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美国的教育有利于前30%的学生,因为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有利于后70%的学生,因为它让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他又说对于前30%的学生来说,并不需要掌握过于系统性的知识,因为他们聪明,需要时可以随时学习和掌握,中国因为给前30%同学灌输大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扼杀了创造性,美国因为没有给后70%的学生以系统的知识而使大量的学生学业水平低下。他还说,最好的教育是中国的教育的优点加美国教育的优点,杨先生学贯中西,对中美两种教育评价中肯而切实。
脑科学的髓鞘质研究表明,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成为人的关键”。研究一:所有的记忆是神经纤维之间沟通的结果;研究二:技能路线锻炼越多,使用就越自如;研究三:目标明确的练习能够将学习速度提高10倍,这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的脑科学依据。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传授、反馈、矫正,变式跟进训练的方式方法,对后70%的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是有脑科学依据的,《基于脑科学的教与学效能研究》《心智、脑与教育》中的研究表明,对于所学知识提取练习是使其保存长久记忆的有效策略;提取练习是促进复杂概念(科学知识类学习的有效途径);提取练习使学习者能更好地将某一线索对应的知识具体化,同时更大限度地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频繁的形成性知识测试和矫正性反馈都是促进长时记忆,发展推理和执行功能的有力手段。
由此可见,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有其优势的,它使后70%的学生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如果我们有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教材,如果我们为后70%提供了适合他们的现代教育,那么我们就会培养出一大批工程师、技术工人,学有所长的各类人才。近来有一种说法是知识并不重要了,其实是个伪命题,没有知识做积累,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同化”和“顺应”,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去建构知识,就没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之所以说新高考制度可能会使中国基础教育优势逐渐丧失,问题就在于它居然让全国的中学生分层走班。
分层走班适合较高水平的学生,北京市十一学校资源丰富,师资水平高而充足,学生自控力和主动性强,加之有个高水平的校长,管理人本,科学到位,分层走班提高了学生的选择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后70%的学生。2017年有大量的上海、浙江高中分层走班管理没有跟上而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滑坡的案例,其中不乏一些名校。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行政班是很好的组织形式,尤其是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主动性不够,而分层走班的最大问题就是兵(学生)不识将(教师),将不识兵,分神、逃课、不完成作业是显性后果,走散了心,走坏了习惯,是最大的隐忧。(www.xing528.com)
行政班并非是工业化的同义语,好的班集体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能够促成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班级建设的好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的社会化。
教育有两个原点问题:一个是学什么的问题,课程改革、走班制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第二就怎么学的问题,即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对于少数的尖子学生来说,第二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所以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就会如虎添翼、卓越发展。可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固定班级,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有助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自控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有助于他们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热爱以后才会有目的明确的选择,连学习都不爱,选择又有什么意义?不是走班了,选择了就是现代教育,现有的行政班的优良管理和优良教育恰恰是中国教育底部提高的秘籍,是中国基础教育对于中下等生提高成绩的最好方式,是中国教育特有的优势,实际上,保留行政班依然可以有很好的选择,一窝蜂似的分层走班可能大大削减中国基础教育的根基和优势。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着学生,一端连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课堂层面,才能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只有抓住了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地发展,说到底只有抓住了“怎么学”这个核心问题,对于尖子生之外的绝大多数学生才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选择性不是关键,走班制不是关键,爱学习会学习才是关键!纲举目才能张,舍本逐末一定不利于绝大部分同学的发展。
教育之浮躁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我们大谈改革,却不肯埋下头来编写一套高水平的教材,也不肯在课堂这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潜心研究,我们千万别走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