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精神病犯罪心理类型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精神病犯罪心理类型分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精神分裂症是涉及各种法律问题最多的一种疾病,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件中约占70%。在普通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大约仅有1%,这种疾病产生的部分症状,尤其是错觉和幻觉,可能导致暴力犯罪。对精神分裂症杀人犯进行研究发现,其中70%的杀人犯都会把受害者当作敌人。(二)偏执性精神病犯罪心理分析偏执性精神病也称妄想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概称。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精神病犯罪心理类型分析

(一)精神分裂症犯罪心理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重性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机体衰退和残疾。精神分裂症是最容易与疯狂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市场,它的典型特征就是行为非常怪异,伴有认知、情感反应和行为上的混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疾病,求助者一般在儿童期就表现出精神分裂的症状,一旦发病就会导致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损失,而且影响求助者的余生,精神分裂症求助者还有其他阴性症状,如情感落寞。精神分裂症求助者实施暴力犯罪的比例很小,然而一旦实施暴力犯罪,尤其像杀人或重伤害,他们的暴力程度可能高于“典型”的暴力罪犯。极度暴力在具有幻觉和妄想的人中很常见,特别是被害妄想,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暴力犯罪人中尤为常见。

在我国,精神分裂症是涉及各种法律问题最多的一种疾病,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件中约占70%。求助者往往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支配,常常出现伤害、凶杀、强奸、放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成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涉及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有的因外伤或其他原因而发病从而涉及法律关系评定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是:知情意三者内在的统一性被破坏,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的改变;心理活动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统一性也高度失调;丧失自制力,常发生幻想或妄想,其危害行为大多由这些障碍所导致。精神分裂症病人违法犯罪的特点有:①缺乏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难以断定其因果关系;②违法犯罪行为突发性强,缺乏预谋,难以预料;③以攻击性和暴力性犯罪为主,且手段残忍,不计后果;④明目张胆地作案,事后也不逃避;⑤审问时,一般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还常坚持作案有理;⑥感情淡漠,表情呆滞,常独自发笑,陈述杂乱无章。

在普通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大约仅有1%,这种疾病产生的部分症状,尤其是错觉和幻觉,可能导致暴力犯罪。精神分裂症求助者中,仅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实施犯罪,在大多数情况下,犯下这些罪行的精神分裂症求助者表现为偏执妄想,包括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认为别人要伤害自己,或者别人已经伤害了自己;另一种情况是会疯狂地妄想,并坚信自己是上帝派来拯救世界摆脱邪恶势力的,那些体验到精神分裂症错觉的人,为保护自己或世界免受危险,而被误导去伤害或中伤别人。对精神分裂症杀人犯进行研究发现,其中70%的杀人犯都会把受害者当作敌人。

(二)偏执性精神病犯罪心理分析

偏执性精神病也称妄想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概称。其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持久的偏执性妄想,其程度轻重不一,从仅仅是持续的牵连观念被害感,发展到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嫉妒妄想等,但无幻觉。行为和情感反应则与妄想观念相一致,并且智能保持良好。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基于暴力的妄想,会让人更长时间遭受疾病的痛苦,妄想越强烈,暴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当妄想者相信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受到外部力量控制时,暴力更容易发生。

幻觉通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也可能引发暴力犯罪,一些精神分裂症求助者声称听到有声音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这些幻听尤其易导致那些有偏执妄想的人使用暴力,因为幻听使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敌人的威胁,与此同时,通常会有声音告诉他们,杀死那些敌人。妄想和幻觉的结合,被称为威胁/控制覆盖综合征,由于内部控制已经被来自他人的威胁声音覆盖,因此他们会按照命令行动。

1.偏执性精神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被害妄想。被害妄想最为常见。病人觉得其本人或亲属处处遭到迫害,别人在背后议论、嘲讽自己,出门受人跟踪监视,或有人在其饮食中放毒,等等。病人可能受妄想支配而拒食、逃跑、控告或采取“自卫”而攻击伤人。

(2)关系妄想。关系妄想或称牵念观念,病人将环境中与自己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自己有关,如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报纸和广播的内容都是针对自己的恶意中伤。常与被害妄想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容易在妄想的支配下实施报复行为。

(3)物理影响妄想。或称被控制感,病人认为其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仪器所支配操纵而不能自主,并坚信这些仪器或现象是由某人或某组织操纵或向他发射的,因而感到痛苦和恐惧,并继发被害妄想,向其所想象的加害方实施伤害或破坏性报复行为。物理影响妄想可与被害妄想并存。

(4)夸大妄想。坚信自己才智超群、地位不凡、拥有巨额财富或系名门后裔,有的认为自己能领导全国、改变社会,从而出现“反革命”行为。这种情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5)嫉妒妄想。其表现是没有根据地猜测自己的爱人对自己变心、背叛,偶尔看到爱人与异性在一起,就会坚信他们有不正当关系,因而对其盯梢追踪,或纠缠不休、打骂、限制其自由、逼其承认,严重的甚至伤害、杀害对方。

(6)自罪妄想。其表现是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或错误,应受惩罚。病人常因此有绝食、自杀等自虐行为,以此来“谢罪”。也有的为使家属免受牵连,先杀死家人,然后自杀或投案,形成“扩大性自杀”。有的甚至主动“自首”,编造犯罪事实,要求处罚。

(7)钟情妄想。其表现是病人坚信某异性在爱恋自己,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向自己表示爱意,于是经常向其写情书或寻机献殷勤。如果得不到答复就认为是有人在从中作梗而采取报复行动;如果对方拒绝,则认为是在考验自己或出于羞涩;如果发现对方有了爱人,则往往进行性骚扰,甚至暴力强奸、行凶报复。

(8)疑病妄想。其表现是坚信自己患有某种不治之症,即便是医生确诊无病也不相信,其结果容易导致自杀或攻击性行为。

(9)非血统妄想。其表现是认为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自己的生父母另有其人。自己本来出身显赫,是名门之后。这种人常因此而对其父母进行虐待,或四处招摇撞骗,扰乱社会治安。

2.妄想发作特征。急性妄想发作一般无发病诱因,即便有可寻的心理因素,亦是微不足道的。本病常突然急性起病(多在一周之内),临床表现为出现过性妄想,同时也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年龄: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不发生于儿童,亦罕见于50岁以上者 。

(1)临床表现:

妄想体验:妄想多急骤,并快速充分发展,成为特有的临床相;妄想内容多样,如被害、夸大、被控制、嫉妒、宗教或神秘妄想等皆可发生。妄想结构较为松散,且不持续而变幻不定。可发生各种幻觉,内容较生动。

情感障碍:较丰富, 情绪高涨或低落、焦虑、烦恼或激越;可交替出现。不占突出位置,持续时间亦不长(几小时到几天)。

意识及注意力:求助者表面看来意识清晰,但有时求助者突然感到走入一个新的环境而感到迷惑恍惚,此时可出现错觉或幻觉、人格解体症状,并因此表现行为异常(活动增多或减少,过后感似梦非梦)。

时间短暂,最长者不超过3个月。经对症治疗可加快症状的缓解,预后良好。具有脆弱性格的病人可能会复发,但缓解期精神状态正常,不遗留任何人格受损迹象。

(2)诊断。妄想突发占主导地位, 无任何预兆;妄想内容不固定而多变, 妄想结构不系统,较为松散。情感障碍虽亦常见,但表现不突出,如情绪高涨或抑郁、焦虑、激动等,持续时间短暂;意识和注意力未见明显障碍。

以上三条可作为诊断主要依据。下列症状则作参考,但非必备症状:①错认或迷惑恍惚;②错觉、人格解体或幻觉;③活动增多或抑制。

严重程度应具备下列两条:①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社交能力)明显受到影响;②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病程标准:精神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均较为突然,病程最长不超过3个月。

(3)CCMD-3中对于偏执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有下列描述: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产生障碍。(www.xing528.com)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说明:CCMD-3中偏执狂(妄想狂)与偏执状态(类偏狂)已合并为一个诊断。

偏执狂是在病人与周围环境发生多次冲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遇到挫折时其将事实加以曲解, 认为别人对他不信任, 有意作弄他。把别人的言语、行动和态度与自己的主观想象相结合, 感到周围的人有意迫害他, 从而形成偏执观念。在妄想的影响下, 病人与周围的冲突必然增加, 反过来又加强了他们的妄想。他们认为受到迫害, 到处申冤诉苦或奔走上诉,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他们稍有成效时, 即认为斗争取得胜利, 进一步加强了妄想观念。

诉讼狂是偏执狂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类型。求助者认为受到人身迫害,名誉被玷污,权力被侵犯等,得不到公正的解决,而诉诸法庭。所以诉讼狂往往与被迫害意念有内在联系。求助者的诉状有逻辑性,叙述详尽而层次分明。从字面上看不出有什么破绽。在诉讼过程中若遇到阻力,求助者毫不后退,反而增强其必胜决心。一旦起诉被法院驳回,则采取迂回对策,千方百计公之于世,请求社会上的声援,可谓不屈不挠,为公正而斗争。诉讼狂求助者病前个性多有自负、敏感、强硬的特点。

色情狂以女性多见。坚信某一男性对自己流露出爱慕之情,可是碍于客观情况,如双方均已婚配,或年龄相差较大,对方社会地位较高,不敢公开表明恋爱心境,而采取以眉目传情或调情方式表示心意。当求助者大胆进行试探遭到对方拒绝时,反认为是在考验自己的忠贞,毫无悔恨,更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夸大狂求助者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声称有惊人的发明或创造,不久即成为国内首富。或自感精力充沛,智能超群,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预见未来,是当代的诸葛孔明。

嫉妒狂对自己的配偶不信任,认为其另有新欢。妄想常伴随强烈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当质问对方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往往采取跟踪尾随、偷偷检查配偶的提包和信件等手段。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限制其活动,不允许其一个人单独外出,尤其是在周末或晚间。严重者可发生暴力行为。

(三)癔症性精神障碍犯罪心理分析

癔症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消极情绪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的精神疾病,通常称为“歇斯底里”。这种精神疾病的特点是没有器质性损害的基础,纯属功能失调,主要是由暗示和自我暗示所引起的。

癔症性精神病是在某种精神刺激后引发的精神障碍。多表现为:发病突然,精神紊乱严重,伴有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把幻想当成现实。常有明显的感情,具有夸张性和表演性。虽病程较短,容易恢复正常,但在暗示和外界刺激下可多次复发。癔症性精神病求助者在发病期间行为怪异、思维紊乱,容易在幻觉的暗示下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癔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初发病一定是由某一重大刺激所引发的。癔症的精神症状亦可多种多样,但其症状呈现出尽情发泄和表演的特点,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现许多幼稚性动作、行为,甚至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等。

CCMD-3当中对于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为:①符合癔症诊断标准;②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以木僵为主。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其亚型包括癔症性附体障碍和癔症性木僵。

(四)意识障碍犯罪心理分析

意识障碍是指行为人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完全无反应、丧失知觉。完全丧失知觉又称昏迷或神志不清,是意识障碍最严重的程度。在这种非理性的控制下,此类个体无法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这类器质性脑综合征涉及脑功能和脑结构问题,从而损害个体的判断、记忆和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这种障碍表现出的痴呆症健忘症以及认知损伤,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这类障碍是由临时性的突发情况所致,诸如癫痫发作、缺氧、低血糖无意识中毒以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许多脑神经科学的案例发现,CT扫描的结果显示,大脑额叶右侧有病变,导致该区域血液流动性降低,引发强迫性障碍,并影响个体行为,导致发生认知障碍。意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意识朦胧。意识朦胧是指变态者产生片断错觉、幻想与妄想,其主要特征是意识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缩小、狭窄和孤立。此时极易发生攻击、伤害行为。意识朦胧症状多发于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和癔症求助者中。

2.神游症。神游症与梦游症同属漫游性的自动症,但梦游症是在睡梦中突然起床,刻板地完成某些动作和行为。神游症是白天突然出现无意识的朦胧状态,无目的地外出游走或“旅行”,常持续几小时、几天,突然醒来后,对变态神游时的经历多数遗忘。有的人在神游时将其财物胡乱送人;有的侵入他人住宅,乱拿他人财物;有的无故干扰妨碍他人行走和游玩;有的甚至会有拐骗、伤害儿童的行为。

3.意识错乱。意识错乱的表现是常出现大量幻觉,主要是幻视,内容多是恐怖场面,且清晰逼真,使其由于恐惧紧张而产生敌对情绪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这时一般会出现意识紊乱、行为失常,如狂乱奔跑、毁物伤人等行为。

4.定向与自知障碍。定向障碍的表现是个体不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空间、时间地点和周围的人,如找不到门窗出口、昼夜不分、季节不分、不识亲人;当其被民警带到派出所时,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一会儿认为自己在法院,一会儿认为自己在医院。自知障碍的表现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各种活动缺乏清晰的意识,如求助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等等。具有自知障碍的求助者在发作时一旦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一般自己也不会意识到。

与认知障碍有关的犯罪案例包括:①一名男性开车去他的岳母家,将其刺死后返回家中,声称是梦游症;②一名焦躁的脑外伤受害者,袭击了一名赶到现场的警察;③一名上了年纪的阿尔茨海默症求助者,咬伤了一名护士;④一位女性在低血糖状态下,用她正在切蔬菜的小刀,威胁要杀死她的丈夫;⑤一名求助者癫痫发作后,在列车上袭击了同车乘客。研究发现,这些人的行为和想法都是在缺乏自我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他们最终要么未被指控,要么被判无罪.

(四)智力障碍犯罪心理分析

智力障碍是指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同龄人的水平,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的障碍。这是一种思维、分析及记忆力的不足的表现,求助者因而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和学习。智力障碍多是由大脑发育不全或大脑受器质性损害造成的。由于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智能落后,根据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结果,可将其分为:愚鲁、痴愚、白痴三种。

智力障碍者犯罪大多为伤害、毁坏财物、纵火、偷窃、性犯罪等。由于智力低下,理解力、判断力、自制力较差,其行为往往直接受本能驱使,即便是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强烈的报复性攻击行为,也容易受他人的引诱、暗示而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时,由于性本能的驱使,又使他们容易发生追逐异性、企图强奸的行为,侵害对象多为幼女。女性智力障碍者则容易成为性犯罪的受害者。

(五)癫痫性精神障碍犯罪心理分析

癫痫性精神病是一种大脑异常放电而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紊乱,俗称“羊角风”。此病多间歇性发作,并可导致求助者出现明显的个性改变:容易激动、急躁、好攻击、报复心强、残酷无情等。

癫痫性精神病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比较常见。最常见的犯罪类型首先是伤害、凶杀,其次是盗窃和性犯罪。求助者常在意识不清,伴有幻觉、错觉的情况下,出现情感冲动和无目的的暴力行为。癫痫性精神病求助者的犯罪特点有:行为有时如在梦中,行为后不知所为;行为突然发生和终止,无事先的预谋过程;行为时不分场合、手段拙劣,事后不逃避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