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选择历史学科的只有28%,是所有选修科目中最少的,由原来“3+1”模式中的选修人数最多的人文类学科,一下子跌落到所有学科中最小的学科。
很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历史学科的教育,香港《凤凰周刊》曾撰文比较各国的历史教科书并指出,几乎每一个现代国家的教科书,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国家,历史教育都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1995年美国编制《历史学科国家标准》,非常强调历史教育在公民教育上的重要意义;在德国,历史学科属于“主科”,德国的许多州,历史学科与德语、数学、英语一样,属于“主科”,德国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其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不可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认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他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对于人文社科类人才,历史学科是语文学科同等重要的学科,文史哲不分家,文史哲的融合才能孕育出人文社科类人才的大家,也才能涵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达成“立德树人”之目的。据官方统计数据,上海2017年选择历史科目的学生,差不多只是地理学科的三分之一,选择历史、政治的同学大部分是全市排名靠后的学生,高层次的学生选择历史科的凤毛麟角。(www.xing528.com)
真正的现代化,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为人类历史发展创造出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孔子因为“仁爱”的思想,“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打破一千年神的束缚,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孕育了西方现代文明。中国要强大,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要创造出举世公认的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中国应该培养出人文类的大家群,这个群体不仅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将基于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创新为现代文化。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中国需要一大批人文社科类人才,需要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好自己的历史。
今天,人类历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弘扬人性和仁爱已成为世界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为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国际团结和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恐怖主义持续肆虐,中东战火持续不断,霸权主义横行霸道,科技如脱缰之马,向人工智能时代狂奔,人类需要在伦理上达成高度共识,从而走上更高的文明而不是走向毁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