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家庭预防成果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家庭预防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做到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不因夫妻关系的破裂而使孩子的权利受损,是防止少年形成不良心理的先决条件。他为了防止自家子弟骄奢淫逸,形成犯罪心理,要求家人一要勤劳,二要节俭,三要谦谨。这种品性可以在孩子遇到外界犯罪情景时抵御住诱惑,做出正确选择,为孩子一生追求公正、正义、遵纪守法打下心理基础。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家庭预防成果

(一)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父母应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予以足够的尊重,儿童的某些权利对父母而言则是义务。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具体而言,我国儿童享有以下权利:获得扶养、教育权,获得卫生保健权,受教育权,特殊的诉讼权利,获得健康成长的环境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对父母而言,应负起对未成年子女的扶养、管教、照顾、保护的责任,在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重视满足孩子心理及精神生活的需要。父母做到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不因夫妻关系的破裂而使孩子的权利受损,是防止少年形成不良心理的先决条件。

(二)构建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互谅互爱的和谐氛围

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慈爱、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家庭伦理道德,民意调查显示,现代人仍视其为应倡导的家庭美德。家庭的和谐不仅局限于小型的核心家庭,而应开放地扩展到亲族中,小家庭内部、亲属间的融洽都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对周围人的信任、友善、合作、安全感等正常社会心理的形成。

(三)确立正确的家庭生活理念(www.xing528.com)

清末思想家曾国藩的治家见解值得借鉴。他为了防止自家子弟骄奢淫逸,形成犯罪心理,要求家人一要勤劳,二要节俭,三要谦谨。他认为“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他反对父母为子孙后辈积蓄钱财,因为钱财充裕、生活安适,子弟容易陷于奢侈;他认为骄傲是无恶不作的开始,谦谨是“去万恶”“臻万善”的重要品德。这种品德的培养可以提升孩子的需求层次,避免在物质、生理层面的需求过度膨胀而形成犯罪动机。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历来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道德教育还存在两种需要克服的问题:忽视道德教育,重视“成才”教育不重视“成人”教育;有些教育内容陈旧单一,不适应时代要求。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家庭道德教育应在广度上不断拓宽,在内容上不断完善。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习遵循社会行为规范,作为父母还应经常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现象与事例,教会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逐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广大家长要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潜移默化作用。实践证明,父母的不良行为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家长在公共场所不讲文明,孩子往往不懂文明;家长贪图物质享受,孩子往往不懂节俭;家长不孝敬长辈,孩子往往不懂尊重老人;家长有违法乱纪行为,孩子容易走上邪路;等等。因此,思想品德高尚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的成人、成才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作为家长,他们不一定掌握规范科学家教知识,而是以自身的勤劳、朴实、坚强的品格无声地教育着孩子,并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四)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的规则意识应从小培养,从小事抓起。首先父母应当以身垂范,树立榜样,有稳定的情绪,明确的是非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礼义廉耻引导教育子女,教给孩子处世为人的基本道理,使孩子逐渐形成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从而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懂得节制的品性。这种品性可以在孩子遇到外界犯罪情景时抵御住诱惑,做出正确选择,为孩子一生追求公正、正义、遵纪守法打下心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