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与毛利人:教育平等的研究成果

欧洲与毛利人:教育平等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毛利人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毛利人以《怀唐伊条约》为依据,要求政府给予毛利人同等的对待。政府承诺提高毛利人教育的质量,鼓励更多的毛利人参与到教育政策的制定之中,支持开办高质量的毛利学校等。(三)创设体制外的新型学校保障毛利人教育上的平等对毛利人而言,最能体现其传统文化内涵并达到文化传承和语言学习的途径是创设体制外的新型学校,也就是设立幼儿养护所和民族学校。

欧洲与毛利人:教育平等的研究成果

从新西兰殖民政府成立到现在,由于毛利人在学校中受到不平等不公正待遇,导致许多毛利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生活质量。但是每一个新西兰的孩子都应在身体、学术、社会文化方面茁壮成长。开发自身的潜能对他们和每一个新西兰人都很重要,因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依赖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教育系统很好地服务所有孩子是很重要的。

提高毛利人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至2030年,学生中的30%,即未来的劳动力,将是毛利人。

一些教育成就的趋势看起来在提高,并且许多毛利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非常棒。然而,总的来说,英语中等学校不支持毛利学生和其他学生获得同样高的成就,也不像其他学校一样留下毛利学生。这影响了他们离开学校时的素质条件,也对他们可能想要为社会和经济做的贡献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新西兰的未来服务意味着需做到确保教育系统为毛利学生很好地运转以及毛利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20世纪60年代开始,毛利人逐渐意识到毛利语言和文化正面临濒于灭绝的危机,于是民族复兴运动兴起。毛利人以《怀唐伊条约》为依据,要求政府给予毛利人同等的对待。在毛利人的抗争和一些有远见的白人的呼吁下,新西兰政府最终决定遵守条约的基本精神,以条约为基本原则来制定有关毛利人的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西兰政府对毛利人的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表2-1 与毛利人教育政策和发展有关的日期和事件(1816年至2012年)

续表

续表

续表

新西兰对毛利人的教育之所以取得了重大成功,是因为其教育改革是一个成体系的综合系统,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一)从法律上保障毛利人获得平等的教育地位和权利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传递文化的主要工具。在先民社会中,语言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即使在文字出现之后,语言也仍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就内在功能而言,语言传递文化资本,促进个人智力发展;就外在功能而言,语言负载价值观,促进个人产生族群认同。[1]所以,语言的复兴是教育和文化复兴的首要标志和体现。由于学校不教、媒体不用、族人散居市郊,毛利语的流失速度非常迅速。从农村到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使用毛利语,到了20世纪80年代,会说毛利语的儿童已经不足5%。[2]为了复兴毛利语,1985年,毛利人各部落首领起草了《毛利语言宣言》,明确要求“毛利语应被接受为全国官方语言之一”。怀唐伊法庭的法官在广泛咨询和讨论后,向全国建议:①毛利人有权在法院和任何政府机构中使用族语;②政府应设置机关以监督并促进毛利语言的使用;③政府应研议规划相关的教育政策,以增进毛利族人学习毛利语的机会;④国家有义务在媒体广播中扩大毛利语的运用;⑤相关政府官员的任用资格应要求双语能力(英语和毛利语)。[3]法庭的宣判使毛利语取得了合法地位,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新西兰国会随后于1987年通过了《毛利语言法案》(The Maori Language Act 1987)。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有:①毛利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②任何人都有权在法律程序中使用毛利语;③设立毛利语言委员会,负责推广毛利语的使用,监督毛利语的推行。[4]这就从法律层面为毛利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989年和1994年,新西兰政府先后颁布了新西兰教育史中两部非常重要的教育法律文件1989年《教育法》和《面向21世纪的教育》,制定了两大目标:一是协助毛利人参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毛利人与其他族群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成就。二是强调毛利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两种额外困难:第一是学习适应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念问题;第二是以母语为教学媒介的问题。这两个改革文件都将提高毛利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新西兰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5]至此,作为新西兰最大的少数民族,毛利人的教育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毛利人教育的成功就是新西兰的成功。

1999年,新西兰政府颁布了第一个毛利人教育战略计划《政府优先发展毛利教育政策》。政府承诺提高毛利人教育的质量,鼓励更多的毛利人参与到教育政策的制定之中,支持开办高质量的毛利学校等。2005年,政府再次发布《政府优先发展毛利教育政策》,重申政府对毛利人教育的承诺。2008年,政府颁布《加大毛利教育执行力度政策》,其目的是使教育系统为所有毛利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通过教育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取得成功。

(二)从课程内容层次保障毛利人受教育的机会

立法只有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上,才能真正收获预期的效果。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所以,教育立法只有通过学校具体的课程得以体现,其目的才能实现。课程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在现行公立学校中实施双文化课程,以单独设科方式介绍毛利人的语言和文化,或者在部分科目中融入毛利文化;开办双语学校或者双语教学班。

文化和教育不仅在教育系统内部是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在学习环境的创设方面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当毛利儿童在课程内容中看到有关毛利人的家庭、生活、习俗、文化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和学习知识,更有益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更有利于产生文化认同感。在部分科目中融入毛利文化或者单独开设毛利文化和语言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毛利人对自己文化和民族的认同,而且非毛利民族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毛利语言和文化课程了解毛利人的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民族之间的误解、增进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形成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国家文化认同。

(三)创设体制外的新型学校保障毛利人教育上的平等

对毛利人而言,最能体现其传统文化内涵并达到文化传承和语言学习的途径是创设体制外的新型学校,也就是设立幼儿养护所和民族学校。虽然公立学校开设了部分毛利语言和文化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占公立学校课程的比例很小,学生学习到的毛利语言和文化是支离破碎的。因此,创设体制外的学校,为毛利人提供专门的学习毛利语言和文化的场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设置幼儿养护所的目的是向毛利儿童提供一种学习毛利语言和文化的环境,让儿童在纯正的毛利语言和文化中获得自然的浸染。典型的幼儿养护所大约能够容纳20名儿童,招收0岁至6岁的幼童。在幼儿养护所中,毛利语言和文化具有绝对的优先性,部落文化和宗教信念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幼儿养护所中,由部落中懂得传统文化和语言的老人以毛利人传统的方式教导儿童,以使毛利文化和语言能够世代相承。具体而言,幼儿养护所要遵循如下四个原则:一是说毛利语,这是幼儿养护所的中心原则,其目的在于为毛利儿童提供一个完全讲毛利语的环境,以复兴民族语言;二是强调传统习俗,幼儿养护所为所有儿童提供一个完全的毛利文化传统的环境,无论是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幼儿的养护以及奖惩措施、教授内容,甚至室内布置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毛利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借以使儿童浸染其间、自然陶冶,获得毛利民族的价值认同和观念;三是大家庭,幼儿养护所的成员不仅包括教师和幼儿,还包括所有儿童的家长,是一个扩大式的家庭;四是自我决策,幼儿养护所的所有家长都参与决策,共同讨论和决定教什么、谁来教、如何教。[6]

幼儿教育养护所除了促进毛利儿童从小获得纯正的毛利语言和文化传统外,还推动了民族教育体系的发展。幼儿教育养护所的成功对新西兰中小学甚至大学的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新西兰各地纷纷成立民族中小学和学院

伴随着新西兰有关毛利人教育的各项措施的施行,毛利语言和文化逐渐复兴,到2009年,有19.9%的新西兰在校学生接受了毛利语言教育。2009年,毛利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比例达到17%,学前教育中毛利人教师的比例达到8%;中小学教育中,在校毛利学生人数占总在校生的22%,毛利人教师的比例为10%;毛利语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达28 171人,占总在校生的3.7%;目前新西兰有8所综合大学、20所技术大学、3所毛利大学(Wananga)、39所工业培训机构和14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在校毛利学生83 790人,占总在校生人数的18%。[7]

为了提高毛利学生的成绩,整个教育部门都在普遍转变态度和行为,采取举措和计划提升毛利人参与度、参加度和成就感,提供管理和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最佳实践范例,以帮助毛利学生参与学习并支持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高等教育委员会正在努力实施政府的高等教育战略。该战略有四个优先事项,包括帮助更多的毛利高等教育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