泪。由于医学的进步,寄生虫对人的困扰日益减轻,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动物受到额外的威胁。一旦消灭了寄生虫,我们的健康就会增强,人口就会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增长,消灭所有弱小竞争对手的需要就更为迫切。

第五种关系是人与食肉动物的关系。它们也在日趋消亡。人类从来也未真正成为任何动物的主要食物。就我们所知,在各个历史阶段,人类的数量从来也没有因为食肉动物的存在而急剧减少过。但是大型食肉动物,如狮、虎、豹和豺狼,巨大的鳄鱼鲨鱼和食肉鸟不时要袭击和骚扰人类,如今它们的寿命已屈指可数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杀人最多的动物(寄生虫除外)并不食用人富有营养的尸体。

人与动物同生一个星球,共享一个环境。地球为人与动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阔的空间。如果没有阳光、空气、雨露和草木等,人与动物都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人与动物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生命不能只有人没有动物,地球也不能只有动物没有人,只有人与动物和谐同处共存,生命才多样,环境才稳定,生命才不会孤独。假如没有了动物,陆地会被草木吞没,海洋会变成臭水潭;假如没有了人类,河流会泛滥,草原会燃烧。在恐龙时代,假如有了人类,也许地球生物的命运将是另一种结果。人类与动物,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好朋友和好邻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