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犯罪心理分析:人格异常者的特点与干预

犯罪心理分析:人格异常者的特点与干预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格异常者犯罪特点分析根据克莱克利的理论,富有魅力的外表和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商,是人格异常者的两个主要特征。因此,克莱克利认为,人格异常者由于操控能力较强,导致言语上的缺陷反而不易被人察觉。由于变态心理和病理性激情的支配,人格异常者多进行伤害、凶杀、毁物、强奸、轮奸等恶性犯罪。研究表明,人格异常犯罪者似乎比其他犯罪人更能从对他人的性虐待或非性的虐待中获得快感。

犯罪心理分析:人格异常者的特点与干预

(一)人格异常者犯罪特点分析

根据克莱克利的理论,富有魅力的外表和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商,是人格异常者的两个主要特征。在与他们的最初交往中,这两个特征都尤其突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强,靠嘴皮子就能为自己开脱,事实上,他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对任何事都能发表长篇大论,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他们常常是跳跃性思维,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话题空洞,陈词滥调,词汇相似,缺乏完整性等。因此,克莱克利认为,人格异常者由于操控能力较强,导致言语上的缺陷反而不易被人察觉。

个体在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没有明确的目标,且冲动性较强;作案手法一般不太隐蔽,作案情节离奇怪诞,有的胆大妄为,手段残忍;自我保护性较差,既害人又害己,甚至对自身的损害更大;抓获后不逃避罪责,对罪行供认不讳;犯罪活动一般是单独进行。

大多数人格异常者都没有严重焦虑、精神病、性思维妄想、重度抑郁或幻觉等症状,即使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和沉着,声名狼藉的连环杀手赫尔曼·W.玛吉特,别名H.H.福尔摩斯,在行刑前的最后几个小时感到疲惫而且睡得很香,醒来后神采奕奕地对警卫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睡得这么舒服过”,在被绞死前一个小时,他点了一份丰盛的早餐,依然保持着自在轻松,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人格异常者的另一个可能的特征便是“胆大”。

除了胆大因素以外,人格异常还包括另一个核心因素——卑鄙,特征是自私,无法给予他人爱与情感,以自我为中心,不屑且不能与他人建立依恋关系,而且基本上无法改变,无力体验真诚而有意义的爱,他们难以和其他人保持亲密的友谊,也难以理解他人的爱、忠诚、怜悯,这些与他们毫不相干,因此他们很少与家人联系,常常独居。这类人格异常者表现出极端的傲慢,对权威的蔑视,破坏性地寻求刺激,对人和动物进行身体虐待,他们或许会为老邻居买药,给他们送去食物,但也有可能第二天便骗取他们的钱财。他们常常被称为病态撒谎者,他们没有辨别伦理的能力,不能理解诚实的含义,尤其是当欺骗能带来个人利益时,他们可能不可靠、不负责,并且发生不可预期的行为。

冲动是人格异常者的另一个基本核心特征,这使他们的行为模式具有周期性。他们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市民、可靠的雇员,但一旦平静的生活结束后,他们会显得不负责任。诈骗,暴力,尤其是在药物滥用后,例如酗酒,会使人格异常者变得粗俗不堪,胡闹不止。人格异常者的智商通常高于普通人,但他们缺乏学会避免失败和避免卷入潜在危险的能力,因此他们的犯罪行为模式往往倾向于自我毁灭,通过惩罚来减轻潜意识中的内疚感。

人格异常者的另一个核心点是: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的自责和罪恶感,不在乎行为的严重后果和是否具有道德性,也不觉得应该对给他人造成的伤害负责。例如,著名的案例——纽约炸弹客,被抓获后,他并没有表现出真诚的忏悔,并且对警方作出不屑一顾的表情。在一般人的道德规范里,不允许发生的行为,例如虐待儿童、虐待动物、攻击他人,人格异常者都认为自己是闹着玩的。人格异常者通常属于外归因思维模式,把人们的谴责归咎于社会和家庭等外部原因,而非自我反思。他们能表达错误,但毫无真情实感。

最后,夸伊(Quay,1965)认为,人格异常者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病态的、寻求刺激的特征和需求,这种对兴奋和刺激的极度神经生理需求,导致人格异常者常常沉迷于各种充满刺激的爱好中,他们属于高感觉寻求群体,往往喜欢赛车跳伞摩托车障碍赛等激烈活动,这是人格异常者的其中一个本质特征。

(二)人格异常者犯罪模式(www.xing528.com)

理论上普遍认为,人格异常犯罪者这一小部分人决定了社会上大量的犯罪案件数量,他们是最暴力和顽固的罪犯。总体而言,罗伯特·黑尔评估人格异常者在普通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1%,成年囚犯中的比例约为15%~25%,西蒙德和霍格推测只有11%的在押犯人可以被划为人格异常者,此研究的样本包括了321名因暴力犯罪而服刑的在押人员,几乎所有的犯罪人都有长期的犯罪生涯,不过关押机构的类型也会影响对人格异常者的犯罪者患病率的估计。

人格异常者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是他们大量使用工具性攻击,多为暴力攻击型、爆发型犯罪。工具性攻击系指有目的、有意图的攻击行为,用以实现一个特定目标,比如侵犯财产等,这一点区别于防御式攻击。由于变态心理和病理性激情的支配,人格异常者多进行伤害、凶杀、毁物、强奸、轮奸等恶性犯罪。同时,他们多疑、记仇,极易进行报复性的毁物、凶杀等恶性犯罪,加上性格顽固且异常,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极难改正,常进行持续性的恶性犯罪。

黑尔引用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1992)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在因公殉职的执法人员中,有近一半的人是被具有人格异常特征的罪犯伤害的,同时有人格异常特征的性犯罪者比其他性犯罪者更加暴力、残忍、无情,对被害人实施的虐待也更严重,而且在人格异常的犯罪者所实施的性犯罪杀人案件中,罪行种类更多,情节更严重。

极度凶狠残暴的杀人犯,往往有很多人格异常的特征,具有人格异常特征的连环杀手,相对其他杀人犯更加变态残酷。研究表明,人格异常犯罪者似乎比其他犯罪人更能从对他人的性虐待或非性的虐待中获得快感。很多非人格异常者的伤人或严重人身攻击行为,大多是在家庭争执或激情状态下发生的,这种暴力模式很少在以人格异常的犯罪者中发现,很多非人格异常的犯罪者的施暴对象,是他们熟悉的女性;相反,人格异常者的犯罪者的施暴对象经常是陌生人,在有人格异常特征的强奸犯中,很多是由于“非性欲”动机的犯罪,比如愤怒、报复、施虐或有机可乘。

人格异常者的重新犯罪率很高,人格异常的犯罪者违反假释规定的时间比非人格异常犯罪者短,他们在监禁时期可能实施的暴力行为更多。

(三)未成年人人格异常犯罪

鉴别未成年人人格异常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判断该青少年是否存在人格异常?因为异常人格确实可能存在于这一年龄组,但可能很难被可靠地测量到,因为暂时性的改变和稳定的发展模式贯穿生命始终,很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反对在未成年人中鉴定人格异常,他们认为未成年人在青春期都有可能表现出成年人人格异常的特点,表现出反社会行为,但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青春期犯罪人,而并非终身持续性犯罪人。青春期少年表现出的麻木和自恋,有时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至于其他的儿童具有疑似人格异常的特征,则可能代表其曾受过身体或性方面的虐待或抛弃,经历过家庭虐待的儿童,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异常,事实上就是孩子们在具有极大压力的家庭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应对方式。违反规则是很多青春期少年试图从成年人的支配下获得自主权的一种表现,就像在青春期违法行为中所看到的一样。在发生暴力的未成年群体中,有59%的人达到了人格异常的标准,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异常似乎在7~24岁就有稳定的征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