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水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大,使水资源问题已被看成当代世界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的水资源量
我国水资源按流域水系划分为十大片。北方六片: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滦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南方四片: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片;西南诸河片;内陆诸河片。
水资源一般分为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三种水体。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和湖泊水,它来源于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和地下水所补给,以河川径流、水面蒸发、土壤渗入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含水层,它来源于降水和地表水的渗透所补给。地下水资源量为山区地下水与平原区地下水之和。全国地下水面积为87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8288亿方。土壤水存在于包气带,上面承受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下面接受地下水的补给,它具有供给植物水分并连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我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方。北方6片水资源占全国的19%;南方4片占全国的81%。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资源的丰枯情况。我国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方。面平均年降水量为648毫米。
全国面平均降水量最大的为台湾(2429毫米),其次为广东(1772毫米);面平均降水量最小的为新疆(147毫米),其次为内蒙(276毫米)。
我国水资源特点
人均、亩均占有量不丰富。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为2630方,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印尼的七分之一,加拿大的五十分之一。我国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为1800方,是世界亩均占有量的76%,低于印尼、巴西、日本和加拿大。可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水资源在我国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
南多北少,相差悬殊。西南诸河片水资源丰富,但山高岭峻,人烟稀少,耕地面积不大,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达38400方,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5倍,亩均占有量达21800方,为全国平均值的12倍。北方六片水资源总量仅相当于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的12%。因此,形成了北方靠天吃饭,南方鱼米之乡之势。(www.xing528.com)
年份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我国南部地区最大年径流量一般为最小年径流量的2~4倍,北部地区一般为3~8倍,有的高达10倍。我国历年汛期最大月降水量为同年最小月降水量的10倍以上,有的高达100倍。南方有的地区雨季可长达6~7个月,北方干旱地区仅有2~3个月。降水量和径流量年际间的悬殊差别和年内高度集中的特点,不仅给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了困难,也是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可能发生旱涝灾害,只有兴修水利、治理江河才能有效地抵抗旱涝灾害。
河流含沙量相差悬殊。我国黑龙江流域的部分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小于0.1千克/立方米。而黄河中游有的支流高达500千克/立方米,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沙河流,居世界大江大河的首位。长江平均年输沙量仅次于黄河,居我国第二位。我国河流含泥沙量随季节变化而增减,在汛期,暴雨强烈冲刷地表,绝大多数河流形成高含沙水流。
河流的天然水质好。全国各主要江河河流的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都比较低。最大的是黄河干流,属中等矿化适度硬水。高矿化度和总硬度极硬河水不但分布面积小,而且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地区。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供水能力已达到4659亿方,约占全国正常水资源总量的17%。其中河川径流利用量已达到4201亿方。河川径流的开发利用量约占全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的15.9%。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约占平原地区地下综合补给量的23.6%,辽河流域为32%,黄河流域为49%,海河流域平原地区利用率约90%,其它地区利用率不到30%,尚有一定潜力可以开采利用。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总量为4767亿方。其中农业用水4195亿方,占总用水量88%,主要用于灌溉、农村生活、牧业、养鱼等方面。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572亿方,占总用水量12%。主要用于冷却、洗涤、发电和生活等方面。
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名列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水能蕴藏量1万千瓦以下河流,全国水能蕴藏量为6.8亿千瓦,年发电量5.92万亿千瓦小时。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按年发电量计算,1988年我国水力发电量达192亿千瓦小时,开发利用程度仅为5.7%。按装机容量计算,利用程度也只有8.6%,低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三峡水电站正在建设中,该电站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可以缓解华东地区的水利和用电紧张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