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国防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广泛普及牛耕,推广铁农具运用,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和造船业,冶铁很发达,增强了西汉政府发展国防的经济力量。汉承秦制建立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分中央警卫部队为宫廷与京城警卫,全军先设太尉、后改为大司,仅是名义上的军事长官,实权集中于皇帝;郡设仅次于太守的都尉负责地方军事;实行预备兵役制,除必须服正规兵役外,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军事力量先以骑兵与车兵并重编成军队,经与匈奴交战后以骑兵取代车兵来编成军队等。实行专门机构管理国防费用,移民守边、军队屯田,进一步修筑长城,为发展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在楚汉战争中,匈奴乘中原混战之机南下,至汉初,势力已延伸到今天山西、河北一带。公元前201年,南下匈奴大军包围马邑,韩王信出降。第二年,汉高祖刘邦率军迎战,被困今山西大同白登山,后来由陈平行贿匈奴才得脱身。从此西汉政府深感国防实力虚弱,尔后是和与战交替的政策。汉高祖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赠送大量礼物(实为进贡),并约为兄弟。匈奴人民用马匹、皮毛换取汉族手工业、农业产品。但匈奴贵族仍不断侵扰中原地区。为反击匈奴入侵,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人率军数十万,先后三次进军击溃匈奴大军,迫使匈奴王庭退到大漠以北。到公元前53年,与西汉和好的单于统治了匈奴全境,从此匈奴单于与西汉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好关系。这期间,为了答应匈奴和亲建议,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名蔷封为公主,嫁给了单于,而昭君出塞后,汉匈使节往来频繁,人民之间更加密切。后来一世纪时,匈奴贵族内部争权分裂为南北匈奴,其南匈奴迁到陕西、山西北部一带与汉族逐渐杂居,北匈奴一部逐渐归汉、一部在汉军逼迫下西迁到中亚地区去了。
西汉的灭亡与东汉的建立 西汉初期,我国是一个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除与匈奴时战时和而最终战胜外,与东北满族的祖先挹娄、西北氐族、南方百越等其它边境民族之间,多处于和好关系,并有部分地区出现了与汉族杂居、共同生活的现象。但随着西汉大豪族地主加紧兼并土地,成千上万人民丧失土地而流浪无家可归,导致了赤眉绿林起义,特别是皇族亲戚王莽篡权,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汉的统治。后来刘秀收编起义军,打出恢复刘氏天下的旗号,恢复了汉王朝的统治。史称刘秀的汉朝为东汉。
东汉国防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大体上继承了西汉王朝的制度,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使牛耕技术、冶铁技术都有新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多,国家的元气有所恢复。但在军力衰弱、国家政治动乱时,经常会遭受到边境外族的袭击。当时周边的民族主要有:北方匈奴、西北羌族、东北鲜族、西南诸夷各族。威胁东汉最大的北匈奴经过天山之战、稽山之战、金微山之战后,已大伤元气,被迫迁至中亚,南匈奴则与东汉和好。同时,东汉王朝考虑到汉军对异族水土、战法的不适应,且军力单薄无力顾及边境冲突,决定采用“以夷制夷”的国防政策,即以亲汉的外族势力打击或统治排汉的外族势力,减轻了东汉王朝来自外族的压力,但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www.xing528.com)
东汉王朝镇压羌人的战争 在东汉时代,羌族分布在以今青海为中心、南到今四川西北部、东到今陕西西部、北至今甘肃、西北邻接西域的广大地区。东汉初,汉羌人民和平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在公元107年,东汉政府强征今甘肃、陕西一带的羌人去西域,可羌人怕回不来,大都逃散了,最终导致了羌人起义。后来,官府又强迫起义地区的汉族人迁往内地,把许多人逼死在路上,而导致汉族人与羌族人共同反抗东汉统治者的起义。最终因东汉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对羌人肆意虐待和搜刮,多次激起羌人大规模起兵、攻掠州郡,几乎动摇了东汉王朝在羌人地区的统治。汉朝为追击随征西域逃散羌人,激起羌族部落反抗的第一次汉羌战争,镇压反对地方官吏虐扰的第二次汉羌战争,反击袭击州郡政府的第三次汉羌战争,前后延续60多年。这个时期的汉羌战争主要是东汉王朝民族政策不得人心、官府腐败的结果,给西北地区汉、羌族人民带来了灾难。由此可知,要形成多民族的和平共处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平等、互爱,政府的民族政策要深得人心,既能保证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开发、共同建设的和平气氛,也能形成与边境外族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又一个“春秋战国”时期 在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空前膨胀,大量掠夺人民土地,将失去土地的农民作为庄主的奴役;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政,朝廷昏暗,政治腐败,导致阶级矛盾的恶化,出现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外戚和宦官在相互砍杀中同归于尽,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于是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史称蜀汉时期,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可在《三国演义》中找到。后来在曹操、刘备、孙权的一片智斗谋取之后归于司马懿的后代建立东晋,但好景不长,出现十六国、南北朝、隋统一,最终更换八个朝代的又一个“春秋战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