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幼儿与环境的互动需要材料支持,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与形式,也激发了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想象与行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建构知识。材料的本质特征,使得幼儿通过与其操作,发挥各种探索行为与环境之间互为推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幼儿独特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历,决定了“材料”在幼儿活动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幼儿园及其教师关于材料的收集与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
(一) 材料的类型
按材料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按材料的功能可以分为语言材料、数学材料、科学材料、音乐材料、舞蹈材料、体育材料、美术材料等;依照材质可以分为纸类、布类、塑料橡胶类、竹木类、金属类等;按材料的成型状况可以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辅助材料;按材料的收集途径可以分为幼儿园配备材料、幼儿教师搜集的材料、幼儿与家长搜集的材料等;根据感知方式还可以分为有形材料(一切可以看得见的)和无形材料(音频、声像等)。有的材料同时兼具多种属性,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
(二) 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1. 教育性原则。符合教育目的、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教育目标一致。材料选择与投放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对幼儿体、智、德、美等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发展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感知能力不同以及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不同层次或递进性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并非越多越好。
材料投放应结合幼儿对色彩、形状、时间、空间和方位感知能力合理实施,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富有层次、循序渐进的发展顺序,做到多种类、多质地、多色彩、多功能,以及同一区域、多种材料,同类区域、不同材料,进行科学投放、合理更换。在一次活动中,视幼儿具体操作情况,既可以不更换材料,也可以补充新材料,还可以提供或补充乡土化材料,以便于幼儿有足够的自主选择余地,满足不同层次的操作需要。适时替换或更新材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操作欲,也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推动活动的不断深入。(www.xing528.com)
3. 参与性原则。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及家长的积极性,指导幼儿及家长参与到材料的搜集、准备、整理和操作过程中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才是与材料互动的主人,并在互动中赋予材料不同的意义;引导幼儿在自然、家庭、社会等大环境中、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搜集相关材料,并帮助幼儿创设班级材料准备区和贮藏区,以备不时之需。
4. 经济性原则。材料的准备、投放和使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厉行节俭。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寻求适合于自己的、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操作材料,可以适当购买一些材料,还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开发、自制来丰富乡土化材料。
5. 安全性原则。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应特别注意安全性。活动所需的原材料要做到安全、环保、无污染、易清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及卫生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尽量做到轻便、容易清洁和消毒。需要口鼻接触的材料(如吸管),更要保证卫生,并且数量要充足,以免幼儿交叉使用或在使用中传染疾病;活动前应对所有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不容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细小零件脱落等,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在利用自然物做操作材料或有关科学实验时,不能选择有尖刺、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不可使用对皮肤、眼睛等器官有伤害,或刺激性气味浓烈的实验材料。
[1] 华爱华.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功能与定位[J]. 幼儿教育(教师版),2012(9).
[2]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区实验幼儿园《活动区活动课程种类与特点的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