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性之美:美的唤醒、校长教育探索实录

诗性之美:美的唤醒、校长教育探索实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阳刚之美可能会流于粗俗,只有诗性之美有可能失之阴柔,是鲜卑族的阳刚之美和汉民族的诗性之美共同铸造了盛唐的人类文明高峰。我们的诗性文化抚慰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以审美和艺术为其最高境界,这种以诗为“经”的文化现象,直抵人的灵魂深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文化,情趣和审美中不失信念,信念和理想中又不失浪漫,有一个小故事最能说明问题。

诗性之美:美的唤醒、校长教育探索实录

只有阳刚之美可能会流于粗俗,只有诗性之美有可能失之阴柔,是鲜卑族的阳刚之美和汉民族的诗性之美共同铸造了盛唐的人类文明高峰。

西方文化哲学为代表,中华文明是典型的诗性文化,从《诗经》到《楚辞》,再到《乐府》,从唐诗宋词再到元曲一脉相承,它贯穿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灵魂里,骨子里。

我们的诗与画是融合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里纵横着英雄气,回肠荡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诗歌里富含哲理人生感悟,世事洞明后真知灼见洋溢其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是旷古的天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的诗性文化,甚至不失童趣,不失天真,表现出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用一句潮语解读叫作“萌萌哒”,比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们的诗性文化抚慰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以审美和艺术为其最高境界,这种以诗为“经”的文化现象,直抵人的灵魂深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文化,情趣和审美中不失信念,信念和理想中又不失浪漫,有一个小故事最能说明问题。《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跟他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志向,让人惊诧的是最后一段。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一段使我们一改儒家只关心政治“学而优则仕”的刻板印象,中国台湾的薛仁明教授据此认为儒家的最高追求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自在,潇洒,通透,首先让自己自由通透,才能达成别人的自由通透。做人首先要自己从利益境界上升到价值境界,才能通透。豁达,大气,有情趣,有生命内在的活力和乐趣,才能够引领别人,引领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说到底,儒家文化追求的是一种生命自觉,一种生命的内在美,一种解放。(www.xing528.com)

我们的诗性文化源于“礼乐”文明,《乐记乐本篇》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在这种“礼乐文化”里,既要行为规范,又要高贵儒雅,有共同的审美情趣,共同的文化认同,把美与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社会追求,直到今天。每天早上,中小学生的升旗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从小从内心深处生发的亲和感,认同感,尊严感,庄重感,崇高感久而久之就是文化认同,就会铸就一颗颗“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这种和乐,和美的教育,与“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文化、政治、经济一起,让亿万中华儿女牢牢地黏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大中华,好大的一个家”、亲和力、凝聚力、认同感和爱是这个家的核心部分。

我们的诗性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制度把这种尚美崇文的诗性固定下来,延续下去,从隋唐以来一千多年,选拔官吏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写诗作文,把审美情趣,审美追求,审美能力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的结果是,成就了诗的国度,形成了诗性文化,甚至每一个村落都有文庙,都有祠堂,都有书塾,“忠厚传家久,诗书礼义长”,成为我们的文化之基,绵远悠长。

当然,这也造成了我们的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也妨碍了我们产生真正的科学四大发明不是科学,指南针不是电磁学造纸术不是物理学,传统的火药也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是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偶然制作出来的。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出现了一个全盘西化的过程,使中国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但是我们在倒洗澡的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上述西化的过程,也是诗性文化衰退的过程,失去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诗性感官、直觉、心理、思想与创造力和被西方文化强势同化的结果,是我们民族丧失了活力和创造力,丧失了文化的原创能力。试想,近代以来我们在世界文明史上,文化史上还有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化原创吗?联想到我们的教育,也是理性太多,感性缺失,美感缺失,课堂上更多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推导过程,严格的作业规范,就连人文类的课程,也被标准化的课程,标准化的程序,标准化的答案,阉割的没有了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课堂上没有了想象力,没有了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灵机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哪里还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没有“诗性”只有理性的教育,不是现代教育,也就培养不出时代最需要的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