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性心理障碍的驱使,性变态者的犯罪行为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正常人犯罪行为的特点:
1.性变态者作案一般有预谋、有计划、有选择。例如:露阴癖者不会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做出这种变态行为,而总是选择那些年轻漂亮的陌生女性;施虐色情杀人狂一般会选择对陌生异性施暴。
2.动机荒谬。性变态求助者的犯罪行为往往缺乏相称的犯罪动机或者所具有的犯罪动机无法用常理来解释。如恋物癖者偷女性内衣,目的不在于变卖,而只在于满足刺激或自己穿着以获得快感。
3.作案有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犯罪心理结构容易发展恶化,故犯罪容易发展成为系列作案,如奸尸、鸡奸幼童等。采用不同于正常人常规范围的怪异方式和手段,并不是为了达到性交的目的,而是基于一种意向性的满足。
例如被称为“鹤乡恶魔”的陈某,一年内作案十多起,每次作案都用事先准备好的钢锯条戳刺受害人下体,致使受害人鲜血淋漓,疼痛难忍,异物插入行为通常也属于这类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
性变态者往往以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发泄性欲,而且反复使用。恋童癖者的大量罪证能否用于指控,这取决于具体的行为和该行为在当地法律中的适用性,例如,在美国的所有州中,强行性交构成强奸罪;大多数州认为,猥亵是加重性侵的表现,然而口交或肛交这种性行为仅被认定为鸡奸。譬如情境诱发型恋童癖者有正常的性经历和性取向,他们主要的兴趣还是与成人发生性关系,然而,在伴有压力的某种特定情境下,他们会由于冲动对孩童做出性侵害的行为,他们事后通常感到莫大的懊悔。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属于个体偏好型恋童癖,他们对孩童(通常是男孩)有明显的性偏好,恋童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性快感,这些人可能已经结婚,或者有女性性伴侣,但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从而更容易去接近其他男性孩童。
4.有自我保护能力,行为人往往采取某些固定化的掩饰罪行和逃避打击的反侦查手段。
5.抓获后较容易对问题如实供述,但往往难以改造其消极顽固的犯罪心理结构,行为具有较大可能的反复性。
6.冲动性强。性变态者一般都具有性的异常冲动性,较难控制,一有机遇,极易再犯。
7.侵害对象一般指向陌生人。性变态者的侵害对象一般是陌生人,很少指向自己的熟人、朋友或亲属,所以很难发现。
8.性格特异。心理障碍者往往性格内向、安静少动、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其行为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知性,没有任何预兆。
9.缺乏罪恶感。性心理障碍者对自己的怪癖性行为毫不感到羞耻,伤害了性伙伴也不会觉得后悔。
性变态犯罪者隐藏性深,但一旦犯罪心理结构稳固而实施犯罪行为,则多数为性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极大,且此类人矫治成功几率小,历来为犯罪矫治中的毒瘤,再犯率极高。
技能训练
案例分析
训练目的:运用性变态特点分析个案。
基本案情:
据报道,犯罪嫌疑人张某(湖南辰溪人,27岁)与前妻离婚后,二人生育的女儿小艺艺由张某负责抚养。2011年10月左右,张某带两岁的小艺艺搬至现住址夏湾,与现任女朋友合住。
据张某供述,2011年12月5日晚8时许,张某在住处发现小艺艺将大便拉在裤子上,于是用衣架击打小艺艺腿部。次日晚7时许,张某再次发现小艺艺拉大便在裤子上,加上小艺艺在洗澡时哭了起来,张某很生气,便用手用力捏小艺艺的左上臂,然后抱起她扔到床上,之后张某往小艺艺阴道内涂了一些护阴洁,并用毛巾用力擦。
张某的行为造成小艺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阴道三度陈旧性裂伤,左肱骨中段骨折。经鉴定,小艺艺阴道裂伤的损伤程度达重伤,左肱骨骨折的损伤程度达轻伤。
2012年2月23日,香洲区人民检察院经过依法审查,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张某。
具体操作:
1.结合案例分组讨论犯罪嫌疑人张某性变态心理。(www.xing528.com)
2.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知识链接
变态连环杀手的大脑
在犯罪心理学上,变态连环杀手是最可怕的罪犯,不但因为他们作案手段残忍,还因为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谋杀犯罪,只要不被逮捕归案,他们就会不停地作案。
犯罪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所有的变态连环杀手之中,有超过90%的罪犯属于精神错乱,而且他们之中近乎100%的人属于虐待狂。
虐待型人格是变态连环杀手的典型特点之一,这表现在凶手总是试图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快感。他们往往具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望以及主宰他人生死的欲望。
比如,在“绿河连环杀人案”中,犯罪凶手里奇韦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虐待狂,他每次都会将骗来的妓女先奸后杀。无论那些妓女如何恳求,里奇韦都不会放过这些女人。因为在里奇韦看来,女人都是下贱的,不值得信任,只有杀死这些女人,他才能真正得到和控制她们。
同时,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连环杀手都是离群索居的孤独者,因为偏激的性格等因素,他们无法和别人保持正常和长久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断地制造连环的杀戮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和女人发生“一夜情”的手段,他们往往会通过先奸后杀和毁尸灭迹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
比如,在“韩国食人魔柳永哲”这个案例中,出狱之后的柳永哲独自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之后因为自身的“仇富”心理,认为和妻子一样的按摩女都是嫌贫爱富的,所以他制订了一套详尽的杀害按摩女的计划。杀害按摩女之后,柳永哲竟然变态地将她们分尸以及烹食,心理变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在变态连环杀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不幸的童年,他们在幼年时期遭受了漠视和虐待,在潜意识中他们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注。所以在成年之后,这些人会有反复屠杀父母的动机,但是他们又不会杀害真正的父母,而是会刻意寻找父母的替代品。
犯罪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无论变态连环杀人犯的父母是多么暴虐和可怕,这些杀人犯对父母都保持着一种相同的情感,即爱和忠诚。不管这些父母当初是如何虐待、伤害他们,在这些杀人犯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是爱着自己的父母。所以成人之后,尽管他们不会动自己的父母一根汗毛,但是他们会通过杀害类似父母的人来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怨恨。
比如,在“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这个案例中,皮丘什金是一个弃儿,养父母均对他不闻不问,唯一让皮丘什金感受到亲情的祖父也过早去世了。这一切让皮丘什金产生了极强的报复心理,他开始杀害和祖父类似的人,同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皮丘什金甚至故意不去掩藏尸体。由此可见,皮丘什金是一个多么渴望被关注,多么希望表现自己的连环杀手。
最后,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变态连环杀手的形成并非单一的后天因素(即成长环境等)的作用,其中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变态连环杀手来自不幸的家庭,要么父母早逝,无人管束,要么经济贫寒,他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心理失衡。
但是,犯罪心理学家也发现了很多特殊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变态连环杀手来自正常的家庭,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从来没有被忽视和虐待过。可是这些人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便出现暴力倾向,20岁之后便会大开杀戒,成了一个变态连环杀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那些无故大开杀戒的变态连环杀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头部曾经受过伤,而一旦个体大脑的额叶区域受到损伤,个体就失去了感受恐惧的能力。在生理学中,大脑额叶皮层区的杏仁核对人的恐惧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体大脑的边缘系统中,存在另外一些连接到额叶的区域,这些区域与大脑额叶的区域共同作用,决定着个体的性反应意识,一旦这些区域受到损伤,个体可能会出现诸如恋童癖以及对其他一些不恰当事物的性变态需求。
比如,变态连环杀手菲尔·加里多来自一个正常的家庭,可是在14岁那年,加里多不幸从哥哥的摩托车上摔了下来。因为大脑受伤,加里多曾经数天昏迷不醒,医生给他做了脑部手术,最后,尽管加里多醒过来了,可他却产生了性暴力幻想。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加里多不断强暴妇女,并将一个女孩囚禁并性侵达18年之久。
犯罪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在所有的变态连环杀人犯中,大约有30%的连环杀手曾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严重大脑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变态连环杀手来说,早年暴虐的家庭环境以及极大的精神创伤成了他们日后想要报复的驱动力,他们试图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反抗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自己的人;而对于少部分连环杀手来说,不幸的脑部受伤经历成了他们变成恶魔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