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选择困难问题,帮助求助者积极成长

解决选择困难问题,帮助求助者积极成长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咨询师要协助求助者澄清其可能作出的选择。求助者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达到顶点,求助者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咨询师共同讨论。通常求助者会对占用了咨询师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

解决选择困难问题,帮助求助者积极成长

(一)治疗目标

治疗的实质是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被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和角色,以及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真正的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机能人”的过程,最后应达成如下目标: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有自知力,能够接纳自己,接纳世界。对自己的经验,包括个人的感受、体验、直觉等都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不再进行歪曲、否认等,对自己的感受更丰富、更富有变化,感觉更轻松了,不再僵化、刻板地看待外部世界。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依照真我来面对自己,自我概念与经验相协调,不再依照别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自己。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不再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来确认自我,不再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自己独立地做决定,做选择,生活得更加积极。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更自由地接纳自我经验,也更开放地对待外部世界,内外变得更统一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视生活为一个流动的过程,不再刻板地追求达到一种僵化不变的理想与目的。

(二)治疗过程

罗杰斯在其工作的早期,曾就咨询过程提出12个步骤。但他强调这些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1.求助者前来求助。这对咨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求助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那么咨询是很难成功的。

2.咨询师向求助者说明咨询的情况。咨询师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求助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咨询师要使对方了解咨询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咨询师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求助者自发成长的气氛。

3.鼓励求助者自由表达情绪。咨询师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使对方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求助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咨询师要有掌握会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对方表述。

4.咨询师能够接受、认识、澄清求助者的消极情感,并产生同感。这是很困难也是很微妙的一步。咨询师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后必须对此有所反应。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是深入求助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稽或滑稽可笑,咨询师都以能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有时,咨询师也需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求助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5.求助者成长的征兆。当求助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成长由此开始。

6.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积极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对于求助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待其消极的情感,咨询师应予以接受,但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而只是使求助者在其生命之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使之既无需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需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求助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7.求助者开始尝试接受真实的自我。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作出任何反应总有几分保留;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人们具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常常会否认、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这与人的真实的自我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在咨询中,求助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氛围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求助者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8.帮助求助者澄清可能的决定或行为。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此时咨询师要协助求助者澄清其可能作出的选择。另外,对于求助者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及不敢作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此时,咨询师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其某些劝告。

9.产生疗效。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由于是求助者自己达到了领悟,自己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自己付诸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事情,仍然很有意义。

10.进一步扩大疗效。当求助者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后,咨询工作就开始转向帮助求助者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如果求助者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

11.求助者的全面成长。求助者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达到顶点,求助者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咨询师共同讨论。

12.咨询结束。求助者感到无须再寻求咨询师的协助,咨询关系就此终止。通常求助者会对占用了咨询师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咨询师采用同以前的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澄清这种感情,使求助者接受和认识咨询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

(三)治疗技术(www.xing528.com)

下面介绍三种关键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又称共情、同理心、同感,是指从求助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并将这种理解向求助者表达出来。

(1)关注: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求助者感觉到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人对人”的基础上。不论求助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怎样,咨询师都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到求助者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注意既需要某种态度,也需要某种技巧。咨询师在不牺牲自己的认同感和独特性的前提下,要在咨询过程中抛开自己的问题,全力以赴地关注求助者的问题。

咨询师的面部表情和躯体姿势可以告诉求助者他是否关注求助者的话题和情感。一定数量的点头(同意或鼓励),目光接触,微笑,对求助者心境的反映,表情的严肃性,对求助者的实实在在的兴趣,以及深层的关注等都可以表明咨询师的全力以赴。咨询师的姿势也可以表明他是否尊重别人、认真、接受、焦虑、疑惑、困倦等。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能使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的介入、认真、承诺以及信任的程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过多的目光接触、微笑、点头等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过分频繁的点头和持续的目光接触达到“紧盯”的程度,会使求助者对咨询关系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当求助者开始感到威胁和不信任时。

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身体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咨询师都坐在桌子的对面,容易让求助者感到远不可及。求助者可能会把这张桌子解释为咨询师保护自己安全的方式,或者是一种屈尊的姿态。一般来说,当咨询师与求助者很舒适地围坐在一起,且他们之间没有家具相隔时,求助者的感觉会好些。当咨询师与求助者相对而坐,而且距离适当时,能使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的全力以赴。如果与咨询师距离太近,有些求助者可能会感到不自在或感到威胁。咨询师如果能够全力关注求助者,其就能较快、较容易地进入到求助者的世界,并且也就增加了释放求助者的防御、坦诚与求助者建立关系的可能性。

(2)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要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是被准确地理解了的,不论是表面水平的还是深层水平的。在表面水平上的理解,即咨询师的言语交流仅限于重复或反映求助者所表达出的内容。

(3)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设身处地的理解包括准确地解释咨询师和求助者所表达出来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转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顺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音高与音调等),手、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省略的、没有说出的话,以及观察到的机体活动水平等,也能传达非言语的信息,甚至家具的摆放也会影响到个人距离和社会距离以及相互之间的理解。例如,求助者选择坐在距咨询师最远的地方可能表示他的不舒服和不信任。咨询师不仅要注意求助者的非言语信息,还要注意他们向求助者传达的非言语信息。咨询师可以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传达并解释咨询师的非言语线索,如疑惑、恐惧、愤怒、高兴、疲劳、怀疑、回避、拒绝以及羞怯等。尽管对非言语线索的解释无法达到完全的准确,但对求助者在非言谈之外的这些非言语线索的关注将会极大地促进对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的理解。

(4)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方式:在心理咨询的很多情况下,“沉默是金”。咨询中会出现某一时刻,咨询师和求助者都需要考虑所说过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语言,而且这时任何语言都可能会产生干扰作用。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求助者什么时候在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表示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策略。它向求助者表明:“我看到也感觉到咨询师都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尊重你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而且我将在这里给你提供帮助,但只有当你准备好继续下去时。”

一旦求助者了解到咨询师能够接受这种沉默并且不会感到不安时,他就会继续探索公开他自己。求助者也能体会到咨询师并没有指导会谈的题目和重点的需要和愿望。某种沉默行为也能对咨询师所表达的意思起到强调的作用。

2.坦诚交流的技术。艾根的帮助技巧系统是来源于罗杰斯的理论的。按照艾根的观点,坦诚的交流包括:

(1)不固定角色。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他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一样坦率,即他们是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并不把自己隐藏在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目前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情感。

(2)自发性。一个自发的人会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自发的咨询师的表现很自由,不会出现冲动性或压制性,并且不为某种角色或技术所羁绊。他的言语表达和行为都以自信心为基础。

(3)无防御反应。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所在,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因此,他们可以公开面对求助者的消极反应并且不会感觉受到打击。他们能够理解这种消极的反应并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对它们做出防御反应。

(4)一致性。对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例如,一个坦诚的咨询师不会在对求助者有某种看法时,反而告诉求助者另外的内容;他们也不会在信奉某一价值观时却表现出与这一价值观相冲突的行为。

(5)自我的交流。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我。因此,坦诚的咨询师会让求助者及其他人通过他公开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了解他的真实情感。

3.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技术。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技术,又称接受、尊重、关心以及珍视等。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

在艾根看来,咨询师可以不同方式向求助者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①表现为是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这一基础上对他们的尊重;②应承自己要与他们一起努力;③把求助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独特性;④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导向的潜力;⑤相信求助者是能够做出改变的。

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咨询师能表现出以下四种行为,那么上述五种态度就会起作用:

①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②把求助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并且持一种非评价性的态度;③对求助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即设身处地有的理解),并因此表示出对求助者的参考结构的理解。④培养求助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求助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