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格异常犯罪简介|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

人格异常犯罪简介|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格异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心理,与犯罪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类原发型人格异常者,是真正的人格异常者,他们在心理、情绪认知和生物学上,均具有显著区别于常人或普通犯罪人群的特点;另外两种类型则混合了异质群体的反社会行为特质,这些特质也是大多数犯罪人所具有的。并不是所有的暴力杀人犯都是人格异常者,更多的人格异常表现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而完全人格异常者是极少见的。

人格异常犯罪简介|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

人格异常(Personality Disorder,PD),又称社会人格障碍,是发生于青春期并持续一生的精神障碍。其基本特征就是有着侵犯他人权利的持续行为历史[1]这类人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固执、死板,极度敏感,心胸狭隘,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荣誉颇为紧张,寻衅争吵,公开或背地抱怨、指责别人,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自视甚高,习惯性推卸责任;自卑,过高要求别人,不轻易信任别人,对别人充满猜疑;办事从个人情感角度出发,对形势不能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主观性、片面性强;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于自己,家庭不和睦;喜欢将与己无关的事情和自己对号入座。人格异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心理,与犯罪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是指个体的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方向,以至于其不能具有适合一般社会生活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人格异常者通常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出现异常,并为此苦恼,但却控制不住自己;也有少数人格异常者并不把自己的行为视为紊乱和异常。在特定的情境下,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去实施某种怪异的行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病理性的行为反应。人格异常一般在个体幼年时期便已经初现端倪,但是特征并不明显,待到青春期暴露于外时,人格异常往往稳定且顽固,很难改变;人格异常者个性具有严重缺陷,某些个性结构畸形发展或者发展严重不足,使得整体个性不稳定、不协调;情感严重变异,缺乏自制力;缺乏自知之明,个体虽然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及社会评价,但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人格偏离后有相对的稳定性。

全球研究人格异常的领军人物——心理学家罗伯特·黑尔,将人格异常描述成“魅力十足,善于操控,一生行事无情的社会猎食者,他们的身后残留着一地破碎的心,湮灭的希望和空瘪的钱袋,他们毫无良知和共情之心,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对违反社会规范并无丝毫负罪感和忏悔”。黑尔提出过对人格异常者的合理分类方式,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原发型、继发型(或神经质型)以及逆社会型。第一类原发型人格异常者,是真正的人格异常者,他们在心理、情绪认知和生物学上,均具有显著区别于常人或普通犯罪人群的特点;另外两种类型则混合了异质群体的反社会行为特质,这些特质也是大多数犯罪人所具有的。第二类继发型人格异常者,用于指那些由于严重的情绪问题,内心冲突而作出反社会行为或暴力行为的人,继发型人格异常者与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相比,存在更多的情绪不稳定性和冲动性,且表现得更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另外,研究者还发现,继发型人格异常者,经历过更深刻的父母虐待和抛弃。第三类是逆社会型人格异常者,他们表现出的反社会行为,是从亚文化中(比如家庭、恐怖组织和帮派中)习得的。后两种类型“人格异常者”的标签,具有误导性,因为它们和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的行为和背景不同,但是又由于他们具有非常高的累犯率,因此常被误称为人格异常者。(www.xing528.com)

关于人格异常者的最糟糕的案例,最臭名昭著的查尔斯·曼森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20世纪60年代,他以不可思议的魅力吸引了一小群毫无抵制力的虔诚追随者,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小说中虚构的汉尼拔·莱希特,他的虐待罪行和致命的魅力俘获大批电影观众。并不是所有的暴力杀人犯都是人格异常者,更多的人格异常表现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而完全人格异常者是极少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