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在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中的应用

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在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拉德和米勒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调查,着重探讨了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挫折是否引发攻击行为,取决于下列四种因素:①受挫折驱力的强弱;②受挫折驱力的范围;③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④攻击反应受到惩罚程度。根据这一规律,“挫折—攻击”理论指出,惩罚具有抑制人类犯罪行为的明确性的严厉性。

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在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中的应用

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曾指出,人类的基本欲望是寻求快乐与逃避痛苦,当这种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欲望被阻碍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攻击行为,轻者如嘲笑、讽刺、斥责,重者如斗殴、毁物或杀人。有些行为反应是内向的——即用幻想、投射或退缩等自我攻击的方式来取代攻击行为(自杀就是这种方式的极端表现形式)。弗洛伊德的观点被约翰·多拉德(John Dollard,1900~1980)和尼尔·米勒(Neal E.Miller,1909~2002)等人继承下来,并结合他们多年的实验研究结果加以补充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学说,即“挫折—攻击”理论,该理论的著名观点是:挫折导致攻击,由攻击的发生可以推知其挫折。该理论非常注重心理挫折对犯罪行为的启动作用,以及惩罚对于犯罪行为的抑制作用。

多拉德和米勒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调查,着重探讨了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挫折是否引发攻击行为,取决于下列四种因素:①受挫折驱力的强弱;②受挫折驱力的范围;③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④攻击反应受到惩罚程度。人类的“趋利避害”“寻求快乐”“逃避痛苦”等基本欲望一旦受到阻碍,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而挫折感总是与人类的冲动、焦虑、不快、愤怒等消极情绪相联系。随着挫折感的增强,在心理上所激起的消极情绪也会不断增强,当个体无法抑制这种消极情绪时,就会实施各种犯罪行为。(www.xing528.com)

研究表明心理挫折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如下规律:一是个体犯罪意识的强度与挫折体验程度成正比。就暴力犯罪而言,个体在与他人发生冲突中所体验的挫折(侮辱、威胁)感越高,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意识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启动暴力犯罪行为。二是个体对犯罪行为的抑制能力与犯罪行为的结果预期成正比。就财产犯罪而言,个体预期到自己的抢劫、盗窃行为所要受到的惩罚越大,应付出的代价越惨重,那么,犯罪行为的抑制能力就会越强。根据这一规律,“挫折—攻击”理论指出,惩罚具有抑制人类犯罪行为的明确性的严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