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国土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面积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若按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相对数量计算,我国平均每人占有量不到0.9公顷(约13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强。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平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丘陵常为种植业和经济林区,山地垂直差异可供多种经营,高原可为发展种植业和牧业提供条件,但这些土地资源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季风区占全国近一半的土地总面积,集中了90%多的耕地,土地自然生产力较高。而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占国土面积一半多,耕地仅为全国的7%。在东部季风区内差异也很大。东北地区土壤自然肥力高,降水条件好,但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华北地区平原广阔,可耕地面积大,但水资源不足,旱涝盐碱灾害多;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水、热和生物资源充沛,但人口密度大,耕地不足且易遭洪涝危害。
后备耕地资源少。我国山地(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积约有633.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66%。山地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然而,山地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弊多利少。有些高原基本无后备耕地资源可开发。有些丘陵即使能开发为耕地,也需毁林、毁草,得不偿失。又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易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早就被开发利用了。估计可供进一步开发的大片宜农荒地只有33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5%,其中可开垦成农田的面积仅2000万公顷。而且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开垦难度大。因此,后备耕地资源奇缺,必须引起全民的高度重视。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土地资源一般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等四个要素。(www.xing528.com)
耕地 一般指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据统计,我国共有耕地面积95.7万平方公里(约14.36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水田约25万平方公里(约3.7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2%,旱地70.6万平方公里,占耕地总面积的73%。
我国人口为12亿,人均占有耕地近1.2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5亩的20.2%,人均耕地占有量列居世界倒数第三位。也就是说,世界上平均5.5亩耕地养活1个人,而我国要依靠5.5亩地养活4~5个人。
林地 林地是森林植物覆盖的土地。森林在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在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原来是个多林国家,森林资源特别丰富。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掠夺性采伐及长期战乱的影响,使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多林国家演变成少林国家。到解放初期,全国森林面积仅有7600万公顷,覆盖率只有8.6%。建国以后,国家在保护林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800万公顷(合4.17亿亩)。
草地 一般是指生长或种植牧草的大片土地,也泛指生长的草类可供放牧或刈割饲养牲畜的土地,在我国北部和西部,草原数量多,分布广,面积大,南部和中部则分布着较为零星的草地,有的被称为草山、草坡。全国约有草地资源面积3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可利用面积约263万平方公里,利用率为74%。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共拥有草原面积约2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80%。其中可利用面积达219万平方公里,其余皆为生产力很低的荒漠和高寒草地,因自然条件严酷,位置过偏,牧道受阻或过于高寒、缺井、缺水等原因,目前尚难开发利用。
水面 我国水面总面积2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8%。其中,河流占45%,湖泊占30%,池塘水库占25%。淡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淡水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全国可供养殖的水域面积只有500万公顷,约占全部水面的19%,利用率极低。
除以上几类土地之外,我国还有工、交、城镇等占用土地近7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2%。我国还有大量荒山、海滩、冰川、永久积雪地、沙漠戈壁、冰山和石骨地、珊瑚礁等,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