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简介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简介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一的办法就是发行苏票,作为财政上的收入。陕甘省成立了陕甘银行,发行苏票,中央来到后,改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一九三七年又改为边区银行。为了统一西北苏维埃运动,遂于是年十一月组织了西北办事处,直接管辖陕北省、陕甘省、关中特区、神府特区四个单位。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简介

一、苏维埃时代的环境(1931—1937年)

(一)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1.陕甘苏维埃时期:

一九三一年前后,在陕西党领导下,成立起了陕甘边与陕北两苏维埃,分配了地主的土地,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但由于战争的破坏与政权的刚刚建立,一切都在开始与草创中,加之外部受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这对苏维埃时代财政是很恶劣的环境。

2.中央红军到陕北后:

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统一起西北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八月一日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十月十五日部分地改变了土地政策,开始巩固内部政权。由于“八一宣言”的正确,很快地得到了全国人民、全国军队的拥护(主要是东北军与晋绥军),反革命对革命的进攻日趋缓和,红军与苏区逐渐摆脱内战,走上准备抗日的阶段。

(二)收支的概况:

1.苏维埃时期有哪些支出呢?

战争环境,为了支持战争,所有的金钱大部分买了枪支、子弹与医药、纸张之类,所以军事支出占第一位。其次买一部分布匹补充衣服,不过这是很少的,因为当时的游击队,绝大多数由当地人民做成衣服,都是自己带来的,游击队又不讲究服装,这样即省了很多支出。

在当时供给量占最大数量的就是粮食。凡是工作干部,不论党政军民都由公家供给饭吃,甚至贫苦学生都由公家发粮食吃。津贴费没有,办公只发纸张,一切用品靠没收来解决,这也是节省支出的方法。

没收来的衣服,随时就分配给急需者,需要就是当时分配各种东西的标准。

2.收入方面

苏维埃政权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同时不使人民有任何负担,所以财政没有定期的收入。收入主要地靠没收地主富农的财物与一切战利品。对地主一切都没收,对富农留一部分坏的土地、房屋、衣服、粮食,支持他们的生活。没收的东西、土地、房屋、牲畜、农具等,分给贫苦农民,烟土、银器、金钱、粮食、衣服归公家。胜利品除枪支、子弹外,也作为财政收入。

东征一次收入很大,衣服、武器得到很大补充,这真是财政一笔大的收入。此外,还有张学良的帮助。

(三)粮食问题

粮食在当时财政上有头等重要意义的问题。

当时在革命组织中,对其他要求都不高,只是要求吃饭,因此就有这样的口号,有饭吃,好革命。那么怎样解决粮食吃饭问题呢?

粮食收入,主要地靠没收地主、富农的粮食,其次靠打截反革命军队的粮食。粮食到手后,即供给军队及所有工作干部吃饭。粮食是分散储藏的,军队到那里,便可领粮吃。没有粮的地方,军队由富农供饭吃。这样度过了陕北苏维埃运动阶段。

中央红军到陕北后,粮食感到困难。由于很快地东征,才解决了粮食困难。东征回来开始向人民借粮,后来也未还。西征宁夏时,军队集中三边,由于三边农产品较少,以致使粮食供给感到很大的困难。

(四)苏票的发行

由于陕北经济落后、连年灾荒及封建军阀的剥削,人民非常贫困,革命虽然土地分了,因处于战争,不能很快的恢复生产,战争又给人民以很大的破坏,人民毫无负担能力,财政没有什么可靠收入,不能供给战争的需要。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发行苏票,作为财政上的收入。所以这时发行苏票主要的是解决财政困难,对于活动金融倒是附带的。

中央红军未到陕北以前,已由陕甘银行小规模地发行了苏票,中央到后才大量地发行。开始信用很好,一九三六年信用渐跌,到年底停止发行,共发行了一百多万。统一战线形成后,为了统一币制,苏票用法币无代价地调回,不使老百姓吃亏。

(五)财政机关与财务行政

从陕北苏维埃开始创立时,省县苏维埃成立了财政部,内设没收科、保管科、会计科,区设财务股。没收科提出没收地主、富农、资本家的财产,没收后交保管科保管。哪一部门需要,就分给哪一部门去用,谁需要什么,谁就分什么。分配的唯一标准,就是按工作需要,此外再没有什么分配的标准与制度,手续也很简单,不做预决算,也没有会计制度,因此会计科变成了虚设的了。

自收自用的现象非常浓厚,没收的东西是分散保管,没有统一的管理,下级也不向上级做报告,直到中央来到后,才开始统一领导,把没收的重要的东西,交到中央,用以统一解决困难问题。

对于粮食保管,陕北当时成立了粮食部门管理粮食,以供给军队吃粮。

陕甘省成立了陕甘银行,发行苏票,中央来到后,改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一九三七年又改为边区银行。

(六)苏维埃时代财政上的特点

1.领导不统一,收支的紊乱

苏维埃时代,财务行政不统一,没有统一的领导系统,各地方都是自收自用、随收随用,甚至有乱收乱用,收入支出没有一定的制度与领导标准。有什么便分配什么,谁需要什么便分配什么,对于分配没有很好的计划,东西多了便浪费地使用,来源少了又感到很大的困难。此地不顾及彼地,今天不顾及明天,一切都是游击现象游击的状态,计划性非常差,以致使财政研究碰到很大的制度困难。

2.苏票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财政困难的情形下,苏票的发行,在财政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购买了很多的东西,供给了战争的需要,解决了军事上、生活上的困难问题,这是对财政上一个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因为发行太多,以致后来无代价的回收,致使老百姓吃了亏。这说明苏票也同样地走了滥发纸币的覆辙,值得我们今后加以注意的。

3.在收入赶不上支出上渡过了难关

为了支持战争的需要,不断作战的红军,一天一天地扩大,支出很大,而人民都很贫苦。不能给人民任何的负担,收入只能依靠非常不经常的没收与胜利品,实际上这哪能够支用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节省,用吃苦的精神来克服困难,大家不要钱,只解决吃饭问题,这样便度过了极困难的阶段。

二、边区财政政策的探讨

(一)苏维埃时代(1931—1937)

1.当时的政治环境与特点

(1)在政治上

陕北自大革命后,便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一九三二年,组织了苏维埃政权,在政治上实行了工农代表苏维埃的民主制度。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到达陕甘晋各地。为了统一西北苏维埃运动,遂于是年十一月组织了西北办事处,直接管辖陕北省、陕甘省、关中特区、神府特区四个单位。一九三六年二月,红军东征抗日,国民党立即以十个师阻拦去路,中共认为国难当前,双方决战均为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五月间将红军撤回黄河西岸,这时候苏区围剿,国民党又大批兵力采取堡垒政策与经济封锁来破坏我革命根据地。(www.xing528.com)

在这时期,政治形势已经起了很大变化。这时候的特点,正如中央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决议中指出的: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三省后,现在又吞并了整个华北,而且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是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全中国的行动,向四万万中华民族送来了亡国灭种的大祸,这个大祸就是把一切不愿当亡国奴,不愿意当汉奸卖国贼的中国人民逼得走上唯一道路,向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卖国贼展开神圣的民族战斗。”

党中央当时的策略路线,就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一九三六年的双十二事变后,整个局势才开始明朗。

(2)在经济上

在革命前,由于边区处在军阀割据封建势力经济与剥削下,长期内战几年,灾荒及地理上的阻碍,使边区经济发展异常迟缓,农村破产更形显著。一九三一年,陕北苏维埃政权建立,在这个革命园地中,广大群众才解除了自己的枷锁,实行了土地分配,改善了工人待遇和普及了义务教育

但是,当时苏区的经济,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够很好地加速向前发展,相反地有些反而衰退了。例如,当时牲畜大部分被宰杀,商业停顿,遍野皆荒,一切是事实。形成这样的原因,大约有三个:

①苏维埃政权还不够稳定,农民对革命政权的认识还差。

②由于苏区外敌人恶毒摧残屠杀与经济封锁。

③兵荒马乱,群众生产无法进行,旧的已经破坏,新的还没有建立。这就是当时的经济特点。

2.财政任务

根据以上的政治经济的环境与特点,客观的要求,就是在目前条件下,尽量利用一切方法,来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那么这时的财政任务,根据我们的了解,应该是总的任务,没收一切反革命的财产土地,耕地归农民,准备一切物力财力供战争需要。具体任务,利用一切物力财力,保证部队及工作人员的供给。

3.指导原则

由于以上客观条件及财政上的任务,苏区时代的财政政策,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应该而且必须是下面的几点:

(1)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农具、耕牛、房屋,分给贫苦农民。

(2)没收一切帝国主义及反革命分子在苏区的财产,收归苏维埃政府,解决财政困难。

(3)彻底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战时可能的人民负担,供给战争需要。

(4)极力争取可能来的外援。

(5)实行可能的财政统一。

(6)发行苏票以谋财政上的收支平衡。

但(1)、(2)、(3)是民族的进行,(5)、(6)二项是逐渐的进行。

当时苏维埃政府是不是确定了这些政策呢?据我们从具体情况中看来,大概可以知道那时的财政政策,虽然没有条文的记载与明确的决定。

4.实施效果

我们检讨苏维埃时代财政政策实施的情况,我认为基本上是完成了它的任务的。主要的有下面几点:

(1)彻底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

(2)没收一切帝国主义及反革命分子的财产,解决了财政困难。

(3)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剥削。

(4)获得了友军的财力上的援助。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上的缺点也是值得我们加以检讨,以作今后的宝贵的经验教训。

(1)在没收地主及分配土地过程中,发生许多耍私情、不彻底、全村彼此袒护、本地人排挤外来人的现象。

(2)在没收反革命财产过程中,大部分是自收自用。

对于集中的管理统一收支,极度地不够,形成财政上极度不平衡、紊乱无章的现象。

(3)没有健全的财政制度——在一九三五年,中央来到陕北后,才开始有会计制度,然而由于游击式的工作作风,仍然是有名无实,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效力。

(4)没有统一的计划与布置,动员一切可能的财力、物力、反抗敌人的经济封锁与军事围攻。

(二)统一战线(1937—1939)略。

陕甘宁地区财政厅

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